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历史故事

| 励志故事 |

【www.longjiam.com--励志故事】

  木兰替父出征是一个励志故事,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十二载,具体是怎么回事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相关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历史故事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唧唧唧唧,木兰对着门在织布。花木兰的爸爸听不到织布的声音,只听见女儿的叹息声。

  花木兰的爸爸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思念什么,在回想什么呢?木兰回答道:“木兰没有思念什么,也没有回想什么。

  昨夜我看见军中的文告,知道皇上在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很多卷,上面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替代父亲去应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马鞍下的垫子,南市买驾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北市买驾牲口的鞭子。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的流水声。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不怕万里征程的遥远,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上(论功行赏)。木兰被记了很大的功劳,赏赐了很多财物。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不愿做官,只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送木兰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外城来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准备杀猪宰羊。(木兰回到家里)打开东边的阁楼门,坐坐西边内房的坐榻,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对着窗子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地说:我们同行多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把兔子耳朵拎起时,雄兔的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的两眼时常眯着。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分辨得出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点评:

  花木兰生活在北魏前期,北魏是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西晋未年曾被封为代王,后为苻坚所灭。苻坚在淝水之战中失败,拓跋氏复国,改国号为“魏”,经过五、六十年的征战,结束“五胡乱华”的十国时代,统一黄河流域。

  木兰是一个好女儿,替父从军的意志,实为对父亲的爱心与对祖国的忠心的凝聚,是巾帼英雄本色的表现。

  木兰诗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魏特琳简介 如何评价魏特琳?

  张艺谋所拍摄的《金陵十三钗》,让许多人为十三位义妓动容。孱弱的女子,却有着莫大的勇气,让人震惊且佩服。笔者想说,金陵十三钗是虚构的,但也不是虚构的。“金陵十三钗”代表一种精神,是那个特殊时期,所有勇敢妇女的代表。

  在这些妇女中,明妮·魏特琳(中文名华群)是最让人钦佩的,中国人应当感激且铭记的。明妮·魏特琳有血城活菩萨之称,正是因为她在南京大屠杀之时对中国人所做的贡献。

  魏特琳出生于美国伊利诺斯州的西科尔Secor小镇,除了幼时贫穷辛苦一点,与其他美国女子没什么不一样。大学毕业后,她加入海外基督教传教士联合会,并受美国基督会差会派遣到中国工作。正是这中国一行,改变了魏特琳的一生。

  魏特琳刚到中国之时,担任安徽庐州府合肥基督会三育女中校长。1916年金陵女子大学建成,魏特琳担任文理学院的教务处主任。

  在中国工作期间,魏特琳热心善良,对工作付出自己全部的热情。她诚恳的对待和教育自己的学生,面对贫苦的中国百姓,也不吝啬帮助。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正在青岛度假的魏特琳听到消息,连忙回校安抚学生。没多久,南京被日军占领,情势危急。

  摆在魏特琳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听从上级安排,随其他教导人员一起撤离南京。二是留在南京,留在金陵女子大学,但将要面对的是难以想象的危险。

  魏特琳在二者中,最终选择了后者。美国大使馆对她下达命令,强制她撤离南京,并表示如果她坚持,大使馆将不对她的人身安全负责。魏特琳婉拒大使馆好意,坚持留守金陵女大。

  她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她认为自己不应该离开南京,“就像在危险之中男人们不应弃船而去女人也不应丢弃她的孩子一样”。

  南京!南京!一个普通而又不普通的城市,它曾经所承担的苦痛,不仅中国人难以忘怀,世界人民也不应该忘记。

  魏特琳是这场灾难的经历者,后人形容她为血城中的活菩萨一点儿也不夸张。因为在日军肆虐中国之时,她以自己并不挺拔的身躯,并不坚实的臂膀,保护了上万中国人民。

  当她看见地狱之景时,她没有选择视而不见,而是勇敢的站出来。她将金陵女大作为难民集中营,接受受难的中国人进入,特别是妇女和儿童。魏特琳就像是黑暗中突然出现的明灯,成为受到日本侵害的中国人的明灯。

  魏特琳为了不使中国妇女被日本抓去当慰安妇,她自己制作了一面巨大的美国旗帜摆在操场上,震慑日军。

  在被日军骗出绑起来,使得校中两位妇女被日军侵害,十多位年轻的少女被抓走之后。魏特琳此后勇敢的站在门前,大声何止日军,高呼这是美国学校,阻止这些“人”的进入。

  为了防止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魏特琳多次到日本大使馆控诉暴行,最终使得日本大使馆不得不下达日本军不得进入金陵女大的手令。

  魏特琳经历了什么,当时的中国人经历了什么,今日的中国人难以体会。但是却并不代表我们能忘记,这段历史也不应当被尘封。

  1940年,经历着如地狱般痛苦煎熬的魏特琳终于精神崩溃,回到美国。而这不代表她的好转,因为那段残忍可怕的记忆一直存在,最终使得她走向死亡。

  1941年5月14日,魏特琳选择在离开中国一年的日子里开煤气罐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死亡对她而言,应该是一种解脱。

  这不禁让我想到,前些年勇敢的将这段记忆写进书中的华裔女作者。查阅了大量资料的她,也许体会到了当时中国妇女所遭受的一切,最终她因为抑郁而自杀,可见这段历史的可怕。

  魏特琳是当时受到她保护的上万中国人的“神灵”,同时也是中国人应该铭记的恩人。

  厚脸皮状元裴思谦简介 裴思谦如何得状元

  自隋唐之后,科举考试就是国家取仕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学子书生们十年寒窗,就等一朝金榜题名,高中状元,此后金榜题名。

  不过状元不是那么好考的,每年参加考试的那么多,从地方考到中央,从乡试到殿试,层层选拔。千万学子中,每三年才出一位状元。

  状元如此优秀,非真才实学者不能得之。漫漫历史长河中的确有那么几位凭借运气考上状元的,但是并不代表他们没有才学,毕竟能够上殿试已经说明一切。但是吧,你绝想不到历史上还有一位状元,不是考来的,而是凭借厚脸皮讨来的。他就是唐文宗开成三年戊午科状元——裴思谦。

  裴思谦没有大才,就是个普通的考生。从地方上来到京城参加考试,因为会来事儿会巴结,很快就与观军容使仇士良打的火热,受到仇士良庇佑。

  仇士良大名,但凡对唐朝历史了解的人,应当都听过。这位是唐朝时期著名权宦,尽管为宦官,但是却把持朝政,杀二王四相,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因为手中有权,尽管多次在皇帝面前无理,皇帝对其也无可奈何。

  裴思谦因为受到仇士良赏识,毫无官职,却能在京城混得风生水起。当年考试,裴思谦心血来潮,想要个进士当当,于是就去找仇士良拿了个帖子。

  裴思谦带着帖子就来找了主考官高锴,直接表示他想要个进士当当。高锴是有名的贤臣,自然不肯,令人将裴思谦轰走。

  裴思谦气急败坏,临走之前放下狠话:“你给我等着,等下次考试我非要个状元当当不可。”

  等到又一次科举考试,裴思谦带着仇士良的荐帖,对高锴说:“仇大人有信,荐裴思谦为状元。”

  仇士良在朝中气焰嚣张,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高锴不能拒绝,只能好声说:“状元的人选已经定下来了,状元之外的可以任仇大人挑选。”

  裴思谦厚着脸皮说:“非状元不可!”

  威逼之下,高锴也只能同意取裴思谦为状元,裴思谦心满意足而去。

  裴中状元后,周游狎妓,赋诗自夸,气盛一时。《全唐诗》存其诗《及第后宿平康里》:

  银缸斜背解鸣珰,小语偷声贺玉郎。

  从此不知兰麝贵,夜来新惹桂枝香。

  没有那个才华,非要当状元。自己跑去厚着脸皮讨来之后,还如此嚣张,正合“人至贱则无敌”。

  孔子弟子子贡简介 为什么说他是孔子脑残粉?

  孔子是儒学创始人,也是后世公认的圣人。孔子的优秀世所公知,千千万万的人是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拥护者。但若说孔子最早的脑残粉,非子贡莫属。

  不过虽然子贡是孔子忠实脑残粉,但是在最开始的时候,子贡对孔子可没有那么认可。在跟着孔子第一年的时候,子贡认为自己远超孔子。第二年则认为与孔子相等,第三年则比不上,后来经历的越多,了解孔子越多,就越发现自己永远比不上孔子。于是就这样,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孔子的脑残粉。

  《论衡·讲瑞》载:“子贡事孔子一年,自谓过孔子;二年自谓与孔子同;三年自知不及孔子。当一年二年之时,未知孔子圣也,三年之后,然乃知之。”

  孔子有那么多弟子,只有子贡最尊敬和认可孔子的学说,称孔子为圣人,成为孔子及其学说的宣传者和捍卫者。

  《论语·子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子贡的一言一语中,就可以看出他对孔子的崇拜和尊敬。

  鲁国有一位大夫孙武叔,孙武叔说:“子贡比仲尼贤明。”

  子贡一听马上就反驳说:“就像是宫墙,我的墙刚好够着大家的宫墙,所以能看见漂亮的屋室。但是老师的宫墙数仞,因为找不到门进入,同时也不能越过城墙看见,所以不知道宗庙之美,房舍的富丽。”

  当有人诽谤孔子时,子贡听见立马挺身而出:“不要这样做,仲尼不能受到侮辱。他的贤德,就像是一座丘陵,不能够逾越。仲尼,就像是日月,高不可攀,更不可僭越。人就是想要自觉,难当还能伤到日和月吗?多数都是些不自量力者。”

  陈子禽怀疑仲尼,于是就对子贡说:“圣贤的人应当是您,仲尼哪里能得上呢?”

  子贡立刻回答:“你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说话不可不慎重。老师不可及也,就好比天之难以攀登。”

  子贡还曾经对齐景公说:“我一生都在天的下面,怎么知道天的高。我一生都踏在地面,哪里知道地的厚重。我跟随仲尼,就好像干渴的我拿着勺壶,舀江海的水来喝。就算喝满了肚子离开,也不知道江海到底有多深。”

  齐景公十分惊奇,说:“先生对仲尼的赞誉,是否太过了?”

  子贡回答:“我哪里说过了呢?还忧虑远不及矣。我赞誉仲尼,就好像双手捧着泥土依附于泰山,并没有什么益处。我不赞誉仲尼,就好像双手挨着泰山,对泰山也没有什么损害。”

  孔子能享誉世界,子贡功劳不小。司马迁曾言:“夫使孔子名布扬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洙泗考信余录》也说:“子贡之推崇孔子至矣,则孔子之道所以昌明于世者,大率由于子贡。”

  子贡这么推崇孔子,也是有依据的,他在孔子这儿学到很多道理。子贡是孔子弟子中最富裕的,因为他最会做生意。

  鲁国有法律,若是鲁国人在其他国家成为奴隶姬妾的,有能力意愿将人赎回来的,国家会给补偿。有一次子贡赎了人,回到鲁国,却拒绝了这份补偿。

  子贡肯定认为这只是小事儿,自己能承担,无需国家补偿。当时的确有许多人称赞子贡,但是孔子却批评了他。

  因为如果子贡不要钱,得到了好的名声。那么就算后面有人想要赎人,也不好意思索要补偿。有能力的还好,不能承受的宁愿不赎人,也不想被人批评品德。这样只会造成更多的人不愿意在外赎回鲁国人,而使得更多的鲁国人受到欺凌。

  子贡听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对孔子越发敬佩。同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孔子用他的智慧,赢得子贡的尊敬和支持。

本文来源:http://www.longjiam.com/lizhi/39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