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张仪列传》读书笔记

| 读书名言 |

【www.longjiam.com--读书名言】

  我们一说起纵横家,就会张仪苏秦,这是鬼谷子先生的得意门生。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无疑是历史上最精彩的年代。这个时代是中华民族最精彩的文化盛世,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有数不尽的风流人物,更有传承千年,经久不息的智慧。

  这个有无数智慧的代表人物,纵横家除了苏秦与张仪,还有一个人物,更是值得研究,那就是陈轸。

  《史记、张仪列传》里记载:陈轸者,游说之士也。战国时期曾经有一个叫陈国,陈诊就是陈国陈氏的后人,也算是战国贵族了,陈国后来被楚国给灭了。陈诊主要活跃于秦惠王时期,主要服务的国家,有秦楚齐三国。

  陈轸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人物,也是极通权谋智慧的人物,关于他的故事,我们能学到满满的智慧。

  《史记张仪列传》记载,在这秦惠王时期,张仪在秦国当了客卿,后来陈轸也跑到秦国去了,为秦国服务,陈轸是个非常有智慧的人物,张仪害怕自己被秦惠王疏远,就想法设法把陈轸赶走。结局后来,陈轸被赶走了。

  后来陈轸就跑到了楚国,有一次,因为出使任务,来到秦国,这是秦惠王正为一件事头疼呢!自己拿不定注意,恰好陈轸来了,就想让陈轸出出主意,这个出主意过程是件非常有意思的事。

  出主意的事件背景是这样的,韩国和魏国,这俩国家,狗咬狗斗了起来,相互攻打了一年,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秦惠王想做个调解人,秦惠王的心思很简单,就想得一个名,当时东方六国,都认为秦国是虎狼之国,秦惠王自己的国策是,向东开拓地盘,争雄天下。

  这时候,有的人说做个中间人有利,有人说有害,这时候,秦惠王拿不定主意了,这时候需要一个有智慧的人来出出主意。

  秦惠王得先试探一下陈轸的心思,以确保陈轸不会谋划自己,不会是损害的自己馊主意,秦惠王问陈轸,陈轸同志啊!你离开秦国,有没有思念寡人啊!

  陈轸没有回答是或不是,而是给秦惠王讲了一个故事,这个行为很值得琢磨,说没有呢?秦惠王指定不高兴,出使任务估计很难完成。说有呢?秦惠王会产生疑虑,你会楚国服务,会对陈诊人格产生怀疑,直接说有或者没有都不行,聪明的陈轸选择了讲故事。

  说有个越人叫庄舄(xi)在楚国当了大官,荣华富贵享之不尽,后来生病了,楚王想,这个庄舄在楚国干了这么大的官,原来在越国是贫贱之人,会不会想念越国呢?

  楚王身边的侍从,出了个主意,说人一般在生病的时候,会最容易泄露内心对故土的思念之情,他如果说越语,就表示思念故土,如果说楚语,就表示不想念故土。于是让人去探听庄舄说的是楚语还是越语,果然说的是越语。

  陈轸对秦惠王,我虽然被秦国抛弃了,但我还是会说秦语。秦惠王说好,直接讲出了自己的疑虑,说自己拿不定主意,请陈轸来谋划。

  这就是陈轸的聪明之处,他能跳出二选一思维的坑,果断通过其他手段,来说明自己想说的话,以故事来告诉别人自己有或者没有,来打消别人的疑虑。

  针对韩魏事件,陈轸又给秦惠王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讲的俩虎相争,坐收渔翁之利,这个故事卞庄子刺虎。

  有个人叫卞庄子想杀老虎,吃饭时,客馆里的小二劝他说,有俩只老虎,在吃一头牛,牛好吃俩只老虎就会打起来。打起来就会有强弱之分,强的就会打死弱的,弱的就会被打死。然后你趁机打死那只受伤的老虎,你就能成全杀死俩只老虎的名声和功劳。后来果然是如此,卞庄子成全了名声和功劳。

  陈轸说韩魏就是如此,这俩个国家,打了一年也不停手,他们都在消耗自己的力量,最后这俩个国家,一个必然灭亡,一个必然力量会消耗殆尽,此时去攻打那个还没有灭亡的国家,一定就轻而易举的拿下,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灭亡了俩个国家。

  秦惠王听从了陈轸的建议,不去做那个中间人。最后韩魏俩国,果然不断消耗自己的力量,秦国趁机出兵,既捞到了名声也捞取利益,同时更打了对手。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纠结于是或不是的封闭式思维的坑,让我们苦苦纠结。有时候,你跳出去是或不是的局,你才能更好的选择。你不用纠结是或不是,以自己的利害得失做选择,这才是正确的答案。

  世界上从来没有不劳而获,但却有趁火打劫,以不费吹灰,成俩全齐美之功。

本文来源:http://www.longjiam.com/mingrenmingyan/44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