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民盟的不解之缘

| 热门范文 |

【www.longjiam.com--热门范文】

我与民盟的不解之缘 2003年3月,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转眼间,我在民盟大家庭已生活了12年的光阴,中国民主同盟也迎来了70岁华诞。在民盟组织12年的培养和教育下,我自己不断获得成长,同时也建立起了旬邑民盟支委,盟员由原来全县只有我一个人,现在已发展为30多个人。遍布旬邑县的各个行业。在旬邑县各个行业中做着贡献。这也算是我送给组织的70大寿贺礼。值此喜庆时刻,讲一讲我与民盟之间结下的不解缘份。

求学路上,我认识了民盟 上大学期间,我的一位老师是民盟盟员。课堂上,老师博古通今,引经据典,把中国的民主发展史呈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大开眼界。老师讲到李、闻二人,尤其让我印象深刻。他们作为当时文化界响当当的人物,带头反对反动派的独裁统治和白色恐怖,坚决反对内战,为人民争和平,为老百姓要民主,正义凛然,反动当局也只能用“特务暗杀”的方式来加以镇压,而不敢直接、公开对付他们。他们就是历史上“以身以命,争取民主;用力用血,奠定和平”的“民主之魂”。原来,李公朴、闻一多均是民盟的老前辈。老师还讲到了其他彪炳史册的民盟人物:黄炎培、张澜、梁漱溟、沈

钧儒、史良、罗隆基、章伯钧、费孝通、陶行知、华罗庚、苏步青、谈家桢、童第周、钱伟长、陈望道、冯友兰、梁思成、吴晗„„太多令人振奋的名师大家,屈指难数,数不胜数。这是我后来加入民盟的直接起因。

蜀光教坛,我熟悉了民盟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自贡,进入蜀光中学任政治教师。我在大学里学到的民盟的历史一下子转化成民盟的现实,我对民盟的认识从“远视”变成了“近视”,从“宏观”变成了“微观”。因为在我工作和生活的周边矗立着一群盟员老师,尘封的历史变成了伟岸的形象,抽象的理论变成了生动的现实。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邓彩芳做人的一身正气,做事的兢兢业业,让我明白什么是盟员的光辉形象;全国优秀教师郑信鑫教学的精益求精,教育的循循善诱,让我明白什么是盟员的优秀品格;四川省特级教师吴克让著述的累累硕果,作文的名声在外,让我明白什么是盟员的治学精神;自贡市师德标兵曾仁礼管理的细致入微,工作的一丝不苟,让我明白什么是盟员的人生态度„„王泽馨老师的任劳任怨,许声强老师的宽容大度,王济珍老师的脚踏实地,高人静老师的精湛造诣,一个个盟员的光辉形象均让我铭刻在心,难以忘怀。另外,我翻看、学习蜀光中学历史,还发现蜀光优秀教师群体中有很多盟员形象,某个学科的带头人、把关教师,被师生们用姓氏加学科名称的方法来时常挂在嘴边,代

表发自肺腑的由衷尊敬:马数学是数学泰斗、盟员马介如老师;金地理是学富五车、精通多个学科的盟员金石老师;刘生物是生物权威、盟员刘文理老师„„,在解放前后,蜀光中学历史上便有三位重量级盟员,有身为民盟中央委员、重庆市委主委的德高望重的喻传鉴校长,有身为民盟自贡市委主委、自贡市政协副主席的多才多艺的罗根基校长,有后来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的声名卓著的谢韬老师。从此,我的心目之中、记忆深处就根植了一个个活生生的民盟形象,这是我后来加入民盟的根本原因。

知遇之恩,民盟发现了我

我在蜀光中学的头十年,是在初中任教。由于我自身的努力,再加上学校为我提供和创造的优越教学条件,使我逐渐步入教学轨道,迅速成长为政治学科骨干教师、把关教师,取得了优异的教学业绩。短短的十年,送走七届毕业班,基本上达到了年年上初三、送毕业班的程度,定子打得准,中考成绩突出,先后培养了10名阅卷场政治单科最高分的学生,届届政治平均分名列榜首。民盟蜀光支部的领导和盟员们听我言、观我行、察我品,集体决定把我作为发展和培养对象。与盟员老师们相互传阅民盟资料,认真研读民盟章程,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双重作用下,经过邓彩芳老师、许声强老师的介绍,我郑重地递交了入盟申请书。民盟自贡市委于1995年5月批准了我的申请,从此开始了我崭新而旺盛的政

治生命!

殷殷重托,民盟栽培了我 加入民盟后,民盟蜀光支部郑信鑫主委便约我谈话,充分肯定了我的人品和业务,并希望我严于律已,精益求精,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约谈后,我也备受鼓舞,从此认识到自己不再是一位普通群众,身为民盟盟员,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好,让民盟增光添彩;差,让民盟蒙羞受辱。我开始有了敏感的政党意识,不断地加强学习,努力工作,决心不辜负组织对我的信任。

1999年我在蜀光中学第一次做年级组长即2002级年级组长,得益于民盟支部郑信鑫主委的全力推荐,旗开得胜,为学校和自贡市培养了第一个四川省理科状元——702分的谢茜;我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市场经济需要艰苦奋斗教育》是在民盟支部的督促下为《蜀光盟声》撰写的,后来发表在了1996年第6期的《政治教育》上面,这是我评为自贡市优秀教师、自贡市名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的重要条件;我所做的第一次演讲《香港沧桑 百年屈辱》是由民盟蜀光支部推荐参加的民盟市委举办的为庆祝香港回归的演讲比赛„„有多少这样难忘的第一次,是民盟组织给我施加压力,委以重任,督促我,鞭策我,我才有今天一点一滴的成绩!

2000年6月,郑信鑫主委调往深圳工作,支部全体盟员尤其是侯则柔(全国人大代表)、曾仁礼、吴克让、许声强等老

盟员一致推举我出任民盟蜀光支部主委。经过组织的考察同意,我于2000年12月接任主委一职。我知道,自己从一名普通的盟员突然升为主委,实在诚惶诚恐,曾经为自己的年少无知和乳臭未干担心过,但转念一想,这么多德高望重、年富力强的老师谦让出了主委一职,把责任传递给我,把担子压在我的肩上,把接力棒交在我的手中,也就是把蜀光民盟的希望寄托在了我的身上。别无他途,我只有殚精竭虑,勤奋学习,努力工作,迎接挑战,担起民盟蜀光支部建设发展的重任,以回报组织和盟员们对我的知遇之恩。蜀光支部已由2000年的接近20名盟员发展为今天的37名盟员,在人数上翻了一番,而且先后被盟市委授予“先进集体”、“先进基层组织”、“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先进集体”、“活力支部”等荣誉称号。2001年12月, 我当选为民盟市委委员,以34岁的年龄成为民盟市委最年轻的成员;2006年4月,我又当选为民盟自流井总支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委。 经过自身刻苦努力,加上全体盟员的鼎力支持,在任了两届年级组长后,2005年7月,我升任学校政教处副主任(主持工作),2010年3月,升任学校政教处主任。2000年后,市教育局先后组织了两次后备干部人选的考核选拔,因为我没有认识到选拔考核的重要性,尤其未认识到我是否参加,代表的绝不仅仅是我自己,而是蜀光民盟这一级组织,所以第一次我未参加。事后,关心我、关心组织的盟员对我提出

了善意而中肯的批评,我已能欣然接受。第二次考核选拔时,我积极准备,递交论文,参加面试,一举中的,顺利成为市教育局后备干部人选,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给评委和领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0年,组织安排我去自贡市职业技术学校任副校长,我没有赴任,其中重要的原因,便是我深深的蜀光民盟情结。在这件事情上,我深感愧疚,觉得有负蜀光民盟对我的全力支持、殷殷重托和深切期望,没能为蜀光民盟争取更多的资源,实现重大的发展而汗颜、而遗憾,复杂的心情实在难以言表。

任重道远,我与民盟同成长

2010年11月,经组织安排,我卸去了已连任两届的民盟蜀光支部主委一职。2011年5月,在民盟自流井总支第五次盟员大会上我当选为民盟自流井总支主委,组织再一次把重担压在了我的肩上。 我今天的成长和发展,都是民盟组织不断为我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我有了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和气候。

民盟组织为我提供了两次培训、学习的机会——2007年6月在市行政学院的自贡市第三期党外中青年干部培训班;2009年11月在安泰山庄的自贡市党外干部“四个能力”建设研讨班(会)。培训和学习进一步开阔了我的视野,增加了我的阅历,丰富了我的知识,提高了我的能力,使我有了更多的条件为民盟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民盟组织为我创造了众多的参政议政条件,我曾经担任自贡市十三届、十四届人大代表,目前担任自流井区第七届政协常委、自贡市第十三届政协委员,还担任过行风监督员等,评议政风行风。历年的参会、视察、讨论、评议,让我直面百姓疾苦,深切了解国情、民情,真正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请命,为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而献计献策。 我的盟务工作也得到了组织的充分肯定:我先后获得了民盟市委宣传报道工作先进个人、民盟省委政治交接主题学教活动先进个人、民盟中央农村教育烛光行动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光阴荏冉,值此民盟组织70华诞之际,我要庄严地宣告:中国民主同盟,我亲爱的组织,是您给了我营养,让我有了力量;是您给了我责任,让我懂了担当;是您给了我花环,让我有了荣光;是您给了我压力,让我懂了稳重;是您给了我希望,让我有了追求;是您给了我鞭策,让我懂了成熟„„我在您丰满的羽翼下茁壮成长,我在您浓郁的树荫下健康发展。您是一棵参天大树,我是您树荫下一株苍劲小草——中国民主民盟万岁,万万岁!

我的民盟情结

民盟旬邑县小组 梁思强

在全国十九万盟员中,我是晚生小辈,资历尚浅。在加入民盟前,曾经了解的民盟先辈,曾经就读过文章的字里行间,让我对民盟产生了深深的敬佩;加入民盟后,身边的盟人盟事,让我对民盟产生了深深的情义。但我对民盟的感情极其深厚,我的民盟情结要追溯到我的中学时代。

那时在历史课本上第一次读到闻一多,说他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当时我还不知道他是中国民主同盟的早期领导人。闻一多先生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领导下,积极投身于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独裁统治、争取人民民主的斗争的洪流,激励了一代代青年。在悼念李公朴先生的大会上,他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英雄气概。遗憾的是当天下午他就被被国民党特务杀害,是当时民主主义运动的极大损失。朱自清曾写诗歌颂闻一多: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示着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点燃了我心中的那团火,让一个十几岁的青年心潮澎湃,从此向往民主,要求进步。

通过对民盟历史的学习,我了解道在解放战争各个战场相继取得胜利后,更多的民主党派人士站到了坚决反对美、蒋反动派,同共产党携手奋斗的立场上来。民盟中央负责人沈钧儒向中共中央提议:解放区应成立产生联合政府的筹备机构,希望中共考虑召开人民代表会,成立联合政府,由各民主党派向中共通电提出此项建议。这些主张,无疑代表了当时许多民主党派、爱国民主人士的意见。一个独立、民主、和平、统一的新中国诞生之际,各民主党派人士与中共领导人并肩站在天安门城楼上,肯定了统一战线在革命进程中的作用,奏响了协商建国的华美乐章,标志着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即将进入崭新时代。 上大学时我依然要求进步,但莫名其妙我并没有像班里的其他同学那样积极靠近党组织,甚至是到了工作岗位也随波逐流做了普普通通的群众一名。我的内心深处寻找组织的进程就这样一直搁浅着,直到我30岁的人生开始时。有一天,我偶遇一位老师,她兴高采烈地对另一位老师说:“今天下午民盟有活动,别迟到啊。”那位老师高兴地满口答应着,看着她们的积极劲头,我想民盟一定是一个很好的组织,不然老师们参加民盟活动的的积极性怎么那么高呢!他们是有组织的人,这让我羡慕不已,这且算是我对盟组织有了初步的印象。

来到现在的学校工作,身边有好几位盟员。那时工作之余他们学唱《民盟之歌》,那股认真劲打动了我。有时他们还聚到一起开会讨论,乐此不疲。与盟员有了密切接触,看着他们积极参加盟组织的活动很是让我羡慕。我知道要想加入盟组织很难,盟组织对于想要加入的人要求很高,必须是从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我有了对盟组织的向往,但是总觉得自己还不够优秀,一直也没有勇气提出申请,当时我从未想过有一天我也会加入民盟。 有一次在和一位老盟员闲聊时她对我说,想求升官发财别进盟组织。这里的人都淡泊名利,就是凭着对组织的崇高的敬仰才加入的。听她的这段掷地有声的一席话我立刻对盟组织肃然起敬。她对我说“我看你挺积极上进的,工作踏踏实实地,管理班级也很敬业,对学生责任心也强,是个负责任的好老师,你挺适合加入民盟的,你有没有想法呀?”正是她对我的肯定鼓舞了我,让我有勇气向盟组织表达了想加入民盟的愿望,提出了申请。

还记得填表那一天。当我从盟市委办公大楼走出来的那一刻,我立刻觉得自己和进去填表之前不一样了。我是个有组织的人了,那种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

张澜、沈钧儒、黄炎培、章伯钧等等这些历史上的名人、伟人,我的前辈们,我为你们感到骄傲!在过年时我参加了中学的同学聚会,有人提议那些在工作岗位上干的出色的同学干一杯,就问道,“在座的同学有几个是党员的?”一下子站起了好几位。我骄傲地大声说:“我是盟员。”

我和你的70年在我靠近你的时候你已经是一棵参天大树遮风挡雨,撑起一片天空有时我是你的孩子抚摸你的根须仰视你每一片叶子有时我是你的学生吮吸你的汁液探索你细细密密的纹理而如今我成为你一根向上翘起的枝杈与你共同感受大地的震颤与你共同承接祖国上空那苍老的浮云整整七十年七十年的道路有时宽 有时窄 有时平坦 有时起伏七十年的河流有时是奔涌 有时是平阔七十年的岁月有时有泪 有时有歌我们走过的道路留下了丰碑我们航行的河流满目白帆我们的岁月里到处充满着厚重的回声身边有不少人对我加入民盟很不解,他们问我为什么加入民盟,加入民盟有什么好处。我一时被问住了,不知如何回答他们,因为我从未想过好处的问题。我回答他们说:“我没图有什么好处,我就为了有个组织,为了圆我的当初的梦想,为了我对盟组织的向往。”

庆祝民盟成立70周年征文:我和民盟 我是来自XX 学院的一个年轻盟员,2009年入盟。相对于我们七十岁的民盟组织来说,我存稚气添活力,我的年龄未及其一半;在全国十九万盟员中,我是晚生小辈,资历尚浅。在加入民盟前,曾经了解的民盟先辈,曾经就读过文章的字里行间,让我对民盟产生了深深的敬佩;加入民盟后,身边的盟人盟事,让我对民盟产生了深深的情义。在伟大的民盟组织70岁生日之际,我想自豪的说,我热爱民盟!我也想真诚的说,我感谢民盟! 热爱民盟,从认识民盟而开始。小时候,学校课本里就能读到的,威武不屈、富贵不淫的李公朴、闻一多先生尽瘁于和平民主进步之救国事业的悲壮。曾几何时印记于心的开国大典的画面中,天安门城楼上与毛泽东主席并肩而立的黑色瓜皮帽、一大把银髯美须的老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副主席、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张澜先生。还有很多很多,他们是民盟的先辈,更是民族的精英。民盟是一个有着光荣历史的政党,民盟七十年的发展历史是爱国主义的奋斗史。她诞生于中华民族危机空前的时刻,诞生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她无论是在抗日战争中和解放战争中,坚持抗战,反对内战;还是在民主宪政运动中,争取民主、争取和平;她始终„„

纪念中国民主同盟成立70周年征文:继承民盟光荣传统 推进多党合作事业

今年3月19日,是中国民主同盟成立70周年华诞。 中国民主同盟是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诞生、在解放战争的硝烟中发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成长壮大、有着光荣革命历史传统、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

1927年蒋介石发动“4.12”政变后, 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南京政府对内实行内战独裁,对外实行妥协投降的反动卖国政策。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我国东北后,全国掀起抗日救亡高潮;但蒋介石仍旧主张“攘外先安内”,因此对日抵抗消极、对内镇压民主运动,引起广大民主人士的极大愤慨。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芦沟桥事变,全国规模的抗日战争爆发。主张抗日的各党派深感为了在中国实行民主宪政、坚持团结抗日,有联合起来共同斗争的必要,故于1939年11月23日主张抗日的各党派领导人和部分社会贤达在重庆发起组织成立“统一建国同志会”,当时出席会议的有章伯钧、左舜生、罗隆基、沈钧儒、黄炎培、梁漱溟、张澜等19位,分别来自“中华民族行动委员会”、“中国青年党”、“国家社会党”、“救国会”、“中华职教社”和“乡村建设协会”,只有张澜是社会贤达。会议选举黄炎培、张澜、章伯钧、左舜生、梁漱溟等为常务干事,公推黄炎培为主席,其宗旨是“调解国共纠纷,力促国民党实施民主宪政,团结抗日”。统一建国同志会此时虽然还不是一个政党,但其成立密切了国共之外的抗日党派和主张抗日的无党派人士的联系,这为后来的“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成立,做了组织上的准备。

1941年1月,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国共两党关系十分紧张,面临重开内战的危机。各党派领导人于1941年2月11日与中共代表周恩来聚谈后,经过反复讨论,决定在统一建国同志会的基础上组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以为民主及反内战而团结奋斗。

1941年3月19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中央执行委员会议,在重庆上清寺“特园”秘密召开,会上推荐和协商产生黄炎培、章伯钧、张澜等13位中央执行委员,其中,黄炎培(代表职教社),左舜生(代表青年党),张君劢(代表民社党),梁漱溟(代表乡村建设协会),章伯钧(代表解放行动委员会)共5位任中央常委。黄炎培为中央常委会主席,1942年沈钧儒领导的救国会加入,至此中国民主政团同盟集体成员共6个,故有“三党三派”之称。政团同盟当时的政治纲领是:“力主抗战,反对妥协,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要求民主法制和学术自由等”。

1941年10月,黄炎培因赴南洋劝募公债,辞去担任的主席职务,张澜先生在周恩来的勉励和帮助下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出任政团同盟主席,时年69岁。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之际,正处于抗战的艰苦卓绝时期。民族独立与反对外侮、独裁与民主、内战与和平、团结与分裂的尖锐政治矛盾充斥于整个“国统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后,一方面积极筹备成立地方组织,1943年第一个地方组织昆明支部成立,潘光旦、潘大逵、吴晗、楚图南、费孝通、李公朴、闻一多等知名学者先后加入政团同盟,从而使政团同盟在各界人士,特别是在知识分子中的声望大大提高。另一方面,政团同盟领导人纷纷出面主办刊物和发起成立各种组织,以促进民主宪政运动的开展。在民盟的推动下,民主宪政运动迅速发展到青年学生以及工商界。民盟的举措和主张得到中国共产党的大力支持,中共中央为此专门发出了“关于宪政问题的指示”并决定参加这一运动。在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与中国共产党的密切合作下,促使民主宪政运动迅速变成了声势浩大的群众性运动。这不仅推

进了民主运动,也扩大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影响,大批无党派民主人士要求加入政团同盟,但限于政团同盟主要吸收“三党三派”成员,故阻碍了政团同盟的发展。经过一年多的酝酿,于1944年9月19日在重庆“特园”召开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决定取消政团同盟的团体会员制,盟员一律以个人名义加入,盟组织改名为“中国民主同盟”。会议选举张澜等33人为中央委员,张澜、沈钧儒、黄炎培等13人为中央常委,推选张澜为主席。至此将“三党三派”的联盟改为有党派与无党派的广大民主人士的联盟。到1945年盟员共有3000余人,其中无党派加入的占70%,先后建立云南省、广东省等地方组织,一批在学术界有地位、社会上有威望、在斗争中有经验的无党派民主人士入盟后,被选派进各级组织担任领导工作,各地都有一些共产党员加入民盟,这使民盟的战斗力日益加强,极大地推动了盟组织的巩固与发展,使民盟成为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在抗日反蒋斗争中,民盟坚持与中共紧密配合、相互支持,从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44年9月,民盟在三届三次国民参政会上大力支持共产党代表提出的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1945年元月15日蒋介石发表新年文告,声称“一旦反攻基础建立,最后胜利把握时,就召开国民大会”。为此民盟发表时局宣言坚决反对,并强调:“只有结束一党专政,建立联合政权,中国始有实现民主宪政之可能”。1945年,由于蒋介石拒绝中国共产党和民盟提出的召开党派会议、成立联合政府的建议,民盟为谋求国共两党共建国内和平,民盟成员黄炎培等与部分国民参政员亲赴延安考察调停,民盟中央代表黄炎培等与中共中央会谈、共商国是,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与考察团成员除正式会谈外,还多次彻夜交谈。这次考察达成了“停止国民大会进行,从速召开国民党、共产党、民盟及三方共同推荐的无党派人士组成的政治会议,研究、讨论结束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及民主改革之紧急措施,制定民主的施政纲领和将来召开国民大会等”问题的会议纪要。7月5日,黄炎培等回到重庆,集体面见蒋介石,递交了“会议纪要,”这无疑是对蒋介石独裁政策的一个沉重打击。

1945年8月15日,日本>„„

——民盟高新区支部 张海明

我最初认识民盟,是缘于身边的朋友。在此之前,我对民盟的认知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像个孩童对世界的了解,仅限于懵懂的状态。直到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多的谈起民盟,我逐渐对民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看到他们谈到民盟时的自豪感,我也产生了成为其中一员的想法。这种强烈的愿望引导着我,推动着我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盟员。2012年底,我正式加入了民盟这个大家庭。

在我读到了许主委送给我的《张家口民盟五十年》的时候,我真正感受到了我和民盟之间的那种特殊的缘分。那是一种无以言表的不解之缘。这种缘仿佛一条纽带,将我和民盟牢牢的拴在一起,紧密相联、密不可分。这种缘来自于我初中和高中的两位老师,同时也是我最敬佩和爱戴的两位老师——孙凤霞老师和田晓峰老师。他们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同时也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第一位老师是孙凤霞老师,她是我初中时的班主任。孙老师一生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是年轻教师学习的榜样,更是我们全体盟员学习的楷模。孙老师一生都为教育事业奉献,虽身患绝症却仍然坚守三寸讲台,身体每况愈下却仍不肯在家休息,她放心不下自己心爱的学生,放心不下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拖着疲惫的身体,日夜奋战在一线,由于劳累过度,最终倒在了她一生为之付出的讲台上。孙老师离开自己心爱的讲台、心爱的学生时,年仅44岁。人的一生,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孙老师把自己最宝贵的生命献给了她热爱的教育事业,她的生命比泰山更厚重、更高远!孙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园丁的责任和高尚的人格,她的这种高尚的人格将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为祖国贡献,为人民贡献,为伟大的事业呕心沥血!孙老师不仅是我们这些学生的光荣,更是我们全体盟员的光荣。我们将继承她的这种精神,把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发扬光大。

第二位老师是田晓峰老师,他是我高中时的体育老师。田老师从2000年开始就参加了无偿献血,直至今日。他已先后60余次无偿献血,至今为止,总共捐献了37000多毫升的鲜血,这个量相当于普通成年人身体血量的七倍多!这个惊人的数字令我们感慨,更令我们汗颜。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无私奉献精神!我们任何一个普通人在听到这串数字、这个故事的时候,心中涌现的都是一种无比震惊却又无比崇敬心情。他的这种伟大,是我们所无可比拟的,他是在用自己的身体来贡献这个社会,田老师奉献出的血液,是多少金钱买不来换不来的!有多少人因为田老师的鲜血得以延续生命,有多少人因为得到了新鲜的血液和及时的治疗而活了下去,田老师用自己的鲜血拯救了多少个生命、多少个家庭啊!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田老师对社会所做的贡献是多么大的恩德啊!不仅如此,田老师还经常积极宣传无偿献血,他用自己的言行激励更多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这个神圣光荣的队伍中来。他所拥有的,是一种博大的、高尚的、无私奉献的情怀!

我为自己有这样的两位被人敬佩、被人爱戴的老师而感到自豪!我感谢我的这两位恩师,受他们事迹的鼓舞,我先后参加了新盟员培训、盟市委组织的爱心活动等等。在这些活动中,我对民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尤其在听了李宏市长、许勇主委给我们上的盟课后,在我深刻了解了民盟的历史后,在看到许主委为了公益事业而忙碌费心操劳后,我更加明白了身为一名盟员身上应该肩负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使命。这是一种无尚的光荣。我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但我甘之如饴,因为这沉甸甸的担子上有我对民盟的热爱和奉献。

爱一项事业,可以使人快乐,使人自省,使人强大。我将把对民盟的热爱、付出和贡献当做自己一生的事业来经营,让自己不断的提高,不断的努力,永不停止为人民服务的脚步。 这就是我与民盟的情缘。我将会用我的一生来珍惜和呵护这份缘分,让它在我的人生中闪光、发亮。我的人生因民盟而变得不平凡。民盟像一盏灯,指引我方向!

纪念民盟成立70周年征文朗诵稿:我和你的70年在我靠近你的时候你已经是一棵参天大树遮风挡雨,撑起一片天空有时我是你的孩子抚摸你的根须仰视你每一片叶子有时我是你的学生吮吸你的汁液探索你细细密密的纹理而如今我成为你一根向上翘起的枝杈与你共同感受大地的震颤与你共同承接祖国上空那苍老的浮云整整七十年七十年的道路有时宽 有时窄 有时平坦 有时起伏七十年的河流有时是奔

涌 有时是平阔七十年的岁月有时有

泪 有时有歌我们走过的道路留下了丰碑我们航行的河流满目白帆我们的岁月里到处充满着厚重的回声七十年风雨同舟七十年肝胆相照在我们的队伍里总有那么多生动的影子去考察 探访 体验 追问时时刻刻没有忘记心灵的责任将社情民意真诚传递将一个个提案快速送达七十年伟岸„„

本文来源:http://www.longjiam.com/news/6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