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 |

【www.longjiam.com--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2011年01月08日星期六10:50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1、学习内容分析

《黄山奇石》是人教课标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全文围绕"黄山奇石"的"奇"字贯穿全篇,读者仿佛被导游带到了景色秀丽的黄山,美美地欣赏着那些有趣的"奇"石。读者为它的神奇而感叹,同时也为自然的伟大而惊叹!

本课是描写景物的散文,可以说每一段都是在向读者介绍一个美丽的传说,一个动人的故事,这些都是大自然的创作。所以读书时要体现黄山奇石的美妙之感。黄山奇石有趣,作者写得更有趣。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被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作者是仔细观察为先;其次是善于想象;还有就是用词准确。

学生情况分析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刚刚学完《秋天的图画》,对描写景色的表现手法有一定的了解,从学习情感和学习态度的角度看亦已基本消除了刚接触写景文章的畏难情绪。读书的主动性较高,对语文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

3、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和对策

本课设计本着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预习课文,疏通字词,熟读课文。在课堂教学中以"奇"字为切入点,设计了两个大问题板块:课文的作者是怎样做才把句子写具体的?课文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表现黄山"奇"的?引导学生立足文本,结合背景材料,把握课文中的表现手法。

二、课时目标安排及重、难点

第一课时:

1、知识目标:会认本课14个生字。(重点)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

3、情感目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难点)

第二课时:

1、知识目标:会写8个汉字。(重点)

2、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难点)

3、情感目标:喜爱黄山,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三、教学策略及方式与方法

通过现代媒体演绎使学生首先产生一种感官刺激;然后用适当的诵读方式使学生产生审美感知,从而以听和读两种方式理解感悟"黄山奇石"的意境。

【设计依据:尊重审美心理的形式规律,从感知想象到情感理解,把写景课文从抽象的层面拉到审美感知的层面。】

方法:预习学案导学法、合作探究学习法、诵读法等。

四、课前准备:现代媒体、生字生词卡片、小黑板。

五、课堂管理策略

实行任务驱动管理模式:每4人为一个合作学习小组,设小组长一名,发言人一名,诵读者一名,书记员一名。合作小组在各项活动中互助学习。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自主性学习

教师发布预习学案及相关资料,学生课前进行自主性学习;设立讨论题目,学生也可以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问题板块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有利于各种资源的整合与利用。自主、合作、探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性的学习模式,没有教学策略的引导是很难实现的。】

(二)预习检查

1、各个合作小组明确任务和角色。

2、筛选相关问题和评论。

3、学生学解课题。

4、学生齐读《黄山奇石》,请相关同学评价。

【传统课堂上学生发言会有很多顾虑,问题卡是开放性的和兼容性的,可以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思维,更有可能出现许多创造性的奇思妙想。通过问题的筛选,整合课程资源,打破语文学习的封闭空间。通过现代媒体的感官刺激,与文本的差异,会产生一种延宕的回味。】

(三)教师诵读

听教师诵读并评价,进一步体会课文的美。

【从审美感知出发,触发审美理解。通过多媒体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在任务驱动管理模式中,小组成员根据角色分工合作互助学习。】

(四)互动交流

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发布感悟观点,由发言人在课堂上发言,师生听后交流心得。

【以听助析,以读代析。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审美感知,把学生的审美感知升华成为一种审美理解与体悟。】

(五)学生诵读

各小组诵读者比赛诵读《黄山奇石》,学生评价。

(六)课后任务

学生通过课后拓展延伸卡,完成课后"想想说说"。

【教师答疑卡成为师生交流的平台,成为师生不断更新观点、展示思考历程的平台。】

本文来源:http://www.longjiam.com/jiaoanxiazai/36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