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民间故事

| |

【www.longjiam.com--雪】

  那些关于唐代的故事你知道多少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唐代的民间故事吧!

  踏雪寻梅

  传说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里,孟浩然经常骑着驴子在江边走来走去。他时而抬头远眺群山,时而低头俯视江面。来往的人们好奇地问:“浩然公,天气如此寒冷,您一个人在这里走来走去干嘛呢?” 孟浩然乐呵呵答道“我在这里寻梅”。

  因此有人送了孟浩然这样一首打油诗“数九寒天雪花飘,大雪纷飞似鹅毛。浩然不辞风霜苦,踏雪寻梅乐逍遥。”实际上孟浩然是喜欢在这样的环境里寻找写诗的灵感。

  所以后来,张岱的《夜航船》里记载,孟浩然情怀旷达,常冒雪骑驴寻梅,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

  徐都堂风水墓葬的轶事

  在里下河地区的蚌蜒河边,有个叫周卜庄的古老村落。传说在很早以前,朝中有个姓周的公公,是皇帝跟前的一个大红人,皇帝驾崩后,太子即位,御赐良田千亩,人口三千,让他颐养天年。从此周公公告老还乡,隐居故里。将这个村落冠名为周卜庄,分东西两处。后来历史上就称为东周卜庄,西周卜庄。

  水乡泽国,人杰地灵,在明朝嘉靖年间周村卜历史上又出了徐都督,史丞相两位历史名人世家。

  周卜庄有一座徐都堂墓,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文革时期损毁,原墓室座北朝南,涌道两旁有石人、石马、石狮、石羊、石亀、石碑等翁仲,煞是威武雄壮。所谓的翁仲,原本指的是匈奴的祭天神像,大约在秦汉时代被汉人引入中国,当作宫殿的装饰物,初为铜制,但后来却专指陵墓前面及神道两侧的文武官员石像。成为中国两千年来上层社会墓葬及祭祖活动重要的代表物及瑞兽造型的石像。经调查石狮石羊等小件多已散失,石人高2米,石马也是2米多高,因高大笨重,仍在原处被埋在土里,墓主人真名徐演,民间称徐都堂墓。

  那么徐氏是怎样发迹呢?

  封建时代人们安葬先人为了后世子孙荣华富贵,兴旺发达,官运亨通,都要请颇有灵验阴阳先生占卜选址选一处风水好的地方做墓地。有个王先生通晓阴阳八卦,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算命打卦十分灵验,为了生计每天左手捧着罗盘,右手拿着招牌,凭着自己一张巧舌如簧的嘴,走街串巷,奔波在邻里他乡,经常帮助别人排忧解难,人家建房子,葬老人都请他看上一看,选个风水好地方,以求子孙兴旺发达。王先生也没有过高的要求,只求有钱的赏个钱,没钱的赏口饭,在兴化圩南地区颇有名气的。徐演的祖辈上是个富裕的人家,平时里经常接济周围的乡里乡亲,口碑不错。王先生经常受徐家的恩泽,看在眼里,听在心里,心想:这么好的人家,应该帮他选个风水好的地方,让他家世世代代升官发财。于是王先生就处处留心勘察终于发现一处有将相之穴。后来王先生找到徐逵说明来意,徐家热情地招待了他,酒足饭饱后,王先生说:“贵府平时广善积德,深得人心,子孙们个个文武双全,我平时处处留心观察发现一处风水宝地,正是‘蚌蜒河边三月三,正应天子下江南。玉兔敲锣鱼打鼓,应得都堂代代传。’只要你家祖上长眠于此龙凤之穴,保你子孙后代兴旺发达。”徐老爷听了很感兴趣,忙问:“龙凤之穴在哪儿?等家父百年之后就安葬到哪儿”王先生言道:“我为你父安排了那处宝地,就等于泄露天机,那么我将双目失明,我又无儿无女无依靠,以后也就没了生活自理的能力。你若能养我老送我终,我并告知龙凤之穴在何处,帮你选出黄道吉日下葬,你看如何?”徐老爷忙道:“好啊!若真是如此,我将会像侍奉父亲一样侍奉先生您!”本来就相信堪舆学之说的徐老爷就爽快应允下来,并亲自察看了风水宝地,着手安排王先生的生活起居,每日三餐保证六大碗和主人一起用膳,还派专人侍奉王先生 。

  那年冬天,徐演老太爷撒手归西,儿子徐逵更是非常相信风水之说,到处请来好几个风水先生,找了好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找到一块称心如意的茔宅地,最后还是王先生在村庄后面找到的那一块风水宝地。要说这块宝地确实是个将相之地,你看左侧且西上游是婉婉流淌的蚌蜒河水,犹如一条巨龙,到了宝地还稍有一点弯曲,像一轮弯弯的月亮,留住了财气,富贵不断;右侧是一条笔直的通天的马路,财气冲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身后的南王庄、北王庄、征王庄等三个自然村庄庄的名称分别都带有一个“王”字。真是“三王对一王,代代出都堂。”村庄的前面都有一座寺庙,每个佛教信徒们朝拜的时候,先是朝庙神拜一下,然后都向南拜一下,正是“日受千家供,夜受万盏灯”的“三王拱月”风水宝地,不论是黑夜白天,都享尽了人间烟火,当地的福气都被你徐家坟给引去了,你想徐家那有不发的道理?实乃是不可多得的侯王莹地。

  明代的殡葬十分讲究,有钱大户人家的棺材十分了得,内外分三层,内层装有用香料、衣料、布料缠绕的尸体,能保尸体不腐烂;中间一层是珍贵的殉葬品,像金银首饰,珍珠玛瑙等;外面一层装有桐油石灰的合成品。棺材每层是卯榫结构,用六块整体的楠木厚板制作而成,这样既能防腐蚀,又能防渗漏。然后将棺材停放在家中,孝子守孝一到三年内才下葬,在风水先生的指导下找到正穴,用青砖、糯米汁、草木灰砌成椁后等待黄道吉日下葬。王先生为徐家选好了黄道吉日了后,出殡时,孝子贤孙们的灵幡前引,敲锣打鼓吹喇叭以及诵经的僧人和执挽幛顺序鱼贯前行,从徐府步行到墓地。遵从阴阳先生的嘱咐,挖开墓穴,做好下葬前的一切准备后,就地休息吃午饭。接近中午时分,王先生将来人分别跪在两边,锣鼓摆放在墓穴的前面,派出三路人分别看守着西侧的来船、东侧的人马和前面的锣鼓。家人心里很着急眼巴巴等,问王先生何时下葬,王先生胸有成竹的回答:“只要看到西侧上游有十八条扬帆的大船顺流而下,东侧马路上有十八个人骑着白马扛着大旗的队伍,听到锣鼓的响声,一个戴铁帽的人出现,并是下葬的最佳时间。”当天天气晴好,阳光灿烂,人们只能静静地耐心等待。正午时分,北方天空乌云渐渐向墓地上空集聚,大风也刮起来了,一会儿北边响雷划闪、乌云密布,风一阵紧一阵,墓穴周围雷电交加,大雨倾盆,这时候西侧看守来船的人来报:上游有十八条鼓着满帆的大帆船顺流而下,孝子连忙跪到河边作揖,十八条大船全部立即到此落蓬小帆停下来了。东侧看守马路的人来报:从北向南有一支十八匹白马扛着大旗人马经过此地也停下来躲雨。又有一个人,头上顶着一口从集市上买回来的铁镬遮雨路过,这不正是“戴铁帽“么? 无巧不成书,“嘡啷”一声,一只白兔飞跳过来正撞中了挂在前面的铜锣;天空中一群白鹤飞过,有一条较大的金鲤鱼从一只白鹤的嘴里掉下来,正好落在鼓面上,在鼓面上反反复复的弹跳起来,发出“咚咚咚”的一声声响鼓声,这“鸣锣击鼓”,好像诉说着徐演之死已为上帝所知,天人同悼,于是有人说此验证了“上天示兆”,“玉兔敲锣” ,“金鱼打鼓”, “午时下葬”之说。

  我们这一地区到现在都流行这样的风俗习惯,快速行驶的扬帆船,只要看见亡了老上人的、孝子跪着的出丧船就立即落蓬小帆,一是死者为大、尊敬死者;二是免得撞上晦气。等出丧的船通过再升蓬扬帆而行。即使是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的船车也同样的减慢速度行驶。王先生看到五样都灵验了就高声喊了一声“下葬。”不一会儿就安葬完毕,大雨嘎然而止,墓地上仅落下少量大雨点,太阳又出来了。阵风过后天空又恢复了万里无云的状态。没想到从此以后,徐家日子真的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年好似一年,不几年就成了当地有名的大财主,不仅后来徐氏多少年人丁兴旺,鸿运连连,衣锦荣华、人才济济,而且连出两个进士,官至提学副使、都御史、工部右侍郎,山西参政,布政使。

  王先生真的瞎了,而且突然老了许多,徐逵起初的确视他为上宾,给他好吃好穿,还给他配了佣人。徐逵看来仕途一帆风顺,心中已再无顾虑,打此就有些看不惯王先生的老太爷样。一开始撤走了一些佣人,再后来看不惯他满身油污,不知从何时起,家里的下人也都不再管他,到最后干脆让他睡柴房,吃猫食。有一次王先生听到一个佣人正在发牢骚:“不是人家瞎先生他徐家怎么能发得起来的啊!现在把人家不当一回事了,唉!”另一个佣人就问什么事啊,那个佣人说:“今天东家有一只鸡子掉进茅厕里淹死了,叫我打捞上来杀了给王先生吃,你说说看” 王先生心想:现在到这个样子对待我了,我以后变老了,不能行动,还不知道是什么样子。王先生没有吵闹,因为他留了一手。并让刚才那个佣人把徐逵找来,我有话跟他讲。徐逵来了说:“王先生有什么事吩咐?”“哦,清明节马上就要到了,为了更好的巩固现在的鸿运连连,我建议明天在祖莹地的左侧挖一条百尺风水鸿沟直至蚌蜒河,这样可以留住财气,正好把你们祖坟的基础扩大一下,永保徐家根基牢固。”“好的。”

  第二天,徐逵立即派了一百个人,一百副担子,一百把大锹去挖,白天挖的缺口,晚上又长拢了。连续三天都是同样的结果,到了第四天徐逵的大管家去问:“王先生,那一条风水鸿沟,我们为什么连续挖了三天怎么还没有挖出来,东家的祖坟已经加固要好了”。“哦,我有个办法:你们挖到晚上的收工的时候,每个人的大锹不要带回家,都插在河心里,每个人把自己的草鞋都挂着大锹柄上就好了,你明天扶我亲自去看看”。到了第二天,天刚亮有人看见一只没有头的凤凰起身飞走了,落在一块田里,据说从此一块田里的庄稼非常大丰收,活蹦乱跳的凤凰头,跳到离此不远的一个垛子上,从此这个垛子上的庄稼就年年几乎绝收。挖的那个缺口果然没有愈合,结果挖出了血,龙脉已经挖断,满河的水都是通红通红的,收王先生用河水把自己的眼睛洗了一下,眼睛忽然一亮,视力完全恢复到从前的那样,徐逵的大管家回家把龙脉挖断的事情告诉徐逵,徐逵大吃一惊知道大事不好了,后悔不及,连忙派人四处去寻找王先生。可是王先生不辞而别,从此远走他乡,继续每天左手捧着罗盘,右手拿着招牌,走街串巷,奔波在邻里他乡。

  不久明武宗嗣位,恢复孝宗时所裁汰的各种冗费,徐逵的儿子徐蕃等人力争不可,未被采纳。又上疏抨弹刘瑾,被逮捕械系至京,几乎受廷杖而死,削籍为民放还。从此徐家也就没落了,这段离奇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当然这又夹带了封建迷信色彩,不足为奇了。

  吃醋

  唐太宗李世民当年赐给房玄龄几名美女做妾,房不敢受,李世民料到是房玄龄的夫人是个悍妇,不肯答应。于是唐太宗派太监持一壶“毒酒”传旨房夫人,如不接受这几名美妾,即赐饮毒酒。夫人面无惧色,接过“毒酒”一饮而尽。结果并未丧命,原来壶中装的是醋,皇帝以此来考验她,开了一个玩笑。于是“吃醋”的故事传为千古趣谈。

本文来源:http://www.longjiam.com/huatizuowen/39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