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服涂鸦作文

| 议论文 |

【www.longjiam.com--议论文】

【篇一:校服意识】

校服作为一种学生的身份象征,对于穿着者而言,是一种责任和担当。但如今,对于校服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服装,学生的观念开始转变,意识逐渐淡化。

在这个张扬个性的时代,千篇一律的校服,似乎成为个性成长的约束。但毫无特色的校服无法包裹学生追求独特求异的内心,他们开始忘掉校服的意义,或是在校服上随意涂抹,或签上偶像的大名,或毫不在意绘上喜爱的图集。校服作为一种象征的形象,逐渐在学生内心淡化。不仅如此,由于对校服意识的淡化,几件破旧的被穿得脏乱的校服被弃掷在垃圾桶旁的现象常有出现,穿着校服而不顾形象肆意妄为的“个性”青年穿梭在人群,学生在轻视校服的同时,是否也忘记了自己的本分,忘记自己作为一个学生应有的作为?

学生对校服的不敬只是一个缩影,更重要的是透过缩影看清这个社会。多少张人民币被肆意涂画,多少个英雄人物的画像或雕像不受敬重而遭到破坏,是彰显个性自由,还是忘记本分、逃避责任?越来越多的人为个性伸张正义,盲目地批判一切规则的约束,从所谓追求自由来掩饰内心对于责任的躲避,恶意地斥责那些维护社会秩序的正常规则。强调本分,强调制约,不是顽固的表现。无规矩不成方圆,缺少了规整的校服的学生必然会逐渐忘掉学习做人的原则;缺少受人尊重、践行规章制度的国家必然会因缺乏脊梁而无法支撑。主张个性,拒绝死板固然是好,是顺应这个张扬的时代的正当想法,但若盲目地追求个性,肆意踩踏原本“神圣”的规矩,必会从追求自我走向丧失自我。

因此,对于“校服”这类约束自我品德修养的意识决不可淡化。“校服”带来的无限责任感的重量,是我们必须承担之重。不论国家、集体还是个人,都要不断警醒自己,在追着时代前行的同时,切勿忘记身上“校服”的重担,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的修行,提升自己的品德。

校服于学生,如规章于国家,必尊之敬之,方能前行。不断强化对于校服的意识,才能使自己的行为配得上身上的校服,这才是一个学生应有的风范,也只有这样,更多的个性魅力才会更好的释放。

【篇二:校服难道不可以涂画吗】

每当中国艺术代表团在国外演出时,观众除了对艺术家们精湛的表演技艺由衷赞叹外,总少不了对中国演员动作的整齐划一的揶揄之词;当我们在网上看到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学生或站或蹲自由散漫的场景后,总免不了要惊讶地喊出:这也太不严肃庄重了!怎样才严肃了,怎样才庄重了,应该是穿着整齐的校服、挂着统一的笑容、保持行列整齐的队形吧。

是的,我们已习惯于用严肃庄重、整齐划一来要求我们的学生。校园里天天都在上演拿着校规校纪的尺子来丈量学生的言行,而学生也总在用自由反叛、个性张扬来拒绝淹没在统一的集体中。于是乎,学校要求学生进校门一律穿着校服,否则要扣分;学生就在校服上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以此来标识“我”的独特。接着,就有了老师“对校服不尊重”的斥责,也就有了学生“至于吗,多大点事”的嘀咕。

校服的功能之一本是引导学生对自己学生身份的认同,但大多数校服都是运动装,款式单一。这与学生的审美追求会有一些冲突,于是也就出现了画点自己认为很酷的图案。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种涂画现象也反映了学生对美的追求与对生活的激情。如果不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他们为什么会去涂画校服,而总是习惯用“你就应该这样”、“大家都这样,你为什么的不这样”的思维去扼制,这多少有点简单粗暴的嫌疑。

近年来,中国学生创新品质总是备受质疑,或许也可以从团队生活中这种整齐划一的思维中找到答案,也可以从“一切行动听指挥”“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这些广为流传的说法中找到答案。创新就意味着要摆脱旧思维的束缚,要拒绝从俗,要敢于质疑。但如果只把“创新”挂在嘴边,在日常教育生活中却用千规百矩捆绑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必将不敢相信自己的个性,不敢再越雷池一步。校服涂画一点,到底违反了哪条规定,这又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哪些不好的影响,如果对这些问题没有深入的思考,只是因为要统一而简单地不允许出现不一样,就对涂画校服之类行为严防死打,我看大可不必。

严肃庄重真的那么重要吗?整齐划一真的那么美吗?校服上画个机器猫就非得涂掉吗?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不深思。

【篇三:信手涂鸦几时休作文】

不管是平时出门逛街、散步,还是偶有兴致到各地旅游胜地游览,到处都可见到乱涂乱画乱张贴的文字或图画。看到干净漂亮的墙壁被画得惨不忍睹,看到历经沧桑的文物宝器被刻得不成样子,不知你是否会对这样的行为扼腕振叹,问一句:信手涂鸦几时休?

还记得一中学生去国外旅游时在埃及文明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结果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影响甚大。作文http://www.zuowen8.com我想说的是:这样的无知行为,影响的不仅是个人,丢的更是中国人的脸。如果人人都这样不懂文明,随手乱画,被污染的就不只是那棵树,那堵墙。这一巴掌狠狠地打在了所有中国人的脸上,作为文明古国公民,连爱护公物这最简单的文明都忘了吗?

再回到中学生的身份。都说“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可某报社记者发现中学生校服上的涂画现象却尤为严重。原本整洁的校服彰显的是一个学校的特色文化,可如今却成了他们试笔的草稿或歌星签名炫耀的资本。真是可悲可叹。可悲的是,校服作为一个学校的象征,本是该校学生的另一张脸,乱涂乱画之后,这好比天真纯朴的一张婴儿脸被五颜六色的颜料涂抹得犹如妖怪,他们仍未发觉。可叹的是,在他们眼中画上各种喜欢的图画就成了时尚个性,殊不知真正的时尚个性绝不仅仅是一张图一幅画就能证明的,它应该是独特的情怀底蕴,那是富有内涵的显现,而不是表面功夫。

除了校服上的涂画现象,我们再看看学校的课桌,还有图书馆里的公共图书等公物,乱涂乱画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学校明文规定要爱护公物,不能乱涂乱画,学生守则也有相同的规定。为什么读了十多年的书,连这些最基本的规则都无法遵守呢?有些同学觉得这是小事,学校哪管得那么多呢?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看似无伤大雅的小事,实际反映的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再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既然是明文规定,不遵守就是违反规则,理应受到处罚。因为,要培养一个好的习惯需要漫长的时间,同样,要改掉不好的习惯也需要一个长期斗争的过程。现在在自己的课桌、校服上乱涂乱画,将来破坏的就可能不仅仅是自己,就如那在国外留下姓名的中学生,丢的是所有中国人的脸,影响的是国家的形象了。

信手涂鸦,逞的是一时之兴,可毁的是你个人的形象,更是全体国人的形象。就让我们勇敢地举起手,理智地对它说再见!

【篇四:校服涂画中的个性与审美】

校服作为一间学校的统一服饰,被画上憨厚可爱的机器猫,被潇洒飘逸的明星签名,这一现象不得不令人感慨中学生的奇思妙想,但同时也引发我们深思:各式校服涂画的背后藏着中学生何种诉求?

依我之见,学生在整齐统一的校服上涂画,实则表达了他们张扬个性的强烈渴望。他们对个人独特性的需求在服饰里寻得了突破口。

学校要求学生统一校服,原因无非有二。一是为了杜绝学生间的穿戴攀比,二是为了保证整齐划一的笑容,熟不知这“整齐划一”的理念触动了学生的敏感神经。

在如今讲求个性化的时代,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整齐和谐”已不能满足中学生多元化的个性需要。他们拒绝千篇一律的校园模式,拒绝千篇一律的教室构造,拒绝千篇一律的校服校鞋。某种程度上来说,大班教学的教学模式已让学生沦为几十个学生中平庸的一员。当教育使个人独特性丢失,学生们欲图寻找方式挣脱“整齐划一”,防止自己成为教育流水线上疑似“克隆”的商品,避免“相同的短发,相同的校服,相同的校鞋”复制出“相同的人”的尴尬场景出现。究其根源,校服涂画不过是中学生想在茫茫人海中寻找自己的独特位置的方式罢了。

罗素曾说:“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确实,整齐划一的校服难以满足中学生个性审美的需要,不符合现今时代多样化的审美标准。康德曾写道:“美是一种无目的的快乐。”某种程度上来说,统一的校服遏制了学生自由审美能力的发展。在这个追求“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审美时代,学校却要求学生重拾“千人一面”的审美标准,未免有忽视学生审美教育,限制学生审美自由之嫌。当西方国家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上课地点时,中国学生依然在为整齐划一的校服发愁,这不得不引起人深思。

诚然,校服涂画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张扬和审美需求,学生的涂画现象可以被理解,无可厚非。但是,机器猫和明星签名等等涂画内容必须使我们警惕。虽然学生具备了审美能力,但似乎学生们的心理尚未成熟,尚未对美和个性有恰当合适的理解,倘若学生对个性的理解仅限于喜爱动漫和歌手明星,这种审美认识难免有些肤浅鄙陋。

因此,学校应重视学生的审美教育,正确引导学生张扬个性,教育者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会学生欣赏美比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因为“发现美”才是学生“活得好”的前提条件,而学生的审美教育和个性张扬,绝不能仅限于解决校服涂画一事。

清人赵之谦梦见自己进入了鹤山,仰头一看,空中有一千二百只鹤。梦醒恍然,鹤即是书。一千二百七十九只鹤的激越之美,亦是智慧的聚舞。

审美的教育,亦是智慧的教育。

【篇五:方中有圆】

目前,中学生在校服上乱涂乱画的现象较为突出。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这种现象一则反映出学生对校规校纪的漠视,二则也体现了学生对个性的张扬。这就给我们的教育者带来全新的思考,到底是培养中规中矩的学生重要,还是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要?或许我们该在二者之间取得平衡,在外强调规则,对内张扬个性,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才会真正符合社会的需求。

无规则不成方圆,但任何事情也都得有个度,所谓“过犹不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中学生在校服乱涂乱画是对规则的严重漠视,若学校不加以制止,我们很难想象,他们出社会后是否会同样地漠视法律法规,做出无法无天的事情。太多惨痛的事例仍历历在目,若李天一的父母、师长在其成长过程中对其严加管教,使其明白规则是不允许轻易触犯的,他还会葬送自己的大好前程,还会毁掉另一个女孩的花样年华吗?规则,是每个人立身处世之本,大至国家、社会,小至群体、个人,我们都应尊重它。以规则要求自己,方能事事畅通,时时顺心。

当然,过于严厉地管教,一味地强调规则,势必会扼杀学生的个性,此亦不可取。老师要求学生用涂改液涂掉校服上的机器猫,这种欲盖弥彰的做法是十分愚蠢的,这种做法不仅不会让学生产生对规则的认同与敬畏,反而把他们的个性也扼杀了。当代中国教育的一大悲哀就在于我们培养的学生多数只会附和而没有自己的个性。君不见教师在台上慷慨激昂,台下却鸦雀无声吗?君不见考试卷上一片“似曾相识”,却难以看到个性答案吗?这到底是谁之过?不得不说,这是规则教育的失败。

惟有把张扬个性的空间还给学生,教育的未来才有希望。追求个性,追求突破是年青人的特征,也是民族的希望所在。凡高追求突破,《向日葵》诞生了;乔布斯力求创新,苹果手机问世了;袁隆平挑战权威,“杂交水稻”出现了;校服上的机器猫,说不定也会催生下一个“迪斯尼”呢。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的个性得以充分地张扬,我们才不会让更多的天才毁在平庸教育的手里。当然,我们要引导学生,要让他们明白在校服上乱涂乱画的行为并不是真正地张扬个性,我们要给他们更多的空间和机会展示他们的才华,让他们真正地实现自己的梦想。

规则与个性,就像方和圆,他们并不是对立的。尊重规则与张扬个性可以同时存在,而且缺一不可。教育者应认真思考与处理二者的关系,让我们的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自由翱翔,最终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篇六:个性与统一】

学生在自己的校服上涂画点东西,大概不是什么稀罕的现象了。看到这种现象,许多人当然会想到“个性”这个词,而我在想到“个性”的同时也想到了“共性”这个词,想到“共性”,当然也就想到了“统一”。

何谓“个性”?我不想多说,更不想做什么解释,只想说说“共性”。为什么?因为如今的时代是张扬个性的时代,大家似乎都在为个性讴歌欢呼,摇旗呐喊。这本身没有错,只可惜更多的人在追求个性,张扬个性的大旗下面,往往把“共性”抛诸脑后了,这不能不让人担忧。

所谓“共性”,就是不同事物所共有的普遍性质,或者说是不同事物(当然这里也包括不同的人)所共有的属性。“共性”在实际中的表现就是整齐划一,就是统一。

回到校服这一话题上,那当然是属于“共性”的范畴了。校服是一校之服,是一个学校对内为方便统一管理,对外为便于识别等因素而统一制定并要求穿着的服装。可以说同一间学校或同一个区域之内,校服必须是统一的,它没有个性只有共性,从这个角度来说,校服与个性是水火不容的。

谁喜欢天天穿校服?谁喜欢天天穿统一的服装?作肯定回答的人应该不会很多。作为处在青少年阶段的中小学生,比起成年人来,则更想挣脱统一,更追求与众不同,更想有自己的个性,包括穿着打扮,吃喝玩乐等方面。而作为大人们,作为家长,作为教育管理机构的学校,则又偏偏需要而且很有必要对还未成人或还未真正成年的中小学生做统一规范,统一管理,当然也包括穿着打扮,吃喝玩乐等方面。这就是矛盾,这就是冲突。可见世界充满矛盾,冲突无处不在。有时候矛盾是很难彻底解决的,只能缓和,有些冲突是难以完全杜绝的,只能努力防范,尽量减少。

个性与共性永远都是一对矛盾,个性与统一时时都会发生冲突。比如在穿校服这件事上,家长和学校为了孩子和学生的成长,都要他们统一着装,统一行动,而作为学生本人大都不想统一着装,统一行动。

怎么办?那就需要认知,需要智慧,还需要理性,需要宽容。

作为家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首先要向学生讲清楚何谓个性,何谓共性,以及个性与共性之间的矛盾与统一关系。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学校有学校的规章制度,这是不能逾越的。当然还可以在引导管理方面做得更人性化些,更具智慧些。比如,不一定要求学生天天都穿校服,能不能一周内允许学生有一天或两天不穿校服,以满足他们的“个性需求”?作为一个学生,一个未成年人,也应该从小就明白,个性与共性往往不能统一的,有很多时候个性是需要让步共性,需要服从共性的。统一规范,统一管理,乃至统一行动,不论古今中外,校内校外,只要你身处一个集体里面,都是概莫能外的。谁都有权利追求个性,但要明白,追求个性的前提是不影响他人,不违反规则。

我也很崇尚自由的人生,也很追求有个性的生活。但我知道,世上没绝对的自由,个性是相对而言的。崇尚自由,追求个性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并不仅仅限于在校服涂画上面。作文http://Www.ZuoWen8.com

【篇七:校服涂画当休矣】

某报社记者发现中学生校服上的涂画现象较为突出,于是采访调查,结果发现,校服涂画的形式、原因千奇百怪。教育的话题从来不缺,但这次由校服而引发,虽有点意外但也不愕然。

校服,学生的身份标识,而校服往往有学校的区别,于是校服也是一间学校形象的外在认知。但是如果记者在采访中问:“你喜欢学校的校服吗?”估计大部分学生都会摇头,对于崇尚个性自由的年轻学子而言,那统一的款式、单调的色彩,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和潮流沾上一点关系的。所以,若非学校有统一的着装规定,校服,这个连鸡肋的地位都不如的校服,自然就不受待见,在校服上涂画也就是见怪不怪的事情。

其实,何止学生喜欢涂画,我们中国人历来就有涂画的习惯。古时诗人喜好游历,每到一地,诗兴大发,往往喜欢在庙宇的墙壁上、高山的较壁上、甚至酒楼茶肆的柱子上题诗一首。不少题诗也成为了千古名篇,传唱至今,而题诗之地往往也成为了名胜古迹。苏轼的《题西林壁》不就是题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的吗?文人骚客,较地胜景,两相辉映,倒也显得人杰地灵。但麻烦的是我们没有诗人的才情,却有着诗人一样的情怀,每到一地,在乎的不是景观,而是那“到此一游”的铭记,甚至这样的涂画还漂洋过海,走出国门,等到埃及名胜卢克索神庙的石壁上出现了“丁锦昊到此一游”的涂画时,我们才意识到,原来这是一个陋习。

所以,面对无处不在的涂画现象,中学生在校服上涂画这又是多大的事呢?甚至根本就不是事。中华民族素来是天生的乐观派,若非无处可逃,是较不会深刻反思的。我们从来没有意识到乱涂乱画的背后其实是自身价值取向混乱的体现。在这个崇尚个性自由的时代,我们较度排斥共性,无时无刻不想体现自己的标新立异,好像只有如此才能把自己从茫茫人海中区分开来,只有如此才能宣示自己的存在。所以,在校服上涂画,其实只是时代思潮在中学生身上的投影而已。

因此,一个中学生虽早过了追看《哆啦A梦》的年龄,但依然会把机器猫画在校服上,因为这样会显得与众不同。一个学生把张靓颖视作偶像,能让偶像的名字涂画在校服上,这样独特的标识是“仅此一家,别无分店”。而直接在认为很便宜的校服上试笔,这样的行为该是多么的另类而潇洒。其实,我们到处留下“××到此一游”,不也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自己的与众不同吗?强调自我,

甚至标新立异,其实并不是问题,毕竟时代的发展也赋予了我们多元表达的权利和自由,但是当自我意识的膨胀突破了自身的形象素质、社会公德的时候,则显得不合时宜了。校服既是学生的身份标识,也是学校形象的外在认知。就如一个的国旗、国旗,代表的也是一个的形象,对国旗国徽的不敬既是对形象的抹黑,其实也是对自身身份的否定。同理,一个学生,张扬个性没有错,但是在代表学校和自身形象的校服上乱涂乱画则显得不妥。

所以,如果你有一身校服,那么就请你珍视它,尽管它并不新潮,但是它是你学生时代纯真生活的见证,生活确实也需要多姿多彩,但是,没有了那纯真的黑白时代,何来日后的色彩斑斓?既然是学生,就请保持生活的原色,校服,不需要“抹黑”。

【篇八:从校服涂鸦谈起】

据报道,某地中学生在校服上涂涂画画的现象十分严重,但是记者在现实采访中,似乎众多的中学生对“涂鸦事件”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倒是班主任比较紧张,大凡在校服上涂鸦,勒令学生得“整改”。

涂鸦之事,古已有之。案上墨汁倾覆,信手涂抹,此可谓涂鸦之肇始。古人兴之所至,情之所倾,题诗于低石高墙,此亦为涂鸦之一种。

前人之为,后人之效。话说当年鲁迅先生亦曾在课桌上深深地刻下一个“早”字。这个“早”字不单在激励他本人,更激励了其后好几代寒门学子。同时,也算是创造了一种“课桌文化”。

故无论是信手涂鸦,还是鲁迅式的“课桌文化”,可以说是从古至今都有的。正如当今之中学生在校服上进行“创作”,此行为与古人与鲁迅之属从本质上来讲并无二致。古人题诗作画于壁,那是墨客骚人之雅致,鲁迅先生于课桌刻字,那是有志者的励志。而中学生在校服上涂画,那又是什么?机器猫伴随他们度过童年,张靓颖是他们的青春偶像,喜欢并有感情,这些都是正常的。因此,我们大可不必惊诧,或是板起脸孔来说教,更甚说学生道德认识低下,从而发出“一代不如一代”的感慨。从宽容的角度出发,我们应该理解他们之所以这么做的理由,正如我们允许古人在白壁上题诗画,允许鲁迅刻“早”字。

我们的宽容,来自于理解。黑格尔说过:“存在即合理。”万事万物之所以以某种形态存在,自有它存在的道理。正如中学生在校服上涂画,表层看是他们喜好动漫崇拜偶像,实际上则是他们个性张扬之体现。人总是要有个性的,尤其是青春热血的学生。在千篇一律枯燥单调没有个性特征的校服上画个机器猫,无疑是“万绿丛中一朵花”搬耀眼;能在校服上让张靓颖签个名,无疑就是与众不同,“百里挑一”。诸如此类的种种行为,的确是“够猛够拉风”,让个性在共性中彰显出来,从而让自己显得与众不同。谁没年轻过呢?我们要理解。

然而,理解事物现象的存在,宽容地对待某一事物现象,并不意味着我们要纵容它的发展。

杜甫大哥有段时间很忙。一会儿要策马扬鞭,一会儿要千里单骑,一会儿要手抱美人。这样的书本涂鸦无疑是在消遣杜甫,显得对古人不尊重。同样,若是在校服上涂画,也会是一种不尊重的行为。而这种不尊重,或许仅仅是对“中学生”这一身份。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做什么事情,作为明事理的中学生应该要有属于自己的正确的价值评判标准。理解学生要张扬个性,但不是可以随便张扬。试问,能在法国卢浮宫典藏的名画上信手涂鸦吗?试问,能在自家大门上写上“六畜兴旺”吗?

理性地去看待涂画“校服”事件,像我们能够理性地对待前人的涂鸦刻画行为一样。我们要宽容,但不要纵容,同时还要正确地引导。任何站在道德的高度,带着苛责的目光去看待这种现象,最终都无法正确地解决问题。

本文来源:http://www.longjiam.com/youxiuzuowen/5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