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舞曲》教学设计

| 青春 |

【www.longjiam.com--青春】

青春舞曲》教学设计

陈琳琳

一、教材分析和教材处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青春舞曲》是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这个单元从教学内容上讲,在整个初中音乐教学阶段都具有及其重要的引领作用,因为它让教师和同学们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这片浩如烟海的艺术天地里,领略到了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独特的韵味和魅力,《青春舞曲》在本单元里,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将本单元的上下两课时贯穿起来,这是一堂综合课。这首民歌是由有"西部歌王"之誉的著名作曲家王洛宾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从一个维吾尔族高级知识分子口中学得,并加以整理创编而成。它旋律优美流畅,节奏鲜明生动,并且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是一首非常富于教育意义的民族歌曲。

2、教材的加工和处理

本节课教学主要采用"欣赏-参与-表现"的音乐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把追求学生完美、标准的答案变为追求学生获得充分的艺术感受与审美体验。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对教材进行调整,将本节课教学内容设计为三大块,风光篇,歌唱篇和创造篇。这样的设计一是尽可能让学生克服那种不善表现较被动的上课状态,激发其表现和表演的欲望。二是鼓励学生能够从模仿到创作,从而获得个性化的体验。让学生在歌声中享受快乐,在舞动中来宣泄和表现对美的认知。让学生了解新疆民族风情,有兴趣的学习、理解、表现新疆音乐。

二、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的学生已有初步的审美感知能力,对音乐的学习大多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他们对新疆、西藏等地很好奇,所以本课从认识新疆着手,激发兴趣层层深入。另外,这一时期的他们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所以,培养学生对音乐浓厚的兴趣,并能坚持学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为此,我力求音乐课新鲜、奇特、活泼。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主要通过"听"、"唱"、"演"、"创"等手段,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体会歌曲的思想内涵,通过图像资料和作品内容来了解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三、三维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

(1)三维目标的确立

1、知识与技能:(感受:聆听多种形态下的新疆民歌,深入体验、感受其音乐情绪及风格,熟悉新疆民歌的典型特征。)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清晰的咬字吐字、明朗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

2、过程与方法:(表现:通过感性的聆听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欣赏活动及对相关的文化的了解。)通过欣赏、感受作品的创作特点,了解新疆民歌的风格特征,通过合作创编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依据欣赏过程中形成的对新疆民歌风格的体验,集体创编具有新疆风格的舞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通过学唱歌曲,体验作品的情感,懂得青春如小鸟一般去而不返的道理,并自觉珍惜时间。

(2)重、难点的确立与突破

1、重点:学唱歌曲《青春舞曲》,体验作品中的情绪、情感。

2、难点:演唱过程中把握作品的民族风格。

3、重、难点确立依据: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是本单元的主要意图。因而,学唱歌曲《青春舞曲》,体验作品中的情绪、情感就是本课的重点。学生们唱惯了流行歌曲,很难把握新疆音乐欲舞的节奏特点和民族风格,所以,我将演唱过程中把握作品的民族风格确立为本课的难点。

4、突破:通过学唱和舞蹈动作与节奏的模仿,解决重难点。

四、设计理念

本节课教学遵循《新课程标准》中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在音乐的欣赏、创作、演唱、表演等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也注重教材的整合和拓展,将多种艺术形式进行有机的结合,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从而达到为学生终身学习、享受音乐、弘扬民族文化奠定基础的目标。

五、教学流程

(1)情境创设,新课导入(进入情境-风光篇)

用久负盛名的新疆风光和有关音像创设情景,激发学趣,导入新课。(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2)新课学习(歌唱篇)

这个环节是让学生用适当的歌唱方法,自然圆润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并侧重于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和风格。在这里,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为:

1)教师简要介绍西部歌王-王洛宾,一生搜集整理民歌700余首,大家熟悉的有《达坂城的姑娘》,《半个月亮》鼓励学生哼唱其中段落。

2)请学生完整聆听范唱《青春舞曲》,引导学生体验歌曲亲切、活泼、充满活力的民族风格。

3)学生随教师伴奏试填歌词,完整连唱歌曲。老师和学生一同设计处理歌曲的演唱情绪。

4)通过学唱歌曲,引导学生懂得青春如小鸟一般去而不返的道理,启发学生自觉珍惜时间。

5)教师发挥自身特长,带领学生模仿练习一段新疆舞。然后,由每组选出的代表带领小组成员来将移颈(即动脖子),手腕花,行礼等动作和着《青春舞曲》的节奏师生齐歌舞。

MSN(中国大学网)

本文来源:http://www.longjiam.com/huatizuowen/46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