《雷电颂》教案

| 语文教案 |

【www.longjiam.com--语文教案】

《雷电颂》教案

主备:俞建华审定: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

3、培养初步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1、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表达思想感情,增强气势。

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意。

2课时

一、资料助读:

1、话剧:指以对话为主的戏剧形式。话剧虽然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但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话剧本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剧作、导演、表演、舞美、灯光、评论缺一不可。

话剧-剧照

2、郭沫若(1892年-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乳名文豹,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学者和著名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蜚声海内外;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代表作有:诗集《女神》《长春集》《星空》《潮汐集》《骆驼集》《东风集》《百花齐放》《新华颂》《迎春曲》《天上的街市》,剧本《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武则天》《聂嫈》《高渐离》。3、历史剧《屈原》:可阅读课文后《参考资料》。根据资料,完成下面这段话:《屈原》创作于反动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之后。剧本取材于战国时代楚国爱国诗人_屈原_一生的故事。以__楚怀王对秦的外交斗争__为情节线索,构成了主张爱国的屈原_和_代表卖国的南后等人之间的戏剧冲突,在尖锐的戏剧冲突中塑造了_屈原_这个悲剧典型。

二、独立完成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伫立(zhù)睥睨(pìnì)咆哮(páo xiào)波澜(lán)污秽(huì)

犀利(xī)劈开(pī)稽首(qǐ)虐待(nüè)驰骋(chěng)罪孽(niè)鞭挞(tà)忏悔(chàn)

2、查资料,把对屈原的了解摘抄下来吧!

三、读课文,整体把握。

1、快速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将课文分成两个部分,并概括意思。

第一部分(从"风!你咆哮吧!"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吧!"):诗人呼唤与歌颂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望。

第二部分(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到篇末)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一、读课文(方式多样,个别读,小组读,齐读皆可。读的时候在文中勾画出你感兴趣、印象深或不太懂的语句,为后面的探究做准备。)

二、精读品析,体会情感

(一)课文是屈原的内心独白,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想想这里写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说话训练,用这样的句式说话:"我从文中的…这句话体会到了屈原

…的内心情感。每小组至少说一句。并把本组说得最好的一句写下来。

我从文中的,体会到了屈原的情感。

(二)通过前边的朗读及对屈原内心情感的分析,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屈原是个有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伟大的政治家和诗人

(三)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文章的思想情感。

学生讨论后自由表达,教师注意引导。

三、细读,把握写法

1、课文中作者赋予了许多事物其他含义,归纳一下,作者赋予了这些事物什么含义?

风、雷、电: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洞庭湖、东海、长江: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坚定的信念土偶木梗: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理想社会,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由此,你知道了本文的写作特色之一就是运用了象征手法。

2、本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说说表达效果。(每个小组至少说出一个)

学生自由表达,教师注意引导。

(12分钟)

阅读文段,完成问题。

雷!你那轰隆隆的,是你车轮子滚动的声音?你把我载着拖到甲的边上去,拖到乙的边上去,拖到丙的边上去呀!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鞺鞺鞳鞳的咆哮,我要飘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我要和着你,和着你的声音,和着那茫茫的大海,一同跳进那没有边际的没有限制的自由里去!

啊,电!你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②,你③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④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电,你⑤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⑥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虽然你⑦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⑧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但至少你⑨能使那光明得到暂时的一瞬的显现,哦,那多么灿烂的,多么炫目的光明呀!

1、第一段中甲、乙、丙三处空格处应分别填上_C__、_B、_A__。

A、东海;B、长江;C、洞庭湖。

2、第一段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什么?

表现诗人对光明、对美好社会的渴望。

3、第二段中共有九个"你",所指代的内容不尽相同。请选出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B、②③④︱①⑤⑥⑦⑧⑨

C、②③④⑧︱①⑤⑥︱⑦⑨D、②⑥⑧⑨︱①③④︱⑤⑦

4、第二段中"比铁还坚固的黑暗"比喻__黑暗的世界_。本段中与它的意思相呼应的句子是_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

6、这两段文字运用的修辞手法有__拟人、排比、反复__。

7、本篇想象瑰丽奇特,将屈原的情感同风雷电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发挥你丰富的想象力,结合你的情感体验,用上适当的修辞完成句子。

(1)在你失意痛苦时,风_。雨_。

(2)在你得意欢欣时,风_。雨_。

先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象征手法

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象征手法来源于《诗经》中的"比"、"兴"。《楚辞.橘颂》就是通篇运用比兴手法的古代名作。此后在诗歌、散文中成为常见的手法之一。它一般用来赞颂美好的事物,体现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但有时也可用来讽刺丑恶的事物,抨击不合理的现象,它既可以通篇运用,作者并不点明,而由读者自己去体会象征的含义,也可以只用于某些章节片段,由作者直接点明象征的含义。十分有用图。

让我们先来读艾青的《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读了这首小诗,你联想到的肯定不是"礁石"。那在风浪狂涛中巍然屹立的礁石,让你想到的会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百折不挠、万难不屈的斗争精神。

在这里,我们读的是"礁石",但它让我们"跳跃"式地联想到一种精神风貌。

简单地说,这种寓深刻的思想内涵于平凡的事物中,好像是写"此"、实际上让人感受到是在写"彼"的方法,就叫做"象征"。

"象征"是一种艺术手法。有人说,象征,是变平凡为深刻的催化剂。

"象征"手法有什么样的艺术性呢?可以说,象征,是一种深入浅出、寄意深远的的构思方式。

原来,生活中有些事情比较复杂但又有深刻意义,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讲得清楚,有时则又是不便明说的。此时运用象征的手法,通过某一形象表现出深远的含义,让人既能体会到事物的意义,又能体味到文章语言的深刻与美好。

下面请读茅盾《白杨礼赞》片断: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作者在这里描写的是普通而又平凡的白杨,其笔力集中在白杨的神采、姿态、精神、品格之上,其情感的基调是激情的讴歌,这让我们极为鲜明地感觉到作者是用白杨在象征着一种人,象征着一种精神。果然,作者又以不可压抑的激情告诉我们,他的目的决不是只写树:

当你在积初融的高原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一般来讲,象征的手法有两种表达形式。一种是像《礁石》那样,让读者在诗与文的不言之中去意会其象征之意,一种是像《白杨礼赞》那样,直抒胸臆地点示出象征之意。相比之下,前者更为含蓄蕴藉,意味隽永。

根据以上文字,你也用象征的手法写一首小诗或一个片段吧!

MSN(中国大学网)

本文来源:http://www.longjiam.com/jiaoanxiazai/44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