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黛丽赫本的故事

| 素材 |

【www.longjiam.com--素材】

奥黛丽赫本的故事

  奥黛丽赫本的故事(一):

  奥黛丽-赫本(AudreyHepburn),生于1929年5月4日,死于1993年1月20日。奥黛丽赫本(AudreyHepburn)的血统是比利时人,是50~60年代好莱坞著名舞台剧与电影演员。奥黛丽赫本(AudreyHepburn)晚年曾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特使。奥黛丽赫本(AudreyHepburn)1929年5月4日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本名奥黛丽凯萨琳赫本-鲁斯顿(EddaKathleenvanHeemstraHepburn-Ruston)。身为好莱坞最著名的女星之一,奥黛丽赫本(AudreyHepburn)以高雅的气质与有品位的穿着而著称。生前主演的多部电影如《罗马假日》、《蒂凡尼早餐》和《窈窕淑女》等至今仍为多数人眼中的经典巨作。奥黛丽赫本(AudreyHepburn)也是著名法国品牌纪梵希(GIVENCHY)的缪斯。奥黛丽赫本(AudreyHepburn)式的优雅传递至今,仍然是时尚圈最怀念的优雅典范,奥黛丽赫本(AudreyHepburn)也是最多当今明星争相模仿的偶像明星。

  代表作:罗马假日(RomanHoliday)1953

  战争与和平(WarandPeace)1956

  修女传(TheNun'sStory)1959

  窈窕淑女(MyFairLady)1964

  第凡内早餐1961

  中国观众熟悉赫本,是从《罗马假日》开始,赫本辉煌事业的开端,也通常自《罗马假日》算起,这是她的成名作,也是她的代表作,对她有着特殊的好处。

  就在赫本被挑选为《吉吉》一戏的主角时,在伦敦,挑选《罗马假日》饰公主的演员的工作正在进行。起初,导演打算邀请名演员琼茜蒙丝主演该片,但琼想换换口味拍歌舞片,因而予以婉言拒绝。于是,导演决定采用电影《乱世佳人》公开招聘女主角郝思嘉的扮演者的办法来挑选演员。

  这部片子由美国派拉蒙公司拍摄,好莱坞的著名导演威廉惠勒执导。赫本本无心去参加女主角的角逐,一来她已决定演《吉吉》,二来《吉吉》一拍完她就准备结婚、成家立业过日子。所以她对《罗马假日》毫无兴趣。之后男爵夫人一再劝说,没办法,她才不得不去敷衍一下,即使选不上,她也会满不在乎。

  测试选用的一组戏是:公主穿着睡衣,在一张大床上做仰卧起坐。赫本柔软得象只小猫,将双臂伸向装饰美丽的天花板。在此之后,她又极其自然地、孩子气地完成了一系列规定情节,当她做这些动作时,一架摄影机正悄悄地对着她拍摄,而她却全然不知。无论从现场还是从胶片上看,效果都是理想的。她当选为公主的扮演者,和派拉蒙公司签订了合同。

  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赫本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一结果对她的一生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当时演记者的男主角已定下来,是好莱坞的著名影星格里高利派克。

  1952年5月,《吉吉》演出刚一结束,派拉蒙公司就要求她赶到罗马,参加拍摄。公司为赫本和派克举行了隆重的招待会,在罗马的“精益求精”旅馆召开。赫本虽说主演了《吉吉》十分成功,但她同所有其它年轻姑娘一样,对格里高利派克十分崇拜。当时,派克刚过完36岁生日,高高的身材、瘦削、英俊、作风正派、和蔼可亲,他主演过一些优秀的影片,这些影片使他声誉卓著,成了全美国人的偶像。招待会上,当赫本和派克握手时,她完全被后者慑服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在这儿,与其说她是电影演员,不如说她是个影迷。她似乎忘了,她自己也是这天招待会的主角之一。但派克从一开始就决定设法让这女孩子自信。同时,就在他看见她喜笑颜开而又温柔顺从的样貌的一霎那,他就明白了:这年轻姑娘一旦作为女主角出此刻银幕上,就是一颗光芒四射的明星。导演惠勒也出席了招待会,他矮胖,长着一对招风耳,外表可爱,精力充沛,思想缜密。

  《罗马假日》的拍摄是一个苦难的历程。因为一切都是实地拍摄,所以得清除人行道,把行人赶走,光这项工作就差点把副导演和制片主任累垮。好,竖起路障,汽车改线,有轨电车停驶,大楼腾空,赶走游人,公共纪念物的参观停止,为做到这一切,要向每个有关的人行贿。但有一件事最伤脑筋,那就是持续不断的噪音:电喇叭的尖叫,出租车司机和乘客的吵架声,头上飞机轰鸣,乞丐们讨钱的喋喋不休……这些噪音全得消除,使之沉寂。因为是同步录音,但是罗马硬是得不到完全的宁静,因为喷泉的溅水声和鸽群的振翅声还是无法控制。此外,围观的意大利人即不听指挥又不肯安静,拍片日夜进行,他们则日夜围观,不论公主和记者到哪里拍片,哪里就有围观者。在拍摄一些表示感情的亲密镜头时,似乎罗马城一半的人都来了。他们又是大笑又是大喊,冲着明星们指指点点,扮着鬼脸。剧情要求演员们装出凉爽舒适的样貌,而实际情形却是热得要命,那年是罗马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演员脸部化妆的油彩甚至受热都溶化了,没办法,他们只好离开镜头,把颜色洗掉。拍摄的时间很长,常常是从黎明拍到下半夜。大家都热得吃不下饭,只是为了持续体力勉强吃一点点。赫本几乎什么也不吃,只饮一点香槟。她不叫苦,公主严以律己和控制情绪

  的潜力这时已为人称道。更糟的是,罗马城的政治形势十分紧张,斗争激烈。拍摄期间,法西斯分子和共产党人在街上打仗。机枪嗒嗒作响,说不定什么地方会突然发生爆炸。因为这段时间正是五月选举刚过,发生了一些流血政治事件。当基督教民主党人夺取胜利时,抓住了携带黄色炸药的共产党人。在一座选为外景点的桥下竟发现了五名带炸药的恐怖活动者。工人的罢工也不断威胁着拍片工作,火炬游行、欢呼、唱着流行歌曲示威往往把拍摄日程打乱。

  更糟的是,罗马城的政治形势十分紧张,斗争激烈。拍摄期间,法西斯分子和共产党人在街上打仗。机枪嗒嗒作响,说不定什么地方会突然发生爆炸。因为这段时间正是五月选举刚过,发生了一些流血政治事件。当基督教民主党人夺取胜利时,抓住了携带黄色炸药的共产党人。在一座选为外景点的桥下竟发现了五名带炸药的恐怖活动者。工人的罢工也不断威胁着拍片工作,火炬游行、欢呼、唱着流行歌曲示威往往把拍摄日程打乱。

  因此,工作进展很慢,难题多。有时为了重复拍一个镜头,一个下午要干上60回,赫本有点承受不了,但她并不怨恨,她也力求完美。但是导演为赫本也尽力克制自己,他用一切办法提高她的自信心,让她感到简单愉快。他告诉她说,她务必忘掉自己是在演戏,应当认为自己就是那个公主。他给她上了电影明星的第一课,他教她“要迎合内心的感觉而不是做戏”。这一点让赫本终生受益匪浅。

  派克是一个大明星,赫本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年轻新星,因此,拍摄期间,总有些小报记者把两人用浪漫故事扯到一齐,这让赫本十分恼火。其实,派克对赫本体贴、爱护、且始终如一,他体察她的感情和她对他的敬畏。拿下这部片子在他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但他无私地哺育她一场又一场戏,因为他意识到,是她而不是他在这部片子中更有价值。他是一个有道德而大度的人,他们之间根本没有任何浪漫故事。

  拍摄工作最终还是圆满完成了。1953年8月20日,赫本飞往伦敦参加《罗马假日》的首映式,然后又飞往威尼斯参加威尼斯电影节。在美国,也为《罗马假日》的上映开了公众招待会。该片在全世界获得了极大成功。在日本,这部片子到达了家喻户晓的程度,赫本之后成为日本人心目中的偶像。赫本片中的短发型一下子成了国际流行发式。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罗马假日》是同期上映影片中最走红的一部。一时间,赫本成了国际知名人士,全世界都在播放她的新闻片,电视台用黄金时间赞美她。超多的报纸欣喜若狂地赞美她的美貌、活力、妩媚、典雅,人们称赞她是继嘉宝和褒曼之后的最佳女演员。据说褒曼在看该片时,竟发出一声惊叫,她丈夫罗西尼问她:

  “你为什么叫喊?”

  这位大明星说:“我被奥黛丽赫本深深感动了。”

  这个消息传来,使赫本大受鼓舞。

  因主演《罗马假日》,赫本第一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提名。依照惯例,凡获该奖提名者,全得出席该奖的终评颁奖仪式。此届颁奖仪式1954年3月25日在洛杉矶和纽约同时举行。全美广播公司电视网将两地联成一个有机整体。通用汽车公司出资27万美元买下了在颁奖仪式过程中做电视的权利。

  这一天,赫本在纽约刚演出完《美人鱼》,谢幕完毕她就一头钻进一辆出租车。在一名警察护送下直奔颁奖现场――世纪剧院。她感到体力不支,加上希冀、盼望、焦虑、恐惧,那天晚上的一切对她都好像是一场梦,一切印象都是模模糊糊的。

  在出租车上,她换掉了戏装,一下车,她穿过剧场外庞大的影迷群,她一路小跑,后面跟着男爵夫人。穿过门厅,那里簇拥着大批记者和倾慕者,闪光灯不断地发出耀眼的光。她立刻躲进化妆间去洗脸上的油彩。那些性急的记者和摄影者们等了五分钟便不耐烦了,把门拍得震天响。无奈,赫本只好先放他们进去拍上几张。赫本步入会场时,电视屏幕上正播放着远在墨西哥的主持人贾莱古柏宣读最佳女主角提名的名单。赫本找了个位置坐下来,之后看到古柏拆开一只信封,抽出一张什么也没有的纸条,做出宣读获奖者的样貌,赫本内心怦怦直跳,她紧咬指甲,紧张地期盼着最后的结果。只见世纪剧场的司仪走上舞台,宣布道:“获奖者:奥黛丽赫本。”

  赫本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在一片欢呼声中,她从座位上一跃而起,跑到舞台侧翼,由于过度兴奋,本应向右,她却向左跑去,司仪赶紧把她招呼到舞台中央来,在抓住奖品的当儿,她差点和司仪撞个满怀。她接过金像说了一句话:“这真有点让人受不了。”又说了几句官样的感激话后,她就逃离了舞台。

  然后是到记者招待会去。赫本由于乐极发呆,竟把金像给弄丢了。她记得是放在什么地方来着,但谁也找不着它。这样,她拍照的时候就没法拿着金奖了。有人拿出另一个让她拿着。最后,她的那一个竟在女厕所里找到了。可惜的是,10年后的一天,赫本在外地排戏期间,小偷溜进她的家,偷走了这一座金像。

  此刻,赫本兴奋得发抖,不明白自己在做些什么,完全没有了平日的冷静。她吻学院院长琴赫肖特时,本应吻面颊,赫本却吻了她的嘴唇。但是还算幸运,总算平安地回到了家。她不能入睡,一夜出神地摇来晃去,闹得她母亲男爵夫人也一夜没睡好。

  几天以后,赫本又听到一个好消息:她荣获美国戏剧年度奖――托尼奖。从此以后,荣誉对她纷至沓来。事实证明,此时赫本已处于事业的顶峰。自1948年她拍第一部40分钟的短片以来,仅仅五六年时间内,她就获得如此殊荣,实在是很了不起的,简直成了荣誉“暴发户”,也的确“真有点让人受不了”。

  赫本荣获第26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标志着好莱坞进入了新秀辈出的时代,人们为影坛出现这样一个清新隽永、纯洁可爱的形象而欣喜若狂,世界各地纷纷向她表示祝贺,赫本也十分愉快,她用各地发来的贺文装饰她的房间,以此来庆祝她的成功。之后,她一帆风顺,成为欧美影坛上一颗耀眼的新星。

  奥黛丽赫本的故事(二):

  奥黛丽赫本和格里高利派克的感情故事

  相遇那年,她23岁,他36岁、已婚。

  那是1954年,感情于他和她,是开始,也是结束。

  初次见面那天,她以少女的崇拜之情仰慕他,他以成熟绅士的优雅爱慕她。

  他是个绅士,是世界上最英俊的男人,有着雕塑一般坚毅的轮廓和刚直不阿的个性。他举止优雅,气质谦和,眼神纯净,像庄严的传教士。他能将笑容演绎得让人心动,他是女人们的梦中情人,他的生命里有无数俏颜佳丽,却没有出现过一次绯闻。在过去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光里,他一向被全世界的影迷作为偶像与道德榜样崇拜着,他的名字叫叫格里高利·派克。

  她是个天使,出身名门,会讲五国语言,举止优雅得体,气度非凡。她高贵善良,与世无争,柔媚娇羞得像个不谙尘事的孩子。她的性格,矜持内敛却又平易近人。她有着姣美容颜和如花笑靥,两只会说话的大眼睛如高原的碧潭,清澈静谥,楚楚动人,长长的睫毛像秋日里飞舞的蝴蝶,薄如纱翼的翅膀扇动着青春的快乐与轻盈。她叫奥黛丽·赫本。

  纤尘不染的豆蔻年华里,天使遇到了绅士,在浪漫之都罗马的那个假日里,一段尘世间最纯美的感情悄然萌生。

  那个时候的他,已是世人皆知的明星,刚刚过完36岁生日。当时的她只有23岁,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女孩。她是他的影迷,对他有着近乎痴狂的崇拜,当第一次见到他时,她甚至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他亦如此。看到她的第一眼,他的心忽然就动了一下,一股异样的情愫从心底悄然涌起,感情像海潮刚刚退去的沙滩,柔软而温润。眼前的女孩,敏感而脆弱,不为人知的心事蕴藏在美丽的大眼睛里,安静而忧伤,让人陡生怜爱。那一刻,他分明感觉到了一个微妙阶段的开始。

  那场戏里,他们分饰男女主角。忙里偷闲时,两个人便到河边散步,涓涓流淌的河水窃听着这对人儿的喃喃私语。

  他喜欢看着她,眼神里蕴满了能够让人融化的怜惜。她也喜欢和他在一齐,听他说话,看他微笑。偶尔,她会将自己冰冷的小手放进他宽厚的掌心里,感觉着这个敦厚男人的温暖。

  那个时候,他的婚姻已经走到了尽头,他多么渴望得到她的感情啊。但是,他不是个善于表达的男人。看尽了世事苍桑的他,习惯了将所有的喜怒哀乐掩藏在波澜不惊的表情之下。

  她爱他,但是,她不敢说。她很清楚,身边的这个男人是别人的丈夫,是3个孩子的父亲。幼年时破裂的家庭阴影以及她所受的教育,让她对他望而却步。善良如天使般的她,怎样忍心让自己爱的翅膀沾染上别人濡湿的记忆?那个夏日,她的爱,在他的笑容里,一次又一次热烈而绝望地盛开。

  许多时候,一朵矜持的花,总是注定无法开上一条沉默的枝桠。于是,一段故事在那个夏日嘎然而止,再也没有之后。

  1953年《罗马假日》上映之前,派克发现海报上打着他的名字,而赫本的名字却很小,而且藏在一个角落里。他特地通知制片方把原先演员表上的“格里高利·派克主演的《罗马假日》”改成了奥黛丽·赫本的名字。

  1953年8月,《罗马假日》上映后引起轰动,赫本立即抓住了世界的目光。

  1954年3月25日,24岁的赫本因在《罗马假日》中的精彩表演,获得26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那天晚上,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会得到金像奖的赫本,站在领奖台上激动得语不成句,但她却没有忘记告诉世界:“这是派克送给我的礼物”。

  《罗马假日》的公映,让她一夜之间从一朵山野间羞涩的雏菊变成了镁光灯下耀眼的玫瑰。很快,她有了感情,梅厄·菲热,好莱坞著名的导演、演员兼剧作家,他的朋友,他介绍给她的。他很欣赏那个男人的才华,期望那个男人的职业能够带给她更大的成功。

  果然,那一年,她的事业和感情双双丰收,她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并且和梅厄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他参加了她的婚礼。他还是那样温厚而宽容,用平静的微笑应对着眼前的一切。没有人明白,他不露声色的外表下,掩藏着的,是一种叫做无奈和认命的东西。

  作为礼物,他送给她一枚蝴蝶胸针。那是1954年,感情于他和她,是开始,也是结束。

  那个时候的她,天真地以为,自己一转身,便能够躲过千万次的悲哀。但是,她不明白,如此,也便错过了一生的风景。

  她结婚后不久,他便离了婚,然后又结婚,再次成为别人的丈夫。

  想来,男女之间的交往确实是很玄妙的,从友情到感情仅一步之遥,但从感情回到友情,却仿佛要经历千山万水。试问尘世间,当感情华丽转身,还有几个人能心怀坦荡地重摆友情的宴席?但是,他们做到了,凭借着对缘分的尊重和对友情的信仰,他们将千山万水的距离浓缩成咫尺天涯,将所有的爱与情埋藏在了那个夏天的《罗马假日》里。

  许多时候,天使之所以被称为天使,不仅仅仅是因为她们拥有天使的气质,更重要的是她们拥有爱的天堂。如果没有了天堂,再美丽的天使也终将被世俗喧嚣的尘埃覆盖。之后的事实证明,她的天堂,不是梅厄,而是他,是格里高里·派克温暖的目光。之后,她又演了许多部电影,虽然她依旧是优雅美丽的女子,可眉宇间隐约多了一丝掩饰不住的寂寞。

  梅厄的移情别恋,给了渴望一份感情至终老的她一个致命的打击。她离了婚,之后,又结了婚,又离,再之后,一个又一个的男人,从她的生命里,兜兜转转,走近又走远。40年的光阴里,一成不变陪在她身边的,只有那枚蝴蝶胸针。

  无数次,她给他打电话,说到悲哀处,忍不住泪雨涟涟。他轻声安慰着她,说一些无关痛痒的话。没有人明白,于他而言,她的每一滴眼泪,都如一枚跌落的流星,刺入大海的心房,表面风平浪静,内心却已是铁马冰河般的汹涌。

  她至死都不明白,从他遇到她的那一天起,她便一向是他生命里的月光,日日夜夜,灿烂在他心灵的最深处。

  1993年1月,天使飞回了天堂。他来了,来送别她,看她最后一眼。彼时,他已是77岁高龄,拄着拐仗,步履蹒跚。

  花丛中的她,微阖着双眼,像一株夏日雨后的睡莲,纯洁而安静。岁月蹉跎了她的容颜,人们看到的,是美人迟暮的悲凉。而在他的眼里,她依旧是那个娇小迷人,眼里流溢着无限哀伤的女孩。他轻声地唤着她,她却不回答。她听不到了,永远听不到了,白发苍苍的他,久久无语地看着她,老泪纵横。

  葬礼上,已是白发苍苍的派克老泪纵横,他哽咽地说:“能在那个美丽的罗马之夏,作为赫本的第一个银幕情侣握着她的手翩翩起舞,那是我无比的幸运。”

  送别她时,他低下头,轻轻地吻了一下她的棺木:“你是我一生最爱的女人。”他最后说出了埋藏在心底的那句话,那是她一生都想要的,但是,它迟到了,迟到了整整40年。此时的他亦不明白,过往的岁月中,她一向将自己的头深深低进尘埃里,可至死,她还是没能等到与他携手的前世今生。

  10年后,苏富比拍卖行举行了她生前衣物首饰的义卖活动。又一次地,他来了,颤颤巍巍。87岁的他此行的目的,只为那枚蝴蝶胸针。最终,他如愿以偿地拿回了它。

  40年的光阴里,他一向没有告诉她,自己送她的这件结婚礼物,不是一枚普通的胸针,而是,他祖母的家传。

  捧着那枚蝴蝶胸针,抽搐的记忆,在时光的隧道里,迅速流转。他仿佛又看到《罗马假日》里那个美丽善良、不谙世事的小女孩,正一路快乐轻盈地向他走来……

  49天后,他微笑着闭上了眼睛,当他干枯的手握住胸针时,他触及了赫本那美丽的心跳,握着无法回头的岁月和岁月深处那段永不再复的青春之恋,他觉得自己这一生再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送别他的那一天,人群举着鲜花,从四面八方涌来。他的葬礼,透过互联网,进行了全球直播。那一天,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成千上万的影迷默默祈祷着,祈祷绅士在另一个世界里,找到天使,还给她一个,在尘世间,以前错过的天堂。

  奥黛丽赫本的故事(三):

  奥黛丽·赫本85岁冥诞:揭15个不可不知的天后故事

  女星奥黛丽赫本(AudreyKathleenHepburn-Ruston)1993年因为阑尾癌(罕见阑尾炎恶性肿瘤)而病逝,4日是她的85岁冥诞,许多年轻一辈可能并不清楚奥黛丽赫本的生平,为此整理出她“15个不可不知的小故事”。

  1.奥黛丽赫本的双亲皆是英国法西斯主义联会的一员,两人分别是英国银行家父亲约瑟夫·维克多·安东尼·赫本-路斯顿(JosephVictorAnthonyHepburn-Ruston),与身为荷兰贵族后裔的母亲艾拉·凡·辛斯特拉(EllavanHeemstra)。

  2.在1945年的荷兰饥荒中,奥黛丽赫本严重营养不良,经常靠喝水来填饱肚子,间接造成之后的纤细身材。

  3.荷兰二次大战被德国占领后,奥黛丽赫本的母亲为了避免原本自己十分英国味道的名字招惹麻烦,替他制造了一个假名荷兰假名艾达·凡·辛斯特拉(EddavanHeemstra,Edda与Ella在字母上只是一笔之差,有利于变造),但是这个名字从来未被合法正式登记过。

  4.奥黛丽赫本最喜爱的诗集是泰戈尔的《不了情》。

  5.在还没成为世界知名演员之前,奥黛丽赫本以前是一名牙医助理。

  6.奥黛丽赫本曾参与芭蕾舞的训练,并且靠表演来赚钱支持荷兰人反抗二次世界大战。

  7.奥黛丽赫本养有一只小狗名为“有名先生”(Mr.Famous),牠曾多次出现与她合影。

  8.奥黛丽赫本在饥荒期间常以郁金香球茎跟烘草作成的“绿色面包”来充饥,她死了之后,有人拿她的名字为郁金香命名。

  9.艺术家麦可(MichaelJ.Deas)曾设计一款奥黛丽赫本的纪念邮票,2003年由美国推出。

  10.1988年至1993年间,奥黛丽赫本成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的亲善大使,帮忙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孩子们。

  11.奥黛丽赫本会说5种语言,分别是英语、法语、荷兰语、义大利语及西班牙语。

  12.奥黛丽赫本在美国总统约翰甘乃迪(JohnF.Kennedy)最后一年的生日时,唱《HappyBirthday,Mr.President》给总统听。

  13.奥黛丽赫本曾出演由美国作家楚门卡波堤(TrumanCapote)所写的小说《第凡内早餐》,但楚门当时心目中的第一女主角为玛丽莲梦露(MarilynMonroe)。

  14.奥黛丽赫本一生很常穿Gucci跟Ferragamo的鹿皮软鞋(软帮鞋)。

  15.奥黛丽赫本喜欢用手提了篮子代替纸袋,被许多粉丝视为“赫本标志”之一。

本文来源:http://www.longjiam.com/kejian/60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