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课程的规划方案参考范文

| 小学英语作文 |

【www.longjiam.com--小学英语作文】

  篇一:中学课程规划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山东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以及山东省推进素质教育、推进课程实施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认真做好我校课程实施的有关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二、课程实施(选课走班)的意义

  高中第二学年是整个高中学段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选修课程增多,学生对课程的选择呈现个性化、多样化趋势。科学制定、实施高中选修课程计划,关系到高中阶段国家课程方案的贯彻落实,关系到高中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是解决当前高中教育中选修课开设、走班制教学等难点问题,全面实现高中课程改革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高中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核心问题。

  高中新课程在注重基础性的同时,强调课程的多样化、选择性和灵活性。实施选课走班是实现学生自主选择和个性化学习的重要条件。

  建立选课走班制度是为了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和满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需要。选课制度有利于实现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学校办出自己的特色。

  三、课程实施(选课走班)的领导机构

  为加强对课程实施(选课走班)的领导,学校成立相应的选课组织机构。

  (一)课程管理委员会

  主任:王祖丽

  副主任:张庆军

  成员:教务处主任 年级部主任

  职能:组织学习课程实施的相关文件;领导课程管理委员会开展相关工作;规划和制定学校选课指导方案的基本思路;督促学生选课等。

  (二)选课领导小组

  组长:教务处主任

  副组长:年级部主任

  成员:教研室主任、教研组长

  职能:负责制定适合本校实际的课程实施方案;负责组织教师依据指导方案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设计和调整课程模块;编制学生选课流程表等。

  (三)选课执行小组

  组长:年级部主任

  成员:学科教研室主任、班主任、教研组长和各学科任课教师

  职能:具体负责各学科的选修课程设置,提出学科选修建议;负责指导学生进行选课,并提交各课程模块所接纳的学生名单及对场地、设施的要求;汇总选课清单,整合、协调课程实施,对教师、教室、时间、科目分布进行统筹规划,编制课程表。

  四、课程结构及选课建议

  (一)语文

  1、课程结构及设置

  2、选课建议

  语文学科由5个必修模块和12个选修模块组成。根据《山东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试行)》的规定,学生除修完必修的5个模块获得10个学分外,还须从8个选修模块中选择修习5个模块获得10个学分,共计可获得20个学分。对于学习兴趣浓厚并希望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建议在此基础上,可从剩余的5个模块中任意选修1个模块,一共可获得22个学分。

  (二)数学

  1、课程结构及设置

  2、选课建议

  高中阶段学生除修满必修的10个学分外,为满足社会发展和继续深造的需要,还须从选修课程中选择修习部分模块。据此,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发展趋向选择不同的课程组合。

  希望在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发展的学生,建议选择修习系列1的选修1-1和1-2,获得4个学分(人文方向必选);然后在系列3的4个专题中选修4个专题,获得4个学分;再在系列4的5个专题中任选2个专题,获得2个学分。

  希望在理工、经济类方向发展的学生,建议选择修习系列2中的2-1、2-2和2-3,获得6个学分(理工、经济类方向必选);再在系列3中的3-1、3-3、3-4和3-6中任选2个专题,获得2个学分;然后在系列4中的4-1、4-2、4-4、4-5和4-6中任选2个专题,获得2个学分;或在系列4的5个专题中任选4个专题,获得4个学分。

  (三)英语

  1、课程结构及设置

  2、选课建议

  选修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就业选择、升学深造以及个人兴趣和发展的需要。

  选修课程分为顺序选修和任意选修。顺序选修共有6—11六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其内容和结构与必修课程基本相同。任意选修课程分为三种类型的课程,其目的是为培养学生的专项语言应用技能,满足其兴趣、特长和爱好发展的需要,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或就业,特别是为其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修完必修的1—5模块,获得10个学分。为满足社会发展和继续深造的需要,学生还须继续选修部分课程。根据高考考试说明的要求,建议参加高考的同学继续选修6—8模块,以达到现阶段对参加高考的非英语专业的要求。另外,课程标准也规定“所有学校要保证开设模块6—8”。9—11模块的学习,可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巩固所学语法知识,建议同学们选修。

  此外,根据学校条件和学生发展需求选择性地设置任意选修课程中部分模块,建议同学们选修。

  (四)政治

  1、课程结构及设置

  2、选课建议

  根据课程标准和省有关文件,学生修完必修的4个模块获得8个学分。为满足继续深造的需要,建议选择人文方向的学生再从选修1《科学社会主义常识》、选修2《经济学常识》、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和选修5《生活中的法律常识》4个模块中选修2个模块,获得4个学分,以满足人文方向对学生知识结构的要求。

  (五)历史

  1、课程结构及设置

  2、选课建议

  每位高中学生必须修习三个必修模块,获得6个学分。另外,根据个人未来发展的需要,还须修习部分选修模块。

  希望在人文方向发展的学生,建议在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四个模块中选择三个模块,获得6个学分。这四个模块与必修模块内容联系密切,既满足知识结构系统化的需要,也有利于高考。

  希望在科学方向发展的学生,建议在选修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两个模块中选择修习1个模块,获得2个学分。选修这两个模块有助于提高科学方向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民主意识,在现代社会中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六)地理

  1、课程结构及设置

  2、选课建议

  三个必修模块为每位高中学生必须修习的模块。根据个人未来发展的需要,还须修习部分选修模块。

  希望在人文社会科学方向发展的学生(即有志于从事地学、环境、农林、水利、经济、管理、新闻、旅游、军事、外国语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建议在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6《环境保护》、选修3《旅游地理》和选修4《城乡规划》等4个模块中选择修习3个模块,获得6个学分;希望在科学方向发展的学生,建议在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2《海洋地理》和选修4《城市规划》等3个模块中选择修习1个模块,获得2个学分。这样安排既可使学生获得必需的学分,又为学生今后继续深造相关专业奠定一定得基础知识。

  鉴于地理新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多,当前师资、设备、场地等条件不具备开设《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和《宇宙与地球》两个模块的条件,这两个模块暂不开设。

  (七)物理

  1、课程结构及设置

  2、选课建议

  物理学科的必修学分有6个。学生完成共同必修的物理1和物理2模块后,可获得4个必修学分,接着必须再选择学习一个模块,获得2个学分,这样才能完成6个必修学分的学习任务。

  对物理感兴趣的学生,在修满6个学分后尽可能多选修其他模块,以拓宽知识面,提高物理修养,认识物理在生产、生活、科技方面的应用。

  建议希望在人文方向发展的学生在选修系列1中进行选修两个模块,再获得4个学分,,希望在科学方向发展的学生在系列3中再选修4个模块,获得8个学分,共12学分。

  (八)化学

  1、课程结构及设置

  2、选课建议:

  学生完成共同必修的化学1和化学2模块后,可获得4个必修学分,接着必须再选择学习一个选修模块,获得2个学分,这样才完成6个必修学分的学习任务。

  对化学感兴趣的学生,在修满6个学分后尽可能多的选学其他课程模块,以拓宽知识面,提高化学素养。

  建议在人文方向发展的学生选择选修1和选修2,获得4个学分;希望在科学方向发展的学生首选修模块4,再从选修2、3、5模块中选2个模块,获得6个学分。

  (九)生物

  1、课程结构及设置

  2、选课建议

  学生修满3个必修模块可获得6个学分。对生物感兴趣的学生,在修满6个必修学分后尽可能多的选学其他模块,以拓宽知识面,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建议选择人文方向的学生选择修习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和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模块获得4个学分;选择科学方向的学生选择修习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和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2个模块,获得4个学分。

  (十)信息技术

  1、课程结构及设置

  2、选课建议

  高中阶段,学生除学习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获得2学分外,还须在5个选修模块中选择修习1个模块,获得2个学分,才能达到高中毕业的最低要求。高三,建议有兴趣、有潜能的学生从信息技术或通用技术中再加修若干学分,为今后的发展创造条件。

  (十一)通用技术

  1、课程结构及设置

  2、选课建议

  学生在修完两个必修模块获得4个学分的基础上,根据《山东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试行)》的规定,还必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修习1个模块,获得2学分。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就业或升学的需要选择选修模块。

  (十二)美术

  1、课程结构及设置

  2、选课建议

  《美术鉴赏》课程是高中阶段选修课程,但也是美术课必修科目,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美术鉴赏能力,陶冶健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同学们在美术学科必须要拿到3个学分才能毕业。据此,在修完必须选修的《美术鉴赏》和《绘画》两个模块,获得两个学分后,再根据自身情况从《设计》、《工艺》、《书法》、《篆刻》中选择一个模块,取得1个学分。

  (十三)音乐

  1、课程结构及设置

  2、选课建议

  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同学们在音乐学科必须要拿到3个学分才能满足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据此,在修完必须选修的《音乐鉴赏》模块,获得2个学分的基础上,再根据自身情况从《歌唱》、《演奏》、《创作》三个模块中选择修习一个模块,获得1个学分。

  (十四)体育与健康

  1、课程结构及设置

  2、选课建议:

  学生在修满本课程必修模块田径类和健康教育专题各获得1个学分的基础上,可根据兴趣和爱好学习选修模块获得不少于9个学分。

  (十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十六)选修Ⅱ

  五、学生选课原则和建议

  课程选择事关每个学生的发展前途,合理、科学的课程选择能有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因而每个同学都要以负责的态度严肃认真地对待选课。对待课程选择的依据、原则、要求、方法等,每个同学都要有一定的认识。

  (一)学生选课原则

  1.整体规划、凸显个性。在共同基础、多样选择的框架内,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兴趣爱好以及自身的主客观条件等,自主自愿做出科学合理的选择,形成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

  2.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首先保证必修课程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力所能及地选择适当适量的选修课程。必修课是奠定学生终身发展能力的基础学科,其目的是为了保证让学生学习基本的知识技能,保证高中教育达到一定学术水准,为将来的专业奠定基础。必修课与选修课对学生个体发展有不同意义,在一定学段内两者相互搭配,协调进行。

  3.自主选择、家长参与。学生的重大选择必须经由父母或其他合法监护人同意的原则。高中生心理发展并没有达到成熟的境地,其社会化程度不高,对问题看法不十分稳定和深刻,为减少损失、避免为成长付出沉重的代价,学生重大选择必须由其家长或其他合法监护人同意,其目的是为保护学生。

  4.文理交融、适当倾斜。选课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文理交融。同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人生规划和实际有所侧重,如将来倾向于人文方向发展,可以多选人文方向的模块。

  (二)课程选择建议

  正确有效的课程选择要考虑以下几点:

  1、做好基础、特长、兴趣和发展倾向的认定。

  学会全面审视自我,正确确定发展目标。必须考虑自己实际学习水平,忠于自己的理想和兴趣,既不能盲目追求脱离自己实际能力的科目,也不能只考虑兴趣而没有长远计划。

  2、充分理解课程与学业要求,了解学校课程设置的情况。认真学习课程模块结构和说明,对各学科的结构、课程内容、任课教师等信息应有一定的了解。

  3、学会获取帮助

  主要获取帮助对象是导师、学长、家长。最好能确定一个对自己有较深了解的教师作为自己相对固定的选课指导老师;将自己发展大计与家长商量,听取家长的意见是我们应有的态度。由于课程规划刚刚起步,社会各界包括我们都缺少对课程规划的了解。所以,获取的帮助的对象还可以是一定的书籍及多种媒体。

  4、学会坚持、调整或放弃

  我们要不断提高我们价值判断能力和自我审视能力,坚持我们做出的正确选择判断,对我们错误的选择,要勇于调整或放弃。

  六、学生选课基本程序

  1、在高一第二学期,向每一位学生发放《学生选课指导手册》,通过多种方式组织学生和家长学习,了解学校课程计划和课程设置情况,明确选课要求和方法。

  2、由班主任和导师共同指导,学生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和自己的人生规划、兴趣和发展潜能,合理地选择课程,填报个人选课计划。

  3、学校对学生选课情况进行汇总并依据学生选课结果进行调整,或者调整课程编排方案,或者指导部分学生重新选课。最后选课结果要由学生和家长(监护人)签名,学校存档。选课确认后,无特殊情况,原则上一个模块修习期内,学生所选课程不予调整。

  4、学校根据学生的选课情况,组织行政班和教学班,确定各班和各科的学期课程表,安排教师、教室和教学设施,并向学生公布。

  5、学生根据学校公布的课程表,制订个人的课程表,并按照学校安排的时间、地点,在相应的教学班进行学习。

  6、原则上学生按学年选择课程,按学期进行必要的调整。学校在每学期末向学生和家长公布课程设置变更情况,以方便学生及时调整修习计划。

  7、选课实施流程

  制定课程设置清单→开会动员→发放选课手册→指导选课→填写选课单→没有通过→重新选课

  选课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发放正式选课通知单

  对于选课不足30人的模块,学校不予开设,学生需要重新进行选课。

  篇二: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为了进一步深化我校课程改革,构建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有效课程选择,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特制定《临城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一、总体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新颁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为指导,以“整体性、多元性、差异性、人文性”为开发原则,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创造性的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提高课程的适应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成长;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不断发展;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日益鲜明。

  二、校本课程的开发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1、提高课程适应性,促进学生个性成长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让自己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要实现学生个性化健康发展的目标是:具备新的课程观;学会选择;具备自主、合作、探究精神。能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选科指导,自行设计促进自己个性特长得到最佳发展的选课学习计划。

  2、提升教师课程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力量,其专业成长无论对学生、对学校、对课程开发本身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要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是:教师在进行必修课教学的同时,根据自己的个性和专长承担1-2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自身的专业意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得到提升。

  3、实现学校课程创新,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学校的地理位置、文化氛围、心理环境、物理设施等都会给师生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师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另一方面,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也就是学校的发展,学校特色的形成就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自然追求,学校特色是学生和教师发展的自然结果。

  (二)开发校本课程的策略

  1、统一共识明确职责

  全体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师生观。明确学校教育共同体(包括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社会各届同仁等)就是学校课程建设的决策共同体。深刻认识校本课程的性质、特点、功能、作用,熟悉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与策略,确立自身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的地位、作用,提高学校整体课程建设能力。

  2、有的放矢逐步规范

  校本课程开发必须有的放矢。“的”就是学生的兴趣、个性发展的需求、家长的期望、社会和社区对人才的要求以及学校在此基础上制订的学校课程发展规划。因此,学校将进一步采取措施摸清家底,加大力度弄清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与局限:例如学校教师的知识、经验与能力、教辅人员的特点状况;学生的知识水平,各种课程材料和设备及其相应资金的实际状况;课程计划的弹性空间、社区潜在资源、学校特色以及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及社区人士的认识水平和可能反应等。

  3、注重实效,多元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就是要调整课程的内容,使各种有价值的知识都进入课程,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校本课程比例。打破学科本位课程结构,加强人文课程、综合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崭新的教学方式,拓展视野,多元化开发校本课程。

  (三)开发校本课程应遵循的原则

  1、课程目标整体性原则

  校本课程,作为一个整体,都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为目标。课程设置要注重课程目标整体性原则。各类型、各科目课程在各素质的教育中,虽有侧重不同、层次不同,但都具有渗透性、综合性;不可能把某一类型、某一科目课程的教育,归划在某一单一素质的教育内。如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方面,探究型课程起着事实上的前沿阵地的作用,但基础型、拓展型课程也同样起着重要作用,占课程总课时量相当大部分的基础型课程,理应是素质教育核心教育的主阵地。因此,从课程目标来说,各类型、各科目课程,在统一目标下,在不同层次要求、侧重上功能互补递进、合力形成一个整体;从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来说,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课程作为课程来说,都是21世纪学生自身发展必不可缺少的必修课程,它们在课程体系中,有机地组成整体。因此在课程设置中,要从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整体性原则考虑,针对学校学生特点,构建课程体系与配置课程科目。

  2、课程结构多元性原则

  学生素质教育的多元性,决定课程结构的多元性。课程设置要注重课程结构多元性原则。围绕着素质教育目标,为学生基础学力奠基的基础型、侧重于提高学生某些方面素质与更好地发展个性特长的拓展型、探究型课程,有的单科性质的;有的综合文科、综合理科性质的;有的是大综合科性质的;各类科目的设置呈现多元性。围绕着素质教育目标,课程教育类型也呈多元性,课程设置中,有的科目指定为学生必学、有的科目组合在各个课程模块中,形成各个领域、各个模块,领域内的科目,学生必须学,但学什么,学生可自主选择;有的科目规定学生必学,但在一定时段内,什么时间学,学生可自主选择;有的课程可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学或不学。环绕着素质教育目标,课程模式也呈多元性,有的科目注重全体学生共同教学要求的基础学力;有的科目注重知识能力的拓展,为兴趣、个性特长的发展奠定基础;有的科目注重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研究,培养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学生个性特长发展提供展现的舞台。有的科目教学以课堂教学型为主;有的科目是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注重学生体验、考察、实施开放型教学为主;有的以学生自学、讨论为主;有的是非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要求、内容、方式、地点、对象、成果形式都由学生自主选择。环绕素质教育目标课程教育周期也呈多元性;有长周期覆盖整个中学阶段的,有短周期以一学年、一学期为周期的,有不满一学期的微型课程,有专题讲座型、不定期型(研究型课程)等。因此在课程设置时,要从课程结构多元性的原则考虑,充分发挥各种类型、模式、周期的课程不同的功能,合理构建课程体系与配置课程科目。

  3、课程教学差异性原则

  素质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发展出发.为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创造相对宽松而有效益的发展条件。课程设置要注重课程教学差异性原则,要承认并允许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基础与能力、潜质发展的差异性。在基础型课程中,也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同一科目课程有不同层次教学内容与要求;在拓展型、探究型或研究型课程中,更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设置不同层次的课程科目,或在同一领域、模块课程科目中,有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与要求。要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的自主选择,尊重学生对自己所需要学习的课程、学习课程的进程与要求的选择权利。因此在课程设置时,要从课程教学差异性原则考虑,认真落实为学生的选择学习创设良好的条件。合理构建课程体系与配置课程科目。

  (四)校本课程的开发途径

  学校在保证课程的基础性和统一性的前提下,通过如下三种途经开发校本课程:

  一是课程改造。课程改造是指针对与原有课程准备对象不同的群体进行的修改,或者根据对课程内容、结构安排等的不同理解而进行的调整。一是对原来开设的活动课和选修课进行整理和改造,淘汰已过时的课程,保留并完善具有生命力的课程;二是对国外引进课程的本土化改造,如《剑桥英语》等。进行课程改造需要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归纳为五大类,即目的、内容选择、内容组织、学习经验和学习资料。教师应该对上述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通过增加、删减和改变顺序与重点等方式对指令性课程、引进课程等加以修改,从而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班级的具体情况,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是课程选择即“拿来”。就是把在社会上极具市场吸引力、深受学生和家长喜爱的校外课程有所选择的“拿来”,为我所用。如《新概念英语》、《游戏编程》、《古文诵读》等等。当然,这种“拿来”必须是教师在实践中精心组织、分步实施的理性决策。

  三是自主研发。即把当地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校本课程资源优势,以我为主,研发新的校本课程。如突出学校特点的“特色课程”、地方性专题课程《临城名人故事》、《临城风景名胜》、《临城地质》、《临城物种》等等。

  三、校本课程体系框架

  2003年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出台,为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我校将要研发的校本课程归纳为五个大的系列:

  一是学科知识拓展系列:如对联赏析、新闻写作与欣赏、生活中的化学等;

  二是学科知识深化系列:生物、数学、化学、物理、信息技术奥赛辅导课、创新大赛辅导课等;

  三是综合实践活动系列:如社会调查与研究、数学问题研究、物理问题研究、化学问题研究、远足、访问、参观考察、军事训练与国防教育、夏令营等。

  四是德育系列:如国旗下讲话、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团课、党课、理想教育、传统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

  五是音体美武术等特色教育系列:如练声课、钢琴课、篮球课、排球课、素描课、工艺课等。

  学校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开发校本课程,使校本课程达到100-120门,建成学校校本课程超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

  四、校本课程的课程类型

  我们将“三板块”课程(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整合为基础性课程和校本课程两类课程。

  基础性课程即国家课程计划规定的学科课程,强调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是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根据现有的条件和资源、学生现状以及学生、学校、社会未来发展的要求所开发的各种课程。我校校本课程将以深化拓展型课程、实践探究型课程、学生个性化课程为体系构建。

  1、深化拓展型课程

  在基础型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知识上的扩展和潜在能力的发展,着重培养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基础的发展性学力,兼顾学生例行性学力培养。学生可以分领域限定选学的课程,内容与要求有弹性、可变动,不重知识量,而重独立的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与方法的培养。其发展的领域有相同性,而层次与内容可有相对的差异性,对个性特长的培养具有从启发到初步发展的功能。

  2、实践探究型课程

  着重培养学生在实践和研究基础上创造性学力,包括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个性特长等,要求重视对学生合作学习、综合运用、选择组合等能力的培养。课程的领域可不同,层次也可不同,符合不同学段学生和学生群体内差异性的学习心理,是学生可以分类分层自主选学的课程。探究型课程内容,一般有相对明确的结论,重在研究过程。本类课程包括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案例调查、专题讨论、课题研究等项目。

  3、学生个性化课程

  学生个性化课程,即以学生个体为本位的课程,是指依据学生个体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心理特点和发展倾向,由学生在教师参与下为自己设计的课程。个体课程表现为个人学习计划、自我发展设计等有关自我学习目标达成、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计划、安排系统与活动过程。

  学生各有其不同的发展取向和成长路径,他应该拥有自己的不同于“他者”的课程——学习者自己的课程。个体课程侧重于关注学习个体的学习需要与发展特质,推动学生构建自己的学习方式,寻求适合于自己发展的途径。

  五、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

  1、编写模式

  “在编写中学会编写”,采用“动态的开发模式”。也就是说,“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相互多次循环,不断修正,直到满意为止。具体操作上,可以先确定目标,再编写内容、制定方法和评价,也可以从内容到目标、方法和评价。整个过程要考虑到“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内容,甚至要考虑课怎么上、课型是什么、适应的对象是谁、开展的学生活动是什么等。做到“在编中学,学中编,动态开发,逐步完善”。

  2、教材定位

  主要为了激发兴趣、拓宽视野,体现乡土气息,趣味性、科学性、知识性、思考性、创造性相结合。编写时,可以以一科为主,吸收相关学科教师参与,开展跨学科研究。

  3、资料搜集

  大量收集和占有资料,是编写的校本课程教材基础和关键。资料搜集可以进图书馆,查阅地方志,也可以上网查阅,或请教于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士。

  4、编写原则

  编的过程就是“抄添裁”的过程,当然要“添”,要提炼加工,深入浅出。行文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具体地说,还要牵涉字体、字号、颜色配比、图文排版等比较专业的问题。我们可以把以下几点作为编写校本教材的基本原则:一是强调校本特色,突出乡土气息,拉近学生与社会的心理距离。二是图文并茂,语言亲切,具有良好的可读性。三是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思考性、创造性有机结合。四是留给学生思考、质问和探究的空间。五是去除过于成人化的表述,拓宽知识的宽度,强调了编者对读者需求的回应。六是编排要有意识地留下一些思考题,并且指出解决问题大致方向,强调作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作用。

  5、课程标准:

  成书后,要有配套的课程说明或课程标准或课程纲要(包括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内容范围、教学方法、评价手段、实验要求或拟开展的活动、参考资料或资料索引等)。

  6、设计要求:

  每本教材一般要求设计成8-10个专题,每个专题一般要求设计成1个课时,每个专题一般要求编写成2000-3000字,每个专题一般应包括正文、问题与思考、活动与探讨、积累与应用、推荐与建议等项目设计。每本教材总字数控制在16000-30000万字左右。

  7、教材编审:

  学校成立校本课程教材审定委员会,对教材进行审定。

  8、编排印刷:

  由教务处组织,学校与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者签订印刷协议,由学校选定印刷厂,由印刷厂根据学校需求总数排版印刷。

  六、校本课程的实施

  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项任务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一定要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加强科学研究,以科学研究成果指导课程改革实践。加强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培养,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提高。要积极探索,富有创造性地同时又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课程改革的各项工作,以确保我校校本课程的顺利进行,并取得扎实的成效。

  1、建立组织,分工负责

  为了确保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学校成立以校长为主任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委员会和由专家、校长、教师代表、家长、社区代表组成的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负责统筹规划和领导工作,制定管理条例和办法,教务处负责落实具体计划和管理工作。

  校长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第一决策者、第一责任人,将按照国家的教育政策,为全校学生的最好发展、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做出课程规划及其他决定。

  教师将根据国家课程标准或其他课程文件,在自己的专业活动范围内,从专业发展的高度,关注教育对象的需要,做出相关课程设计及其他决定,适时拿出《课程纲要》。

  学生也将确立正确的课程观,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正确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选择课程甚至老师,学会规划自己个人的学习方案。

  学校将创造条件让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的课程事务,如了解课程、评价课程以及为修正课程提出建议;同时促进家长积极参与学校课程实施,如提供信息、协调资源等。

  2、科学安排,规范实施

  年级组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将学生课程需求汇总发给教师,供教师参考。教师在学期结束前,申报下学期校本课程科目,填写课程申报表,撰写课程简介然后上交年级组,由年级组报教务处将审批后的课程申报表汇总成《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并下发给各年级组,年级组下发学生,供学生选择;学生据此填写参加课程的《申请表》交年级组并上报教务处,年级组、教务处根据学生的选择人数(一般一个班不少于20人,方能开课)制定《课程安排表》;年级组根据《课程安排表》组织教学。

  校本课程的课时安排:校本课程每门课(或专题)一学期一般安排8—10个学时,个别系统性强的专题,可以申请两个学段连接。

  校本课程授课的时间和地点:校本课程一般安排在下午第七、八节课进行;有些校本课程可以安排在双休日和节假日进行。校本课程一般在校内进行;有些校本课程在有安全预案的情况下,可以安排在校外进行。

  校本课程的选课和授课:

  课程的开设打乱班级,学生自由选课;有些课程是同年级跨班选修,有些课程是跨年级选修。每位教师要切实做好校本课程的选题、开课工作,每个学期每门课(或课题)分课时教案不能少于8—10个。

  3、建立培训、奖励机制,保障师资

  校本课程门类较多,我校学生人数多,有许多课程和相关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都有很大不同。因此,教师培训学习是课改工作成败的关键。

  首先要利用省内外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基地,把教师送出去培训学习;其次要把专家、课改先进学校请进校门进行大面积教师培训提高;再次要组织校内教师间相互探索、相互学习、交流经验,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课程改革之中,要增强课改意识,转变课程观念,树立创新精神,有能力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和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要写出期末和学年结束教学情况总结,并提出改进和完善意见。

  学校要定期召开校本课程专题研究,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教学规律,撰写论文,以推动校本课程的不断深化。

  学校要建立校本课程任课教师的教学业务档案,教师要认真填写校本课程申请,设计教学计划,提供教案、研究成果等资料,记入业务档案;要通过资料检查、讲课比赛、评教评学、召开师生座谈会等形式了解教师的授课运行情况;要对担任校本课程教学的工作量计算上采用等于或大于必修课的方法,体现在奖金或学期兑现中;要实行校本课程教学成果申报奖励制度,对校本课程开发和教学中成果突出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

  4、建立评价机制

  新课程已赋予校本课程以全新的涵义。因此,学校必须突破传统课程观念,充分估计校本课程实施中场地、设施、师资等的实际要求,课程表设定的困难,统筹兼顾,加大投入以确保校本课程健康实施。校本课程实施评价在学校校本课程实施评价工作领导小组主持下从师、生两个方面进行:

  (1)对教师的评价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进行:

  ①学生选择该课程的人数;

  ②学生实际课程授受的效果;

  ③学生家长的反映;

  ④学校领导、教师有关专家人士的评价;

  ⑤各种类型、多种途径问卷调查的结果。

  (2)对学生的评价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①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

  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

  ③学生小组评议和任课教师评价;

  ④学生家长的反映;

  ⑤学习的成果(将采用随课程实施过程进行连续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采用书面测验、判定等级或书写评语等多种评价形式,主要以学生档案袋综合展示。

  5、加强管理,调控运行,落实奖励。

  校本课程要保证质量,充分发挥其功能,就要像必修课一样有明确的要求和授课计划,并严格管理,做到操作过程的规范,上课过程的调控,最后结果的考核,成绩成果的奖励。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采取校领导、教务处、学科组、年级组随堂听课,抽查教案与作业,组织公开课,召开师生、家长座谈会,填报学情调查表等了解教学运行的动态。期末和学年结束时,要求教师认真总结写出论文,学校择优交流,装订成册。

  对教师在工作量计算上适当倾斜,对学生实行学分制管理,规定学生取得必要的最低学分标准为毕业标准,否则为肄业(规定最高学分标准,超过者可提前毕业)。建立奖励学分制,为学生学习优秀者的评价依据。

  篇三:中学课程规划方案

  为了贯彻山东省教育厅两个规范,搞好以学校为基础的课程创新,特别是学校课程的规划研究,我校在县教研室同志的指导和参与下,成立了以校长、家长、教师、社区人员组成的学校课程规划组织机构,经过对学校课程的规划反复研究、探讨以及尝试,逐步形成了一套有我校特色的学校课程规方案。

  一、开设背景

  1、学校的培养目标: 学校遵循“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素质为重、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坚持全面育人,张扬个性。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多年来,学校在教学中不仅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还注重对学生进行特长培养:英语活动小组、编织小组、数学启智园兴趣小组得以广泛开展。让每一个孩子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孩子个性张扬,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合格+特长”已成为学校明确的培养目标。

  2、学生的发展需要

  “我特别喜欢漂亮适用的小手袋、小荷包、中国结、要是我也会编该多好呀!”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如果能慧眼看天下,快嘴论时事,将来一定成为政治家。”“我喜欢英语” “我希望自己能说会道。”“我想成为逻辑推理高手”“我希望开设心理咨询。”翻开学生的民意调查,走进孩子的世界,倾听孩子的心灵呼唤,诠释孩子的兴趣需求,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学校将尽量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学校课程。

  3、学校及社区发展的需要

  大张楼镇一中一向以教学质量作为工作重心:以人为本,强调课程的人文化、生活化,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以校为本,注重课程的统整化、弹性化,形成学校特色,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让学生学会生活,做生活的小主人,让学生学会交往,做社会活动的小主人,与家庭,社区积极配合,开设“玩中乐、乐中学、学中乐”系列课程,为学生提供主动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生活、交往方面成为具有时代特点的中学生是社区与学校的共同期望。

  4、学校的课程资源

  学校教学设施齐全,有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少年宫活动室等。学校活动场地虽然不大,但都有专门的训练场所,有专兼职的教师,较齐全的硬件建设为学生多样化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学校拥有一支敬业爱生、业务精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有大批的骨干教师。有的能画会描;有的能说会道;有的思维敏捷;有的能写一手好字;有的英语字正腔圆学校丰厚的人力资源为选修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夯实的基础。

  二、总体目标:

  依据国家、省、市、县教育局指导性文件和学校的育人目标,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发展需要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突出本校课程特色,经学校课程组织机构集体审议,初步确定我校学校课程的总体目标是:

  1、通过学校课程的开发,改变传统的课程观,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构建学校新文化。

  2、通过学校课程内容的实施,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强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意识。

  3、面向每一个学生,坚持全员参与,拓宽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4、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交往、动手、创新、探究等多方面的能力,加大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力度。

  5、提高学校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6、通过学校、家长、社区民主参与开发,丰富具有学校特色课程资源,形成学校特色。

  三、学校课程计划 学校课程结构与课程门类

  四、实施步骤

  (一)课程开设

  1、课程开发小组制定调查表,评估学生兴趣发展需要,研究学校课程资源。

  2、根据学校教育实际,讨论制定学校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学校课程的大致结构。

  3、制定《学校课程规划方案》,对教师进行培训。

  4、教师根据自身专业、能力和《课程开发指南》自主申报课程,写出课程简介。

  5、课程开发小组对教师申报的课程进行审议,向全校学生宣传、介绍。

  6、学生分年级根据自己意愿选择课程,统计人数。人数偏多的课程,课程开发小组根据情况适当调整。

  7、开课老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撰写课程讲义。

  (二)组织实施

  1、课程老师分析学情,确定目标,选择内容,撰写课程讲义,交课程开发小组审议。

  2、每次课前备出简案,课程开发小组定期检查、督促。

  3、每次上课时间,课程开发小组进行检查,登记上课人数,检查课堂纪律,了解教学内容,切实保证学校课程质量。

  4、针对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定期召开学校课程教师的研讨会,进行总结、交流、探讨,确保课程内容顺利实施。

  5、每期召开一次学生、家长代表会议,倾听他们对课程内容及实施的意见,并反馈给上课老师。修订、完善课程内容,调整实施方法。

  6、对个别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课程开发小组及时给予引导、帮助,共同商量解决办法。

  7、每期末教师对自己执教的课程进行自我评价、总结经验、撰写论文。

  五、评价设想

    1、对学生的评价

  ① 制定《学校课程学分制评价方案》,从“课前准备、参与态度、知识技能掌握、阶段成果展示”四方面进行综合测评。

  ② 学年修满五分的学生顺利毕业,可申报另一门课程。

  2、对教师的评价

  ① 每一堂课都有简案,内容和形式受学生喜欢。

  ② 认真登记学生出缺勤,课堂组织纪律较好,不让一个学生流失在课堂外。

  ③ 课堂实施中随时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及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

  ④ 期末按学分制评价标准,对每个学生学习情况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⑤ 制定学校课程奖励制度,对参与积极,成绩显著的老师给予适当奖励。

  3、评价结果向社会、家长公布。

  六、保障措施

  1、学校要有坚定明确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独特的发展方向。

  2、学校要组成以校长为核心的学校课程规划组织机构,群策群力,民主开放。

  3、经常组织学习和培训,促进教师课程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提高。

  4、学校制度一系列学校课程管理制度和改进制度,建立学校课程内部监督机制。

  5、定期进行课程的教和学的评价,推进其深入持久进行。

本文来源:http://www.longjiam.com/yingyuzuowen/56217.html

    【关于中学课程的规划方案参考范文】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