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的丰碑读后感

| |

【www.longjiam.com--雪】

篇一:红色的丰碑读后感

红军队伍在冰天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等待著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著。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著。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祥: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著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著,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著。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著。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在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有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

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

江西省红色文化研究会井冈山培训中心

展秀美江西精神风骨

传美丽中国红色渊源


想看所有内容

红色的丰碑读后感

篇二:红色的丰碑读后感

有一种记忆,不可磨灭;有一种震撼,不会消失。

1926年7月下旬,李征凤等一群年轻的桂林籍中国共产党党员,在桂林市中心区,在当时的桂林民国日报社,举行秘密会议,宣告中共桂林第一个组织——桂林县支部干事会成立,开启了桂林红色火种的传播之路。

在之后的历史进程中,桂北大地留下了红军三次过桂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文化运动、临阳联队武装保卫家乡、桂北游击队配合解放军解放桂林、桂林城工委护城护厂迎接解放等波澜壮阔的红色印记。这部沉甸甸的红色历史,曲折艰辛,起伏跌宕。

书中的每一页每一行,印证着共产党人对革命事业的执着与坚定。在23年的民族解放斗争中,中共桂林地方组织历尽艰难,在曲折中顽强坚持,期间建立、重建、再建多达十余次。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桂林城高高飘扬之时,革命战争中经受了严峻考验的中共党员,成为各级新生人民政权干部的重要来源。

书中的每一页每一行,印证着共产党人的理想与信念。李征凤、苏鸿基、谢铁民、陶保恒、苏蔓、罗文坤、张海萍、陈光等年轻的共产党员,为了民族的解放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烈士们的资料照片,男士英俊儒雅,女子娟秀聪慧,他们为了共产主义信念,为了解放劳苦大众的理想,甘愿付出一切。直到今天,他们忠诚和执着于理想信念的精神,仍然让我们动容。

书中的每一页每一行,更印证着共产党人的勇敢与智慧。抗战期间周恩来同志三到桂林,在国统区巧妙周旋开展统战,向国民党桂系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持久战思想。红军标语、《游击报》等,在革命最艰难的时期,成为鼓舞战士和民众的强大精神食粮。今天珍藏在桂林档案馆的《游击报》“号外”,就是桂北这支游击队伍文武双全的见证。
上溯历史,立足现实,延伸未来。从2011年开始,在桂林党史学界前辈近30年收集和整理的中共桂林地方史资料基础上,我们组织研究人员择取其中最精彩最感动的片段,凝结成一篇篇可读的文章,通过各级报刊杂志传递,让桂林红色文化资源走近读者,深入民众。

《丰碑——桂林红色记忆》选录的篇目,是2011年以来研究人员发表于《桂林日报》、《传承》、《当代广西》等报纸杂志的部分文章。“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如果读者能从这有限的文字和图片中,因故事的感动而感动,因故事的震撼而震撼,那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和肯定。

是为本书副主编之一、策划人之读后编后之感。

(彭敏翎)

责任编辑:欧松

红色的丰碑读后感

本文来源:http://www.longjiam.com/huatizuowen/27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