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五水共治黑板报大全

| 高中英语作文 |

【www.longjiam.com--高中英语作文】

五水,是指污水、洪水、涝水、饮水和节水,

关于五水共治黑板报大全

。五水共治即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这是浙江省政府近期推出的大政方针,是推进浙江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之策。水是生产之基,生态之要,生命之源。下面是品才小编为您整理关于五水共治黑板报大全,欢迎阅读!

五水共治——林业篇

桐庐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富春江、分水江贯穿全境。全县国土总面积276.6万亩,林业用地面积214万亩,森林覆盖率72.2%,是一个“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山区县。林业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地位。多年来,我县林业局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坚持生态建设理念,强化林区水源保护,多措并举助力“五水共治”。

1、加强公益林建设,强化水源保护。

桐庐位于钱塘江上游,肩负着保障下游水质的重任。为强化水源保护,该县区划生态公益林107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50%,主要分布在富春江干流、分水江两侧及支流源头汇水区。据相关资料显示,该县生态公益林年生物增长量51.22万吨,年均吸收二氧化碳94万吨,年均植被固碳21万吨,年均释放氧气55万吨;年增储能86.5亿兆焦耳,年均调蓄水量0.8亿吨;年均减少土壤流失量256万吨,年均发挥生态和社会效益27亿元,投入产出比达到1:291,到2014年为止,共累计发放公益林补偿资金14626万元,公益林建设已成为该县林业史上规模最大,投入最多,惠农最广的民生工程,为新农村建设及水源保护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2006年始,根据流入流出桐庐县境的水质监测结果,桐庐出境水质均优于入境水质,对钱塘江水环境有着巨大的贡献。

2、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增强森林固碳涵水功能。

为实现林业“双增”目标,桐庐林业局及时调整了林木采伐政策,每年减少森林采伐限额不少于9000立方米,占上年采伐限额的20%。同时,严格做好森林消防和病虫害防治工作,采用“监测调查、检疫监管、杀灭天牛、枯死木清理、林分改造”等一系列综合措施,延缓了松材线虫病的入侵、扩散、蔓延。并积极实施森林火灾有偿增援扑救等创新举措,以落实责任和广泛开展宣传为抓手,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确保林业生态安全。此外,还通过植树造林、珍贵树种补植、森林抚育和大树进村等一系列措施,提高森林林分质量,增强森林固碳涵水功能,极大避免了山洪暴发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从源头解决“五水共治”难题。

3、加快平原绿化步伐,改善水环境质量。

为实现“桐庐县域无裸土”,全面实施色彩林业建设,使平原绿化景观大幅度增加,该县制订了《桐庐县平原绿化总体规划》、《桐庐县全民绿化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一年见成效,两年再提升,三年大变样”的总体目标。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至2014年底,全县建成省级森林城镇3个,省级森林村庄9个,省级绿化示范村15个,市级园林绿化村49个;新增各类平原绿化面积21040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2.8%,比全省平原林木覆盖率19%高出近4个百分点。此外,该县从2011年开始启动“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工程,通过多年建设,使影响水体质量和两岸景观环境的问题得到全面整治,水环境质量持续得到改善。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防洪抗灾能力。

为提高林业蓄水保水、抗旱防洪能力,改善林业生产条件,保障林业生产安全,桐庐在全县各镇村集体林区、国有林区及相关承包大户山林,规划设计了47处森林消防蓄水池,安装森林消防集雨水桶170只、配备森林消防高压水泵30台等,这些森林消防基础设施及装备建设既达到了点多面广,又有实用性的效果,极大增强了林区蓄水抗旱、防洪排涝等抗灾减灾能力。在项目选址上,结合林业生产与区域实际,本着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优先选取森林植被茂盛、经济效益好、火险隐患较大的区块,使森林消防蓄水池、集雨水桶发挥作用最大化,

资料共享平台

《关于五水共治黑板报大全》(https://www.unjs.com)。

5、开展湿地保护规划,净化提升河道水质。

湿地是城市之肺,在净化水质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维护生态安全,充分发挥湿地在我县“五水共治”和美丽桐庐建设中的特殊作用,该县林业局积极开展湿地保护规划工作。目前已委托国家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开展《桐庐县湿地保护规划方案2015-2020》编制工作,建立健全湿地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湿地保护工作机制及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完成了湿地资源调查和县级湿地保护名录整理,公布桐庐首批县级湿地名录三个。根据**桐庐县委《关于大力发展“美丽经济”的决定》,将着手开展富春江湿地公园的现状调查、可行性分析、规划编制等前期工作,从制度上保障湿地不受人为破坏。同时,把富春江溜江滩、唐家洲等市级重点湿地,规划为市长绿化点,全力助推“五水共治”。

五水共治小结

水是生产之基,生态之要,生命之源。青山绿水一直以来是浙江人引以为傲的名片,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人口的急剧膨胀,水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破坏,困扰着几千万浙江儿女。为此,浙江省委审时度势,在十三届四次全会中提出,要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五水共治”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该行动是惠及万家的举措,既扩投资又促转型,既优环境更惠民生。浙江多级联动推进五水共治,这是一个大目标、大思路。进行“五水共治”是平安浙江建设的题中之义,直接关系平安稳定、关乎人水和谐。水文化的价值在于它让人们懂得热爱水、珍惜水、节约水。结合前些天召开的全市“五水共治”视频动员会,认识得到进一步提升,点滴体会,附于纸面。

一是清理垃圾,消除污染。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高度关注民生福祉,尤其是把“五水共治”这项工作提升到了我市我区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充分体现了民意。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衢江区也是衢州市的一张金名片,也是建设田园城市的题中之义。开展“五水共治”,不仅有助于衢江生态文明建设,树立热爱生命,尊重自然的意识,而且能够切实改善民生福祉,有利于解决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做好这项工作,我以为不能讲求形式,做表面文章,而要建立长效机制,实实在在、持之以恒地抓下去,才能取得实效。当前在少数农村,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而且农村不少群众生态观念、卫生观念薄弱,习惯把垃圾倒入溪流,对河道产生了污染,形成了垃圾河。因此,要把“五水共治”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结合起来,建立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机制,减量化处置生活垃圾,并实行定点定时清运,将污染源就地消灭在农村。

二是清水治污,百姓所盼。良好的水环境是人民最渴望的民生福祉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实事。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有了很大提高,“双清行动”之后,村村垃圾做到日日清运,还有专人保洁,村庄环境大大改善。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如生活污水直排,污水管网建设没有及时跟进,没有截污纳管等,让原本清澈的江河也受到了污染。污染在河里,源头在岸上。

消除源头污染是打造最美衢江的标本之策。要乘着我区全面开展“五水共治”的东风,采取措施,尽快搬迁一些低小散的污染企业,同时也要尽快启动农村生活污水截污纳管工程,实现雨污分离,彻底消除生活污水对河湖水渠的污染。整治河湖水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常态化、长效化地保持下去,尤其是省委、省政府提出“五水共治”,更是推进治水的一个好契机。相信通过有关部门的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真正打造出良好的河道生态环境,成为衢江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三是保护水源,刻不容缓。为了百万市民的生命水源,我市进行了信安湖流域整治,打响了衢州“五水共治”的首炮。作为水源生态涵养区,在限制工业、规范畜牧养殖业发展的情况下,发展生态农业是一条较为可行的路径,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五水共治”决策是对当前环境问题正确的和根本的认识,市场经济是由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但环境是事关全社会的问题,尤其是治水不能由市场来解决,政府要发挥主导、引领作用,发动全民及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治水,掀起全民治水的高潮。


本文来源:http://www.longjiam.com/yingyuzuowen/36489.html

    上一篇:成本控制培训总结

    下一篇:桥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