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佛

| 教学相关 |

【www.longjiam.com--教学相关】

少林寺相关资料整理

弥勒佛 一、简介

二、唯识学派

三、十恶

四、贤劫千佛

五、八大菩萨

六、欲界六重天

七、弥勒佛形象

八、弥勒佛信仰的传播

一 弥勒佛(即弥勒菩萨),佛教八大菩萨之一,大乘佛教经典中又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并将在未来娑婆世界降生成佛,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在贤劫千佛中为第五尊佛,常被尊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被唯识学派奉为鼻祖。弥勒菩萨,生于南天竺婆罗门家,与释迦牟尼佛是同时代人。后来随释迦出家,成为佛弟子,他在释迦入灭之前先行入灭,为一生补处菩萨,生于兜率天内院。

二唯识学派又被称为瑜伽行派,是大乘佛教两大思想流派之一。因为创始人重视瑜伽,瑜伽行派因此得名。此学派的重要论典之一: 《瑜伽师地论》的成因,据《婆薮盘豆法师传》记载:无著上升兜率,请弥勒下降于印度阿逾陀国,演说《瑜伽师地论》,每夜开讲,连续四个月。在讲说时,唯无著可以见到菩萨,他人只能听到声音。因为此论,瑜伽思想广为弘扬。(这就是为什么说弥勒菩萨是属于这个学派的原因,至今唯识宗仍奉弥勒菩萨为祖师,可为证据。)

三娑婆(su ō p ó),汉语词语。是我们所居之娑婆世界的简称。娑婆汉译“堪忍”,因此世界的众生,堪能忍受十恶(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绮语、恶口、两舌、贪欲、嗔恚、愚痴)及诸烦恼而不肯出离,故名“堪忍世界”。

绮语花言巧语,所谓“笑里藏刀”,目的是叫别人上当,用花言巧语来欺骗. 两舌十恶业之一,即搬弄是非,离间他人。如:背后说其他人坏话,导致其他人对被议论的人产生负面认识,厌恶被议论的人。背后毁坏他人形象,诋毁他人名誉。 嗔恚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嗔是佛教所说的根本烦恼之一,与贪和痴一起被称为“三毒”. 嗔恚是三毒中最重的、其咎最深,也是各种心病中最难治的。 愚痴谓无通达事理之智明

四贤劫千佛在佛典所述之宇宙循环成灭过程中,现在之大劫称为贤劫,贤劫中出现于世之千佛即为贤劫千佛。小乘经典说过去有四佛或七佛出现,大乘佛典则进一步指出现在之贤劫有千佛,过去之庄严劫、未来之星宿劫亦各有千佛出世。

《八大菩萨曼荼罗经》(通常佛教造像多依此经)里称八大菩萨为:文殊菩萨、普贤

菩萨、观世音菩萨、金刚手菩萨(象征“坚固不坏之菩提心”。金刚手菩萨是大势至菩萨的忿怒像,与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合称“三族姓尊”,分别代表“力量、慈悲、智慧”三种特质。密宗以他为最初的起源。) 、虚空藏菩萨(专主智慧、功德和财富,与代表大地的地藏菩萨互为呼应, 。因其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并能如愿满足世人的需求,使众生获得无穷利益,故有此名。常被塑化成头戴五佛冠,右手握散发火焰宝剑,左手持上有满愿如意珠之开敷莲花的形像。此菩萨所提供求闻持法可谓誉满全球,信众常祈祷祂加持,以得增强记忆、见闻不忘之能力。此菩萨在日本以及西藏所受信奉的程度目前远胜过汉地。) 、地藏菩萨、弥勒菩萨、除盖障菩萨(这位大菩萨以消除一切盖障而著称,盖障即形形色色的烦恼,主要是贪欲、嗔恚、睡眠、掉悔、怀疑五盖,这五种障碍能覆盖心性光明,使人坐禅难以入定。消除五盖属於修行的基本功,除盖障菩萨在八大菩萨中知名度最低,这大概跟众生对基本功的忽视不无关系,大家如饥似渴地盼望「立地成佛」、「一 步到位」,跟「剪不断,理还乱」的五盖去作艰苦不懈的斗争确实很辛苦。当人清醒地意识到修行必须循序渐进,任何的侥幸最终都无济於事时,除盖障菩萨的角(jue)色定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药师经》说八大菩萨为: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大势至菩萨)、无尽意菩萨、宝檀华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弥勒菩萨。

兜率天是欲界的第四天。释尊成佛以前,在兜率天,从天降生人间成佛。未来成佛的弥勒,也住在兜率天,将来也从兜率天下降成佛。为欲界六天的第四层天。而在佛教典籍中,此天的内院即是弥勒菩萨的弘法度生之处。人间四百年,为兜率天一昼夜;

欲界共有六重天:第一层是四大天王天,又叫护世四天。其实三十三天都是指欲界的第二层天忉利天。玉皇大帝又叫帝释天;再往上就是夜摩天,又叫焰摩天,为什么又叫焰摩天的呢?因为此世界的天人身上会发光,“焰”就是火焰的意思;第四层天是兜率天,兜率天的天主是弥勒菩萨;再往上是化乐天,化乐天的天人自己想要什么,就可以化出来;再往上是他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的天人是别人化出来的东西他可以享受,如果你喜欢的,他也可以化给你;而化乐天的天人只能自己化给自己,如果你喜欢他就化不出来了。他化自在天的境界比化乐天的更高。

兜率天从一般意义变化为有特别含义的弥勒信仰者向往的处所,这其间隐含着弥勒信仰的兴起和弥勒信仰类型的变化。弥勒首先是作为未来佛受到崇拜,弥勒信仰最早是弥勒下生信仰,但是弥勒下生人间成佛的时间却是在数十亿万年之后,这样的期待实在太遥远。随着净土思想的开展,弥勒成佛前作一生补处菩萨时的处所——兜率天被视为兜率净土,满足了弥勒信仰者归依弥勒希求净土的愿望。

根据佛教理论,每当佛陀降生人世之前,都要先在兜天上为诸天讲说佛法。兜率天宫分为内外两院,其内院是即将降生于人世的菩萨,即佛教所说的“一生补处”菩萨所居之处。按佛教教义,我们这个世界,在释迦牟尼佛去世后,将来会有弥勒佛降生说法,教化众生。这弥勒佛就是未来佛。弥勒佛在降生人间之前,就在兜率天宫的内院中说法。相传弥勒菩萨能为众生解说在佛法修行过程中产生的种种疑难,因而在我国古代,自东晋至唐代,有关弥勒的信仰非常盛行,弥勒净土也是我国早期净土思想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东晋时我国著名的僧人释道安就是弥勒净土信仰者,我国佛教史上另一位著名僧人,伟大的旅行家和翻译家、唐代僧人玄奘法师,也是弥勒净土的信仰者。

弥勒佛在民间普遍受到信奉。早在西秦(4—5世纪)时期,甘肃炳灵寺石窟已有弥勒佛像的绘制。早期的弥勒佛是根据《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绘制、雕塑的。形象有菩萨和佛两大类。根据《弥勒上生经》塑造的弥勒形象为菩萨相,表现的是弥勒上生兜率天宫为诸天说法的形象。其特点为弥勒身着菩萨装,双脚交叉而坐,后以左脚下垂,右腿曲屈,右手扶脸颊,称作“半跏思维像”此为弥勒菩萨在兜率天等待下生的情景。

云冈石窟第十三窟有一尊北魏时期的交脚弥勒佛坐像,像高13米,为早期的石窟弥勒。

也许大家会奇怪,这个造像和我们今天常见的大肚弥勒形象不同。五代时期有一位布袋和尚名叫契此,他经常在江浙一带行游,大腹便便、笑口常开、乐善好施、行善四方,并且能够预测未来之事,因而受到百姓的爱戴。当他圆寂后,人们为了缅怀他,便以他的形象造像供养。经过后世的发展,演变为我们所熟悉的弥勒佛。当大肚弥勒的形象渐渐流传开来,弥勒菩萨最初的形象便逐渐被淡忘了。所以西安碑林博物馆所藏的这尊弥勒造像比较完美地再现早期弥勒造像较成熟的发展阶段,同时诠释了弥勒的本尊样貌,为隋代雕刻的上品。 中国东晋以来,弥勒净土的信仰日益盛行,且与阿弥陀佛西方净土信仰和乐融融。净土宗慧远的导师道安,因为对经文原义有疑问,发愿上升兜率天亲自听弥勒菩萨说法。玄奘、窥基等一代高僧也以往生兜率内院为临终之大愿。

故弥勒的形象有两种:一种作为佛像, 为“三世佛”之一; 另一种为戴天冠的菩萨像。天王殿所置乃着菩萨装的弥勒像。这是天王殿的一种置像规制。近现代的佛寺中, 天王殿的正中主尊, 往往供奉的是布袋和尚, 人们将他作为弥勒菩萨化身。这是天王殿的另一种规制

隋唐之后,弥陀信仰愈盛,但弥勒净土依然不衰,在平民和士大夫中大有传播。著名诗人白居易便是弥勒信徒。他组织了“一时上升会”,希望这个会的成员都能往生兜率净土。他本人在《画弥勒上生帧记》云:“愿当来世,与一切众生,同弥勒上生,随慈氏下降。生生劫

劫,与慈氏俱;永离生死流,终成无上道。”他在晚年的言志诗中也说:“吾学空门非学仙,恐君说吾是虚传。海山不是吾归处,归即应归兜率天。”

在隋唐之际,弥勒信仰与阿弥陀佛的西方净土信仰曾经有所冲突,双方信徒甚众,形成净土信仰的两大流派,弥勒与净土宗相持不下。但是随着许多民间信仰信徒以弥勒降世为号召,对朝廷反抗起事,故弥勒信仰遭官家大力打击,至明清之后,逐步让位给阿弥陀佛信仰,于是在汉传佛教中式微。

弥勒法门因牵扯上各式各样的政变与起事,渐渐衰微,但衰而不绝,但仍在汉地传承不止。清代广州南海宝象林沙门、曹洞宗高僧弘赞编写了《兜率龟镜集》一书,记载了历代弥勒法门修行者的事迹。

弥勒信仰在朝鲜半岛佛教中,仍然保持着主流地位。

本文来源:http://www.longjiam.com/jiaoanxiazai/6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