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的故事简介 50字

| 素材 |

【www.longjiam.com--素材】

  学习雷锋,点滴做起,快乐志愿,随手公益。下面我们为你带来雷锋的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雷锋的故事篇一

  一九六一年九月,全团上下一致推举雷锋为抚顺市人大代表。雷锋参加完人代会回到连里就担任了二排四班班长,在他的带领下,四班成了“四好班”,雷锋也成了全连的四好的班长。一天傍晚,天下起大雨,雷锋见公路上一位妇女怀里抱着一个小孩,手里还拉着一个小孩,身上还背着包袱,在哗哗的大雨中一步一滑地走着,雷锋忙上前一打听,才知道这位大嫂从外地探亲归来,要去十几里外的樟子沟去,她着急地说:“同志啊,今天雨都把我浇迷糊了,这还有孩子,我哭也哭不到家啊!”雷锋把雨衣披在大嫂身上,抱起那个大一点的孩子冒雨朝樟子沟走去,宁肯自己淋得透湿,也不让她们受罪。他们一直走了两个多小时,才把那对母子安全送到家。

  就走了,其实管理员爷爷看到雷锋的军装里夹了一封他替王大力捎的一封信,爷爷当雷锋是王大力,引起了场误会。

  雷锋的故事篇二

  一九六零年初夏的一个星期天,雷锋肚子疼得很厉害,他来到团部卫生连开了些药。开药回来后,见一个建筑工地上正热火朝天地进行施工,原来是给本溪路小学盖大楼,雷锋找工地的管理员爷爷以军装作借条借了一辆小车,加入到运砖的行列中去。广播员小姐得知情况去采访他,问他为什么来,叫什么,哪个部队的,他说:“我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我和大家一样,只要尽了自己的一点义务,也算是有一份力尽一份力。”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就接着干活去了。

  广播员广播了有位解放军战士在休息日来帮忙的这件事,工人们受到鼓舞,一个个都更卖力的干起来,还与雷锋比赛。于是这天下午提前了两个小时完成了当天的任务。他干完活还了车取了军装不留姓名

  雷锋的故事篇三

  在中国军事博物馆展出的诸多雷锋遗物中,一本“黄丽”赠送的笔记本扉页写的赠言引起了众人的好奇与疑问。

  亲如同胞的弟小雷:

  你勇敢聪明,有智慧,有前途,有远见,思想明朗,看问题全面,天真活泼,令人可爱,有外在的美及内在的美。对任何同志都抱着极其信赖的态度,等等。这一切结合起来,真算得我心爱的弟弟,忠心的朋友。

  弟弟,你直(值)得人羡幕(慕)的地方还多着哩!你是青年中少有的,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中,是会做出很大贡献的。

  弟弟,干劲和钻劲使你勇往直前,希望你在建设共产主义事业中把你的光和热传遍到全世界,让人们都知道你的名字,使人们都热爱你和敬佩你。弟弟,希望你实现姐姐的理想。

  在临(别)之前,要把我内心的千言万语说完是办不到的,我是不愿意与弟弟离开的。祖国需要你和等着你呢!弟弟,前进吧,你的前途是伟大的,是光明的。姐因文化太底(低),不能把我内心所想说的都苗(描)写出来,只好就此亭(停)笔。

  黄丽是谁?她与雷锋到底是什么关系?这一切在雷锋牺牲后,都成了难解的谜,引来无数的猜测。赠言虽署名“黄丽”,但据雷锋生前战友了解,雷锋入伍后曾多次提起过一个女孩,她不叫黄丽,而叫王佩玲。黄丽与王佩玲有什么样的关系?她们是不是同一人?早在1991年春的一天,人们在湖南省长沙市找到了王佩玲。当问起当时她与雷锋的关系,王佩玲说了许多;但问及那篇署名“黄丽”的赠言是不是她写的,她就沉默不语了。1993年,作家戴明章撰写《回忆雷锋》一书时,曾来到王佩玲所在的工厂进行采访,然而因她休息而未能见到。随后,戴明章写了10多封信给王佩玲,其中一封更是情真意切:“我们这些雷锋成长的见证人都已年近七旬,来日不多,找不到‘黄丽’,何以告慰雷锋的亡灵?”王佩玲读后心潮起伏、寝食不安。事后,她主动提笔写了一封信,承认“黄丽”就是她。同时一再表明自己与雷锋不是恋人,只是工作上的好朋友,并讲述了与雷锋交往的经过。

  1958年2月,当时在湖南望城县坪塘区做营业员的21岁的王佩玲到团山湖农场劳动。一天收工后,她在路上看到雷正兴(雷锋原名)手拿着书,边走边看。平时也喜欢读书的王佩玲好奇地喊了一声:“小雷,你看的什么书,能不能借给我看?”雷锋回头爽快地说:“好,你拿去吧!”当时,雷锋有一个藤条箱子,里头放着不少的书,除《刘胡兰小传》外,还有《黄继光》、《赵一曼》、《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从那以后,王佩玲经常找雷正兴借书来看,与年方18岁的雷锋相识并成为了好朋友。

  1958年3月13日,刚吃过午饭,雷锋从衣服里掏出来一个日记本送给了王佩玲。他在日记本上写有赠言:“王佩玲,你是党的忠实女儿,愿你的青春像鲜花一样,在祖国的土地上发散芬芳!伟大的理想产生于伟大的毅力!在平凡的工作上,祝你成为一个真正的战士!”+里头还夹着一张他的全身照,背面写着:“送给王佩玲同志留念。雷正兴赠。1958.3.13”。这两样礼物现珍藏在湖南望城雷锋博物馆里。雷锋送日记本和他的一番善意劝说,对王佩玲触动很大,从此每天不论多累,王佩玲都坚持读书和写日记。有时姐弟俩还常常交换着看,雷锋时不时地还指出王佩玲日记中的错别字和病句,并且告诉她修改,使得王佩玲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1958年3月16日,雷锋在县级报纸《望城报》上发表了他创作的第一篇记叙文文章《我学会开拖拉机了》。这激发了雷锋的创作梦。不久,雷锋受高玉宝《半夜鸡叫》的启发,也想写一部自己的家史。他甚至进行了初步构思,计划分十章并断断续续地写出了两章。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书稿后来大都遗失了,而《雷锋全集》里收录的《一个孤儿》的自传体小说,或许就是保存下来的其中一些片段。雷锋在团山湖所写的一篇短篇小说《茵茵》,是他创作的一篇形式最完整的小说。这是一篇按照当时流行的塑造先进人物的思路写出来的作品,2200多字,写在32开的横格纸上,字体倾斜,行文流畅,颇有生活气息,也表达着雷锋对19岁的女“英雄”的热爱。有趣的是这篇歌颂女主人公“茵茵”的小说里,似乎也隐含了王佩玲的影子。

  严寒的冬天,地上落了深,河里结了厚冰,刺骨的冷风阵阵吹来,似乎不许人再工作似的。

  但那勤劳勇敢的18000多名钢铁战士,不怕千辛万苦地和冰战斗,人山人海,挑土筑堤。那挑战的喊声,加油的口号声,打夯的号子声,还有小学生们来慰问时的鼓声,混合一起,响彻云霄。人们为了根治沩水,修筑长堤,忘记了寒冷和疲劳,甚至忘记了自己的生命。

  茵茵就是这样的。提起这位年轻的女同志,人们都要感动得流下热泪。她是一个共产党员。她那结实的身体,勤劳的双手,还有那晒黑的脸儿,清秀的头发,活泼的眼睛,真使人敬慕。她穿着一件黄棉衣,脚上是草鞋。据说,黄棉衣是她哥哥从部队复员后送给她的,草鞋是她自己打的,打得很漂亮。

  茵茵担任了治沩青年突击队的队长。那场暴雨之后,新堤突然决口了。茵茵领导青年突击队去完成堵口的任务。决口处有七八尺宽,水深过丈,流速很急,水上还漂着冰块,堵口任务十分艰巨。茵茵她们跳进冰冷的水里,打桩、投石、搭桥、挑土……水被堵在堤外,她们的衣服却都湿透了。回到工棚里,茵茵烧了一堆火,让大家围着取暖、烤衣服。茵茵忙前忙后的,没有顾得上烤火,只把衣服脱下来,搭在竹竿上想让风吹干。可是,第二天早起,她的衣服不仅没吹干,天冷反而结了冰,穿在身上还掉冰碴呢!茵茵不顾这些,穿上它又领着大家到堵口工地去战斗,终于完成了党交给青年突击队的任务。

  茵茵今年只有19岁,既聪明又勇敢,什么困难都不怕,什么活都能干……

  1958年11月初的一天,雷锋特地跑来告诉王佩玲“鞍钢”在长沙招工,他报名后已通知被录用,过几天就得走。11月9日上午,雷锋背了一个行李包来和她告别,王佩玲就把预备好的笔记本送给了他。由于她不便于签自己的真实姓名,就请雷锋给取个名字。雷锋想了想说:“就叫黄丽吧,王与黄谐音,丽为天生丽质”。这次竟成了王佩玲与雷锋的永别。+  1963年3月6日,王佩玲随手拿起了当天的《湖南日报》,一眼看见“雷锋”的照片,还有毛主席的题词和雷锋优秀事迹,她才知道雷正兴改名雷锋了,并且已经去世了。当她看完雷锋的生平事迹和牺牲经过,悲恸的泪水止不住流了下来。1964年,王佩玲与当地一名男子结婚。1997年4月还撰文专门回忆了她和雷锋之间的交往,写得很详尽,对话、心理均描述得很细致。

  由此可见,雷锋与王佩玲其实就是一对好朋友,有着真挚的姐弟情谊。王佩玲在她写的回忆材料信中,也曾说道她与雷锋之间的姐弟之情,是“纯洁的友情”。另外,雷锋对每个人都是很热情的,互赠日记本等物品也是正常的事,也是出于纯洁的友谊,别无他念。对于多年来有人称她是“雷锋的初恋女友”的传闻,王佩玲予以否认,她强调说“我们不是恋人,只是姐弟关系”。王佩玲称雷锋很伟大,在她心目中,雷锋是个朴素诚实的人,雷锋精神最可贵的地方是助人为乐。每年雷锋生日或是纪念日、忌日时,王佩玲一定要去附近的雷锋纪念馆看看。

  “如果我是那寸土地,你是否会掬一滴水来滋润我?如果我是那份黑暗,你是否会开一缕光来照亮我?……”这是雷锋爱情诗歌中的一首。据雷锋生前亲密战友陈广生回忆,他身边有最敬慕的、最爱慕的、最密切的三个女人。但是严格来讲,当年20来岁的雷锋并没有真正恋爱过。在雷锋认为,十八九岁左右处理婚恋问题为时尚早。他在一篇谈婚恋问题的日记里回答了这个问题,日记写道:“自己年轻,正是增长知识的好时候,应该好好学习,好好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最敬慕的人――冯健。1956年,16岁的雷锋被调入湖南望城县,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他认识了比自己大三岁的姐姐冯健。当时冯健是全县有名的养猪姑娘,也是雷锋最为敬重的一位先进青年。雷锋特别敬慕这个“健姐”,冯健就把雷锋当成小弟弟。在雷锋离开湖南前夕,她还送给雷锋一张照片,留个短发,很漂亮的女孩。雷锋也把自己那张站在解放牌汽车旁擦车的照片寄给了冯健。

  最密切的人――易秀珍。雷锋还有一个女友叫易秀珍,与雷锋同岁。他们是从湖南赴鞍钢工作途中相识的。在旅途中,雷锋助人为乐,给易秀珍留下很好的印象。当雷锋要调到弓长岭矿工作时,鞍钢团组织就他俩的事曾问雷锋是否需要帮忙,雷锋说他与易秀珍是同乡,情同手足如兄妹,只是年龄还小,精力应先放在工作上。雷锋牺牲后,易秀珍悲痛欲绝,她写了篇纪念文章,题目就叫《我与雷锋》。易秀珍是最喜欢雷锋的一个。

  最爱慕的人――王佩玲。这是一封从未发表的雷锋亲笔信:“小凌:我拧亮台灯,坐下来给你写信,疲倦就立刻飞去了。宿舍里的人都已入睡,窗外繁星满天,明亮的月光从外射了进来,在窗内可以看到田野里成熟的高粱、玉米、稻谷随风飘动,好象在向我点头,在向我微笑,它们都好象要陪我给你写信似的。我是多么愉快呀!真是高兴极了。我相信你也会感到如此的兴奋,我有不知多少话要跟你说,却不知从何说起,谈话并没有中止,写到这里告一段落。”这封信没有写名字,没有标时间,发出去与否,对方有没有读过,现在看都不重要,主要是雷锋对“小凌”+所表达的那种炽烈的感情。那么“小凌”又是谁呢?1997年参与《雷锋志》一书编辑工作的王德昌老师认为指的就是王佩玲,这与雷锋起“黄丽”的名字是一个道理。“凌”是“玲”的谐音字,用这种隐讳的方式沟通,就是不愿被大家公开知道,这种暗暗的情感,往往是更为强烈的。

  据雷锋生前战友乔安山回忆,当年曾有人反映雷锋与一位女同志谈情说爱,指导员还找到过雷锋了解。雷锋回来说“冤枉我了”,并将此情况告诉给了乔安山,表示绝对没有违反部队战士不许恋爱的军规。此事在1962年7月29日雷锋的日记中有明确记载:“从内心往外说,我没有和哪个女同志谈情说爱……我想自己年轻,正是增长知识的好时候,应该好好学习,好好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我还这样想过:我是在党的哺育下长大成人的,我的婚姻问题用不着自己着忙……现在,有同志说我谈情说爱,没有任何根据,完全是误解……现在,有的同志还不了解我,冤枉了我,使我受点委屈。这也没有什么,干革命就不怕受委屈。没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我没有这回事,就不怕人家说”。

  雷锋能够摆正爱情和事业的关系。在几次谈到婚恋问题时,雷锋要么说“我才十八岁,还早呢”;就是说“我们都还年轻,谈这种事还早”。从雷锋与王佩玲的故事中可见,雷锋首先追求的是事业,在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上,雷锋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第一位。雷锋的一生当中,并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也并没有高调的宣示和张扬,可以说除了平凡还是平凡。但是,雷锋正是以其“平凡”的一生,证明了“公者千古,私者一时”的道理,成就了一个民族道德建设的前行者。

本文来源:http://www.longjiam.com/kejian/5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