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历史考研的名词解释

| 历年高考作文 |

【www.longjiam.com--历年高考作文】

历年研究生考试的名词解释

1.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 7月2日由当时的秦王李世民在唐帝国的首

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结果是杀死了自己的长兄和四弟,得立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2. 绍兴和议:是中国南宋与金订立的和约。宋朝在反击金的入侵中取得可一定胜利,但宋高宗与宰相秦桧hui唯恐有碍对金和议,解除了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的兵权,甚至制造岳飞冤狱,使抗战拍对投降议和活动无法反对。1141年双方达成和约。

3. 亚罗号事件:1853年英美等国掀起了“修约”交涉未能得逞。1856年10月8日,英国侵略者制造了“亚罗号事件”。 “亚罗号事件”是中国近代时期英国一系列粗暴践踏中国主权和损害中国管辖权事件中的一个。亚罗号事件成为英国政府蓄意挑起侵华战争的一个借口,并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4.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在1898年6月9日由清朝政府和英国在北京签订。该条约中,

中国将1860年英国所夺占的尖沙咀以外的九龙半岛的其余部分,即从深圳湾到大鹏湾的九龙半岛的全部,租与英国99年,租期内租借地归英国管辖。接接地陆地面积是376平方英里,其中大陆286平方英里,岛屿90平方英里,较原香港行政区陆地面积扩大了约11倍,租借地水域较前扩大了四五十倍。

5. 黄兴 :1874——1916,汉族,原名是轸,改名兴,字克强,号庆午、竟武。近代民主

革命家,中华民国的创建者之一,孙中山先生的第一知交,今长沙县黄兴镇凉塘人。中华民国开国元勋;辛亥革命时期,以字黄克强闻名当时,与孙中山常被时人以“孙黄”并称。1916年10月31日于上海去世。著有《黄克强先生集》、《黄兴集》、《黄兴未刊电稿》及《黄克强先生书翰墨迹》刊行。

6. 洛川会议:1937年8月22日——8月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

史称洛川会议。会议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战区和敌后,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 ,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7. 1941年田赋征实:是民国时期采取征收田赋的一种方法,由时任福建省经济厅厅长严制。即按土地征收实物税。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滥发纸币,造成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山西、福建等地方规定,田赋改按战前粮价折征实物,各省仿行。1941年7月,国民政府明令田赋征收一律改成实物。

8.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汉代始设于京师。公元前135年在长安

设太学,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宣帝时博士增到12人,王莽当政时有增到30人。太学主要是培养统治人民的封建官僚,但在传播文化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魏晋至明清时期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或两者同时设立,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9. 少康中兴: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出现以“中兴”二字命名的时代。太康失国和少康中兴是

发生在夏王朝中期两起著名的历史事件,前后经历大约四十年时间,说明国家建立初期,就已经存在着复杂的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河洛大地因此流传下了许多传奇故事。

10. 《资政新篇》:资政新篇的核心是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是先进的中国人最先提

出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或者说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政治上,它主张“以法治国”、舆论监督和直接选举政府官员,即提出初步的民主法制思想。经济上,它鼓励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提倡保险事业。文化思想上,它反对迷信,提倡新式教育。外交上,主张自由往来、平等互利。这些思想的先进性、超前性,大家只有放眼整

个近代史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以及当时的世界背景,才能有更清新、更深刻的印象。

11. 废两改元 :1933年3月10日,中国币制开始废用银两,改用银元。银两是中国

历来通用的货币单位。近代,银元广泛流通,形成银元、银两并行流通的局面。1917年,虽有废两改元之议,没有实现。1933年3月10日,国民政府财政部《废两改元令》,规定所有公司款项收付、契约票据及一切交易,一律改用银元,不得再用银两。

12. 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17日——12月25日,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

政治局扩大会议,即瓦窑堡会议。这次会议是在全国抗日民主运动日益高涨的形势下召开的。会议分析了华北事变后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讨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等问题,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关门主义,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背景: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继侵占我国东北后,又发动了华北事变,妄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满洲国,而国民政府屈服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淫威,继续实行不抵抗政策,先后与日本签订了“秦十协定”和“何梅协定”。1935年8月1日,中国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起草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领导下,1935年12与9日北平学生爆发了“一二九”运动,1万多名学生举行抗日示威游行,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在此期间,长征中的中国工农红军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

13. 下关惨案:1946年6月23日,上海5万群众集会游行反对内战,抗议美国干涉中

国内政,要求驻华美军立即撤退、停止对国民党的一切军事援助。并选派上海工、学、商等各界人民团体代表马叙伦、阎宝航、林汉达、盛丕华、张伯、雷洁琼、包达三、陈震中等十余人南京请愿。当请愿代表行至下关车站时,遭到国民党特务凶欧,马叙伦、阎宝航等多人受伤,这就是下关惨案。

14. 董仲舒 :公允前179——公元前104,是西汉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儒学家,西

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从此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并延续至今。其教育思想和“大一统”、“天人感应”理论,为后世封建统治着提供了统治的理论基础。时至今日,仍有学者在研究他的思想体系及故里文化等方面的文化,他的著作汇集于《春秋繁露》一书.(公元前134年《举贤良对策》中提出了大一统、天人感应、罢黜百家思想)

15. 厘金: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内贸易征税制度之一。最初是地方筹

集饷需的方法,又名捐厘。中国自清代到中华民国初年征收的一种商业税,因其初定税率为1厘(1%),故名厘金或是厘金税。厘金创于1853年,实则是一种值百抽一的商业税,百分之一为1厘故称厘金。

16. 明代内阁制:内阁是在永乐时期建立的。永乐虽有洪武一样独揽大权的野心和实力,

但一次有一次的远征让他不能真正意义上的独揽政事,于是帮助皇帝的助手机构——内阁就应运而生。内阁在最初的时候只是秘书性质的机构,但很快到宣德时期权力开始上升(三杨辅政),虽有正统末年的反复,到成化、弘治之际,内阁在已经成为足以对抗皇权的文官政府代表。正德荒戏好战不亚于隋炀帝,却因为有杨廷和等阁老撑着没成大乱,经过嘉靖、隆庆的发展,万历早期应该是内阁权力极盛的时期,张居正改革让内阁成为政府运转的中枢,他的实际上已经接近于现代首相的地位。永乐实际上中国最后一个成功的专制皇帝,在永乐以后,专制者必误国,分权着必振兴。过去宰相拥有决策权、议政权和行政权,明成祖成立内阁以后,把原来宰相拥有的决策权牢牢把持在自己手中,议政权分给了内阁,行政权分给了六部。地方上分三司,分管司法、军事、行政,直接对六部负责。

17. 皇姑屯事件:是日本关东军谋杀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事件。1928年6月4日凌

晨5点30分,张作霖乘坐的专列经过京奉、南满铁路的交叉处三孔桥,火车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炸药炸毁,张作霖被炸成重伤,送回沈阳后,于当日死去。。因在皇姑屯火车站以东,史称皇姑屯事件。

18. 资源委员会:是国民政府统制工矿企业的主要机关。其前身是国防设计委员会,成

立于1932年11月,隶属于国民政府参谋本部,会址设于南京。资源委员会,中国国民党政府所属主管重工业的主要机构,1935年4月在南京成立,隶属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资源委员会由数十人组成,下设有矿室、冶金室、电气室三个实验室,从事勘察、调查、研究等工作。资源委员会及其前身都由蒋介石自任委员长。

19. 戊戌六君子:是中国历史上1898年由于戊戌变法失败而被慈禧太后杀死的六个主

要参与者。六个人分别是谭嗣同、林旭、杨锐、杨深秀、刘光第、康光仁。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同时逮捕了这六人。1898年9月28日,戊戌六君子在北京菜市口被杀。

20. 中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亦称为中国革命同盟会,是清朝末年,由孙中山领导和

组织的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党。同盟会在1912年造成大清帝国的覆亡,促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权——中华民国的建立。

21. 新生活运动:简称新运是指1934——1949年在中华民国政府第二首都的南昌推出

的国民教育运动,横跨八年抗战。新运虽然标榜“新”生活 ,内容却是“旧”的儒家伦理思想。新运最后因中华国民政府于1949年内战失利暂停办理,无疾而终,总体成效不大。新运的主要内容:礼义廉耻(四维)是新运的中心思想。三化就是实践理论的行动指导所谓的三化就是生活艺术化、生活军事化和生活生产化。

22. 抗战建国纲领 :中国国民党领导全国从事于抗战建国的大业,欲求抗战的必胜,

建国必成,固有来赖本党同志的努力尤其需要去全国人民同心协力,共同负担。因此要求全国人民抛弃成见集中意志、统一行动,特于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制定外交、政治、军事、经济、民众、教育各纲领,议决公布,使全国力量得以集中团结,而实现总动员的效能。在1938年3月在武汉召开的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

23. 交子:是北宋宋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发行的货币。初始发明人为成都知府张

咏,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最早出现于四川地区,发行于成都。最早的交子实际上是一种存款的凭证。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为不便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金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数额填写在用褚纸制作的纸卷上,再交还存款人,并收取一定的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褚纸券便称为是交子。

24. 约法三章 :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

及盗抵罪。后指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以资遵守。现在指以语言或是文字形式定出几条大家共同遵守的条款。约是指商议确定,法是指法律。

25. 侯景之乱:是指在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太清二年公元548年8 月,东魏降将侯景

勾结京城守将萧正德,举兵谋反。萧正德派大船数十艘暗中接济侯景军辎。侯景之乱是中国历史上南朝期间由诸侯王发起的祸国殃民的事件,南朝的梁王朝君主梁武帝萧衍信奉佛教,广建寺庙佛塔,还出家同泰寺,要群臣用巨款为他赎身,迷恋于宗教的萧衍不事朝政,皇室招降纳判成风。侯景之乱可以说是腐朽政治的产物。

26. 三家分晋 : 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三家联合灭掉了

同为晋国四卿的智氏。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诸侯,史学界把此作为春秋和战国的分界。公元前376年,韩赵魏废晋静公,将晋公室剩余土地全部瓜分,因此韩赵魏三国又被合称为“三晋”。三家分晋是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它是中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确立的标志。

27. 张居正 :(1525-1582),汉族人,今湖北人,字叔大,少名张白圭,又称张江陵,

号太岳,谥号文忠,明代政治家、改革家。中国历史上优秀的首辅之一,明代最伟大的政治家。明朝名臣,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进行了“万历新政“,使得原已垂危的大明王朝生命得以延续,具有重大的历史功绩。他还推行了一条鞭法,使得税收统一收钱不收物,节省了很多土地,更实行考成法类似于今天的考勤

28. 三藩之乱 :平定三藩和三藩之乱是同义词,已合并。三藩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清朝

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叛乱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清廷入关后需要对付李自成起义的力量和南明政府的反抗,明朝的降官是可以借助的力量。但20年后,南方驻云南的吴三桂、驻广东的尚可喜和驻福建的耿精忠等藩王已经形成很大的势力,与清廷分庭抗礼,其中吴三桂势力最大。不仅在经济上是中央政府的沉重负担,而且威胁到清政权。平定三藩对于清廷来说是真正完成统一,确立稳定的皇朝统治的标志。

29. 《筹办夷务始末》:清政府官修的对外关系档案资料汇编,又称《三朝筹办夷务始

末》。收录道光、咸丰、同治等年间涉外事项的上谕、廷寄、奏折照会等档案约二千七百余件、二百二十万字。宗记三朝筹办夷务始末内容,中外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如两次鸦片战争、中外勾结镇压太平军情况、沙俄强占中国东北土地,以及教案问题、租界问题都有记载。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历史文献。

30. 楚汉战争:楚汉之争和楚汉战争是同义词,已合并,楚汉战争又名楚汉争霸、楚汉

相争。秦朝灭亡之后,项羽佯尊楚怀王为义帝,并自立为西楚霸王,分封十八诸侯王。楚汉之争从公元前206年8月——公元前202年12月,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最后以项羽败亡,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而告终。历史背景:秦朝灭亡,项羽分封天下;导火索是项羽该封刘邦到汉中为汉王;其中决定性战役为暗度陈仓、井陉xing之战、垓下之围。

31. 已亥建储:农历1899年12月24(1900年1月24日)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虚弱为

理由,决定册立端郡王载漪yi 的儿子,15岁是溥仪为大阿哥,准备在农历庚子年的新年让光绪帝举行让位典礼,这就是历史上的“己亥建储”

32. 保甲法:保甲法是王安石变法之一。1070年司农寺制定《畿ji县保甲条例颁行》,

乡村住户,每五家组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以住户中最富有者担任保长、大保长、都保长。用以防止农民的反抗,并节省军费。 又可以建立严密的治安网,把各地人民按照保甲

33. 好人政府:1922年,蔡元培、胡适、梁漱溟、王宠惠、汤尔和罗文干等人在《努

力周报》上发表了《我们的政治主张》一文,认为中国的政治军阀混战,国无宁日全是因为好人自命清高。不愿参与政治,让坏人当道。他提出由知识分子中的“好人”组成好人政府,努力改变政府腐败的现实。由这些人组成“好人政府”,形成社会重心,一点一滴地改造社会,创造出一个完美的“大我”不必开展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斗争,中国就可以富强起来。这种好人政府初步显示出独立的自由精神,体现了现代中国独立的、自由的知识分子干涉政治的模式。但这只是良好的愿望。好人政府实际上它是听命于吴佩孚的傀儡。这个政府为曹锟所不容。结果仅存3个多月就垮台了。“好人政府”昙花一现,成为历史上的陈迹。

34. 宗法制: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

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宗法制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按

照周代的宗法制度,宗族中分为大宗和小宗周王自称天子,称为大宗。天子的除了嫡长子之外的儿子被封为诸侯。诸侯对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们的封国内却是大宗。周王朝的王位明确规定只传长子,而且是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周朝的之一制度就是宗法住,它与中国的姓氏有着直接的关系。宗法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制度,其主要精神为“嫡长子继承制”,这是一种以父系血缘关系亲疏为准绳的遗产(包括统治权力、财富、封地)继承法。

35. 汉初三杰:说的是汉朝建立时的张良、萧何、韩信这三个人。汉高祖刘邦曾问群臣,

他怎么会得到天下。群众回答均不在点上,他自己说是得于谋在张良、战在韩信 、保护天下在萧何。韩信汉族人,今江苏省人,军事家。是西汉开国将领,留下许多著名战例和策略。韩信最后被控谋反被吕雉及萧何骗入宫内,处死于长乐宫钟室。张良字子房、汉族人,为今安徽亳州人, 秦末汉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汉王朝的开国元勋之一。在楚汉之争中,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结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jian灭楚军为刘邦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汉朝建立时封留侯,后功成身退,千古流芳。萧何汉族,今江苏人,秦末时辅佐刘邦起义,楚汉之争中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他们的大后方,不断地输送粮食士卒支援汉军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起了重要作用萧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九章律》,公元前196年又协助消灭韩信、吕布等异性诸侯王。高祖死后,辅佐惠帝,公元前193年去世。

36. 河阴之变: 公元528年北魏权臣尔朱荣策划并实施的一起针对皇族和百官公卿的

屠杀事件,因事件发生在河阴县而得名。尔朱荣借助此次政变,将迁到洛阳的汉化鲜卑贵族和出仕北魏中的汉族大家消灭殆尽,完全控制了北魏朝政。

37. 《日知录》: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的代表作品之一。《日知录》书名取之于《论

语·子张篇》其内容宏富、贯通古今。其内容大体划分为八类即是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财赋、典礼、舆地、艺文。顾炎武,汉族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顾炎武著作繁多,以毕生心力所著为《日知录》,另有《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天下郡国利病书》等。

38. 章炳麟:1869——1936,章太炎,名炳麟,字枚叔,初名学乘。后改名绛,号太炎。

汉族,中国浙江余杭人,明末清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中国近代著名的朴学大师。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与蔡元培等合作发起光复会,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任孙中山总统府枢密顾问,代表作品《章氏丛书》、《章太炎年谱长编》、《章太炎医论》。

39. 广方言馆:清末设立的近代新式学堂。1863年由李鸿章奏请在上海设立,史称外

国语言文字学馆、同文学馆。招收14岁以下的文童住馆学习,聘请英国人为西教习,令聘请中国人为总教习和分教习。课程有外国语言文字,近代自然科学和儒学,经费由江海关支付,1869年并入江南制造局,仍然保留原名称,分为英文馆、法文馆和算术馆。1894年又增设天文馆,学习期三年,毕业后视成绩分赴各衙门、海关充任翻译等洋务工作。1905年改为工业学堂。另有设在广州的广方言馆,1864年由广州将军瑞麟、两广总督毛鸿宾仿照上海例,奏请设立。招收14-20岁之间的满汉学生和20岁以上有功名的人入馆学习。没有英、法、德文班。学习期三年,毕业后派充各衙门翻译,经费由粤海关支付。

40. 南岳军事会议 :1938年11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湖南南岳召开军事会议。

第三和第九战区的司令长官、军长、团长、师长等100多人出席了会议。中共中央周恩来、叶剑英也应邀参加。会议在蒋介石主持下着重从军事角度检讨了过去抗战的得失,判断了当时战争的形势,确立了以后二期抗战的军事战略方针,并据此调整了部署。蒋

介石在会议提出了划为抗战阶段的设想。他说,此次抗战,按照预定的战略来划分,可以分为二个时期,从七七事变到日军占领武汉、岳阳为止,是第一期,此后属于第二期,即我们“转守为攻,转败为胜的时期”。

41. 金元券:解放战争后期南京国民政府为支撑其崩溃局面而发行的一种本位货币。

1948年8月19日开始发行。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消耗了巨大财富,引起财政赤字的直线上升和物价飞涨,国民党统治区社会经济一片混乱,1948年通货膨胀达恶劣时期,法币急剧贬值。国民党为了挽救其财政经济危机,维持日益扩大的内战军费开支,决定废弃法币,改发金圆券,发行总额限为20亿,后又取消发行总额的限制。

42. 文明皇后:西晋文明皇后王元姬217-268,今山东郯tan城人。三国时魏臣王肃之

女,晋文帝司马昭之妻,晋武帝司马炎之母,司马炎称帝后,尊她为皇太后。15岁嫁给司马昭,生了五子一女王元姬死后,谥号文明皇后 。

43. 万历新政:在明神宗万历帝登基以后,明朝的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在内阁首辅的建

议和操作下,对政治、经济和国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缓和社会危机,巩固封建统治。在政治上、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实行考成法”中心是为了解决官僚争权夺势、玩忽职守的腐败之风。经济上一是清查土地二是改革赋税实行一条鞭法。军事上用戚继光镇蓟门,李成梁镇辽东,又在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的长城上加修“敌台”三千多座,加强北方的防备。并在边疆实行互市政策。互市使得边疆在政治经济上保持稳定、正常。

背景是明朝中期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严重影响了国家财政,徭役也日益繁重激起了社会矛盾的尖锐化,接二连三地发生了起义

44. 乾嘉学派:清代的一个学术流派,以对于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各个方面的考据而著称。

由于学派在乾隆、嘉庆两朝达到鼎盛,因而得名。乾嘉学派是清代乾隆、嘉庆时期思想领域逐渐发展成熟的以考据为主要治学方式的学术流派。因为此一时的学术研究采用了汉代儒生训诂、考订的治学方法,与注重于理气心性抽象议论的宋明理学有所不同,所以有汉学之称。又因此学派的文风朴实简洁,重证据罗列而少理论发挥,而有朴学、考证学之称。

45. 公行贸易:公行制度,又称广州贸易制度。清政府基于公行的对外贸易制度。是清

政府闭关锁国的主要内容。公行,亦称官行。是鸦片战争前官方特许的经营对外贸易商人的同行组织,也是专办外洋商船来广州贸易的组织,具体经办清政府对外商的一切联系事宜。成立于1720年,它既是中外商人联系的中介,既有商业职能又有外交政治职能。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订立后分局相关条约而撤销。

46. 《烟台条约》:《中英烟台条约》又称《滇案条约》、《中英会议条款》,是1876年9

月13日清朝与英国在烟台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条约的签订结束了滇案,但也使得英国得到了入侵中国西南边境的条约权利。滇案就是马嘉理事件。该条约共分3部分16款,并附有另议专条。

47. 李鸿章:1823——1901,汉族,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他为李中堂亦称李合肥 ,

本名章桐,字渐甫,号少荃quan,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号文忠。作为淮军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晴重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今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的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职业;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主要事迹: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参与洋务运动。历史贡献:积极倡导建立近代海军、建立北洋水师。

48. 问题与主义之争:发生在20世纪初的“问题与主义”之争,,不仅是自由主义与马

克思主义知识分子 之间的一次对于中国未来之路的碰撞式的争论,而且也一直影响到

了并将继续影响着中国的历时脉络。

49. 中间路线::又称第三条路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种要求以资产阶级为主

题,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路线。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有人提出“举起你的左手打倒帝国主义,举起你的右手打倒共产党 ”这是中间路线观点在中国最早的出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国民党左派领导人之一邓演达,一方面反对蒋介石、汪精卫在南京建立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政权,另一方面也不赞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运动,主张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中间路线观点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抗日战争中后期,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顽固派你,坚持国民党一党专阵,奉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一批爱国民主人士反对蒋介石的卖国政策,反对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中国建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大官僚买办专政政权。但是由于阶级和认识上的局限性,他们也不赞成马克思主义学说,不赞成将来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幻想建立由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共和国。1941年他们建立了名为中国民主政党同盟的政治团体(1944年改名为中国民主同盟),成为当时中间路线的代表。

50. “一化三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一个过渡时期。

当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一化三改中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主体

51. 《贞观政要》:《贞观政要》是一部政论性的史书。这部书以记言为主,所记基本上

是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疏奏。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李世民在位23年,626——649,年号贞观。他的治绩,被历代史学家称颂为贞观之治。《贞观政要》虽然记载史实,但不按时间顺序组织全书 ,而是从总结唐太宗治国施政经验,告诫当今皇上的意图出发,将君臣问答、奏书、方略等材料,按照为君之道、任贤纳谏、君臣鉴戒、教戒太子、道德伦理、正身修得、崇尚儒术、固本宽刑、征伐安边、善始慎终等一系列专题内容归类排列,使得这部著作既有史实,又有很强的争论色彩;即是唐太宗贞观之治的历史记录,又蕴含着丰富的治国安民的政治观点和成功的施政经验。这部书是对中国史学史上古老记言题材加以改造更新而创作出来的,是一部独具特色的,对人富有启发的历时著作。

52. 棉花革命:

53. 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教名保禄,汉族,明朝南直隶松江府上

海县人,中国明末数学家和科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农学家,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赠太子少保、少保,谥文定。他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之一,是上海地区最早的天主教徒,被称为圣教三柱石之首。代表作品有:译《几何原本》、《泰西水法》 著《农政全书》、《崇祯历书》、《考工记解》。

54. 朝贡贸易:古代广州是中国最早开放的门户,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宗

教、文化的互相传播中,起了重要的媒介作用。当时广州的海外贸易分为朝贡贸易和市舶贸易两种。封建时代,前来中国的外国使节为贡使。外国使节来华的任务是,就是前往京城朝见皇帝,递交和接受两国外交文件,并把一些珍贵的本国土特产贡献给皇帝。中国皇帝也回馈礼物,并根据所进贡的物品价回馈相当物品,这就是所谓的朝贡。朝贡贸易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进贡和回赐关系。唐代以前,国家富强,很多国家前来求同中国建立友好关系。仅仅是南朝梁武帝统治时期,南海诸国通使的就有九国之多。这些国家的使节来朝贡,货物由朝廷外置,广州负责过境和接送任务。在唐朝之前,这种朝贡贸易占主导地位。唐朝对来朝贡的国家一般都有相当丰厚的回赐。这种贡和赐的关系实际上是不等价的,对朝廷来说是得不偿失的,但对此交易怀有一种政治目的。正

因为如此,朝贡贸易的存在完全取决于朝廷。但安史之乱使得其元气大伤无力再做这种亏本买卖,朝贡贸易萎缩不振。于是改变经营方式,产生了市舶贸易。市舶贸易是社会的一大进步。

55. 郭嵩涛:1818——1891,清代经世派学者,外交家。字伯琛,号筠jun仙 ,晚号

玉池老人。长沙府湘阴人,早年就读于长沙岳麓学院。1852年办团练,入曾国藩幕。后历任翰林院编修、苏松粮道、两淮盐运使,署广东巡抚。1876年派为中国首任驻英公使。1878年兼驻法公使,是湘系经世派的代表人物,力主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允许商民自办企业,传播西方文明,遭守旧派攻击。1879年,辞职回湘,主讲于长沙城南学院、思贤讲舍,著有《养知书屋遗集》、《史记札记》、《郭嵩焘日记》、《礼记质疑》、《使西纪程》等。

56. 东南互保:中国清朝末年八国联军之役期间,中国南方各省违背中央政府的命令,

拒不同外国开战的事件。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以光绪的名义向英、美、日、德、俄、意、法、西、荷、比、奥十一国同时宣战后,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和闽浙总督、四川总督、山东巡抚袁世凯,即和各参战国达成协议,称东南互保。东南互保的主要内容是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东南各地方政府不奉行宣战诏令,列强也不得在东南地区启衅。东南督抚们的举措,也得到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等人的支持。东南互保运动,保护了河北、山东以外的地方避免于义和团和八国联军战乱的波及;同时亦使得地方的政治与军事权力进一步扩张,中央的权威大为下降。

57. 宁汉合流:1927年9月,国民党内部的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在反共的基础上

实行反革命合流,史称宁汉合流。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后,中国国民党已经变成一个由代表地主、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集团所控制的政党。1927年7月以后,国民党内形成宁、汉、沪3个集团:在南京有蒋介石控制的国民政府和中央党部,在武汉有汪精卫控制的国民政府和中央党部,在上海,西山会议派也以中央党部的名义进行活动。此外还有些地方势力。8月上旬,宁汉双方基本上达成了妥协。这时汪精卫等虽然同意与宁方合作,但是坚持反蒋态度,且声势很大,于是8月13日蒋介石发表下野宣言,宣布辞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务,然后回浙江奉化。不久,东渡日本。蒋介石的下野,加快了宁、汉合作的步伐,9月11日——9月13日,宁、汉、沪三方代表在上海举行谈话会。

58. 国民参政会:是我国在抗日战争时期各党派参政议政的国家机关,抗日战争开始后

国民政府成立的一个咨询性质的机关。1938年7月正是成立。1938年3到4月间,国民党召开了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会前,中共中央于1938年3月31日向大会提出成立国民参政机关的建议。大会通过了《抗战建国纲领》,决定组织国民参政机关。4月12日,国民政府公布了《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规定国民参政会为咨询机关,有听取国民政府施政报告、询问、建议的权利,但所通过的决议案对国民政府并无强制执行的权力。6月,国民政府任命汪精卫为国民参政会议长 、张伯苓为副会议长同时公布200名参政名单。遴选的参政员大多是国民党员,只有极少数是中国共产党和其他党派的代表。共产党参政员有毛泽东、陈绍禹、秦邦宪、林祖涵(林伯渠)、吴玉章、董必武、邓颖超7人。7月第一届参政会在汉口召开,156名参政员出席了会议。国民参政会共历四届,举行大会13次,初期由于国共两党和其他党派与无党派人士的努力,国民参政会对于团结全国人民,发扬抗日民主,推动全面抗战,起了积极作用,后来由于国民党推行消极抗战政策,逐步丧失其积极作用。1941年皖南事变后,中国共承诺的那个参政员董必武等为抗议国民党的反共政策,曾经几次拒绝出席参展会会议。抗战胜利前夕,国民第一文库网党为准备发动内战,抢夺胜利果实,在参政会内进一步增加反动分子,排挤进步人士,维

持一党专政,抵制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联合政府的主张。抗战胜利后,国民参政会成为鼓动内战的工具,完全丧失了广大民众中的影响和作用,终于在1948年3月宣告结束。

59. 过渡时期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1952年底党中央按照毛泽东同志的建议,提

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指明了中国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任务、途径和步骤,它的实质是改变生产关系,解决生产资料的所有制问题,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条件。1952年底到1953年初,中国的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新的问题。抗美援朝可望结束;土地改革的任务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完成;国民经济恢复工作提前实现预定目标。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开始;中国社会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新的形式和新的问题,需要提出新的任务和目标。1952年以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人多次讲过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6月1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此作了较为完整的概括“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央政治局会议后,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宣传部起草的关于总路线的宣传提纲上,把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进一步完整准确地表述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指出这条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他,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1954年2月中共七届四中全会通过决议,正式批准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并于1954年9月载入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0. 《四民月令》:《四民月令》曾经误称为《 齐人月令》,是东汉后期叙述一年例行农

事活动的专书,是东汉大尚书模仿古时月令所著的农业著作,成书于2世纪中期,叙述田庄正月到12月中的农业活动,对古时谷类、瓜菜的种植令和栽种方法有所详述、亦有篇章介绍当时的纺机、织染和酿造、制造等手工业。崔寔《四民月令》是地主经营的家历。种植作物广泛;牲畜种类多;手工业包罗万象;纺织业、制造业、学校。四民是指士、农、工、商,此概念早于春秋时已出现;月令是一种文章体裁,现存《礼记》中有一篇《月令》,记述每年12个月的时令以及政府执行的、祭祀礼仪、职务、法令、禁令等,并把其归纳到五行生相的系统中;《四民月令》现存部分的文体与月令相似。

61. 柴荣改革:后周世宗改革,(921-959)后周第二代皇帝今河北邢台人,后周太祖郭

威的养子。954年 郭荣继位,广泛收罗人才,继续推行改革。政治上,澄清吏治,严明赏罚,惩治贪赃,倡导节俭,力戒奢华;经济上,股利逃户回乡定居,减免各种无名科敛,安抚流民,招民垦殖逃户田,编制《均田图》,派遣使者分赴各地均定田租,查实隐匿耕地,使之均摊正税,废除曲阜孔氏的免税特权,动员民众兴修水利、疏浚漕运;停废敕额外的寺院3万余所敕额外僧尼一律还为编户,禁私度僧尼;收购民间佛像铜器铸钱,以缓解唐末以来一直缺钱的局面。军事上,整顿军纪。世宗柴荣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改革及成就,为北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62. 改土归流:是指改土司制为流官制。土司即原民族的首领,流官由中央政府委派。

土改归流有利于消除土司制度的落后性,同时加强中央对西南地区的统治。中国清代雍正年间在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废除土司制,实行流官制的政治改革。为了解决土司割据的积弊,1726年,云贵总督鄂尔泰建议取消土司世袭制度,设立府、厅、周、县,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在废除土司世袭制时,对土司本人,根据他们的态度给以不同的处理。对自动交印着,酌加赏赐,或予世职,或给现任武职。对抗拒着加以惩处或没收财物,并将其迁移到内地身份,另给田房安排生活。在佘库府县时,添设军事机构。改土归流废除了土司制度,减少了叛乱因素,加强了政府对边疆的统治,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63. 改订新约:国民政府建立以后,实行反对苏联亲近帝国主义的政策。1927年底,

蒋介石发表谈话,停止对苏贸易,驱逐苏联侨民,宣布与苏联断交。1928年国民政府为了缓和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制造对外自主形象,同时为了扩大税源,解决内战军费,在它建立不久,围绕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的问题,发起了要求帝国主义支持的改订新约运动。 后果美国为争得在华的外交优势,首先同中国缔结关税关系的条约。其他各国相继仿效美国,与中国签订了类似的新约。列强用条约的形式表面上承认中国在关税上有对等的权利,但实际上由于中国经济落后,并不能从列强那里取得对等的利益。至于废除领事裁判权的交涉,由于列强借故拖延,双方迟迟不能签约。

64. 华北事变:是指继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以后,1935年日本侵略军蚕食侵犯华北地

区的一系列事件的统称。1935年驻华日军为了进一步侵略中国而策动华北各省脱离南京中央政府,实行自治的一系列事件。其目的是为了分离和蚕食华北。1933年驻华日军以武力迫使南京国民政府签订《塘沽协议》后,由于战略重点转向对苏作战和防范英美,其侵略方针由单纯的武力征服改变为在继续准备发动武力进攻的同时,全力推行华北自治运动。

65. “四清运动”:是指1963到1966年中共中央在全国城乡开展的社会主义运动。1963

年2月中共中央召开会议决定在农村开展以四清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5月毛泽东在杭州召集有部分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大区书记参加的小型会议,制定出了《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四清运动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席卷神州大地,持续时间达四年之久。运动期间中央领导亲自挂帅,指导“四清”;数百万干部下乡下厂开展革命;广大工人和农民参与其中,积极响应;四不清干部纷纷检讨,从而上演了共和国历史上特殊的一幕。这场运动在农村被称为四清在城市被称为是五反,统称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后来又改称为四清运动。在左倾错误在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上并未得到彻底纠正,而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还有发展。1962年9月八届十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把社会主义社会中一定范围内存在的经济斗争扩大化和绝对化。发展它在1957年反右派斗争以后提出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仍然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观点,进一步断言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资产阶级都将存在的企图复辟,并成为党内产生修正主义的根源。在意识形态领域也对一些文艺作品学术所述观点和文艺界学术界的一些代表人物进行了错误的、过火的政治批判,在对待知识分子问题、教育科学文化问题上发生的愈来愈严重的左的偏差,并且在后来发展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索。

66. 陆贾 :出生于约前240到前170,西汉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其先为楚人,

刘邦起事时,以陆贾jia有口才、善辩论,常派他出使诸侯各国,公元前196年奉命出使南越(今两广一带)。诏谕赵佗臣属汉朝,立为南越王,对于安定国内局势沟通南越和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起了良好的作用。陆贾出使归来,擢为太中大夫。高祖死后,吕后擅权,陆贾参与诛灭诸吕、迎立文帝刘恒,出力颇多。文帝即位后,陆贾再次出使南越,劝说自称南越武帝的赵佗废去帝号。重新恢复与中原的臣属关系。作品《新语》。

67.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剧创作的代表人物。

号已斋,汉族人,今山西省运城人,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0年前后,死于元代1300年前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代表作品《窦娥冤》、《单刀会》、《救风尘》等。

68. 五一六通知: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北京通过了毛泽东主

持起草的指导“文化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即是“五一六通知”)。《通知》宣布撤销《二月提纲》和彭真为首的“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及其机构,提出重新设立“文化革命小组”,隶属于政治局常委会。《通知》对党内和党外的政治形势做出了错误估计,是一个集中“左”倾错误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毛泽东关于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也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重要内容。其发布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正式兴起,是具有标志性、纲领性、里程碑式的文件。

69. 立三路线:1930年间中国共产党内发生了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史称立三路线。背景:1929年10月26日共产党国际来信,断言中国进到了深刻的全国危机的时期,现在已经可以并且准备群众,去实行革命的推翻地主资产阶级联盟的政权,2为盲动主义的错误,已经大致纠正过来。1930年1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决议,表示日前全国的情形已经达到国际来信的断言水准。实行武装暴动推翻反动统治的形式的速度,在现在就准备群众去实现这一任务,并积极开展和扩大阶级斗争的革命方式。1930年5月蒋冯阎大战爆发,李立三认为革命危机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成熟。1930年6月1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李立三起草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的决议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表现在:第一对形势作了根本错误的估计,认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都到了大决战的前夜。第二,主张在实际工作中已经不再需要逐步积聚和准备革命的主观力量,因为群众已经不再要小干只要大干,也就是只要武装暴动,而且是全国性的武装暴动。第三,坚持城市中心论,批评以乡村包围城市是一种错误观念,过去的游击战术必须改变过来。第四,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认定资产阶级已经是反动联盟的一部分。

70. 北洋海军:也叫北洋水师或是北洋舰队,是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

舰队,同时也是清政府建立的三支近代海军中实力和规模最大的一支。北洋水师1888年12月17日在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在1894年到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它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清政府也因此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1875年5月30日下令由沈葆祯(抗英美将林则徐的外甥)和李鸿章分任南北洋大臣,从速建设南北洋水师并决定每年从海关和厘金收入内提取400万两白银作为海军军费,清政府于是决定每年拨出400万两作为经费实际用在购置军舰的每年只有120万两,由南洋和北洋分解使用。南洋大臣沈葆桢认为外海水师以先尽北洋创办为好,分设则力量比较弱小,清政府考虑到当时的主要假想敌是日本,北洋水师负责守卫京师,遂采纳了沈葆桢的建议,先创设了北洋水师,等北洋水师实力雄厚后,以一化三,变为三洋水师,优先建设北洋水师。北洋的成军之路由此开始。大清海军分为三洋:北洋水师负责山东及以北的黄海;南洋水师负责山东以南及长江以外的东海;福建水师负责福建、南海。1875年李鸿章创办北洋水师,1875年开始了外购军舰的历史。1879年向英国购买了扬威、超勇。1880年向德国购买了定远、镇远。1881年在旅顺和威海修建海军基地。1885年海军衙门成立,李鸿章又购买了4艘船.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师正式宣告成立并于同日颁布实施《北洋水师章程》,从此近代中国正式拥有了一支在当时堪称是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的海军舰队。1888年以后,舰队经费大幅度减少,到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时北洋舰队已经多年未买新舰,应该更新的也没有更新,原有的也落伍了。1894年在甲午战争爆发,9月中日海军在黄海北部展开了一场积聚惨烈的遭遇战,就是黄海海战。1895年日本发动了威海卫战役遭到了陆上和水上四面包围的北洋水师,终因猝不及防而全军覆没于山东半岛。

71. 铁路国有政策:清政府宣布的铁路政策,主要内容是铁路干线收归国有。这个方案

表面似乎颇有道理,因为干线的修筑需要巨额的资金。但是这种国有其实是出卖路权的掩饰。清政府从四国银行团获取了600万英镑,就把关乎国计民生的粤汉、川汉铁路干线的主权拱手送上。其次,粤汉、川汉两条铁路干线早已允许民众踊跃集资,一些路段已开工。清廷突然背弃承诺,废止民办,并对已集中的股份采取了极不合理的处置办法,形同掠夺。由此可见,铁路国有是假,出卖路权、榨取民众是真。这正是铁路国有政策

激起了巨大风潮的原因。

72. 周公旦:古代周公,说的是周代的爵位,得爵着辅佐周王治理天下。历史上第一代

周公姓姬名旦约公元前1100年,亦称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其封底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或是周公旦。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历史上有很多周公之说。比较出名的是易经中提到的周公解梦。也有把周总理比作周公之说。

73. 算缗与告缗:算缗也叫算缗钱。汉代所行税法之一,对商人手工业者、高利贷者和

车船所征的赋税。课税对象为商品或资产,缗钱为货币和计税单位——1缗为1贯,1贯为1钱,1算为120钱即是1算为120缗min。公元前119年颁布算缗令,开始对商人及高利贷者和手工业者征税。告缗:汉武帝刘彻为打击商人势力、解决财政困难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政策。告缗是算缗的延伸。高祖刘邦采取抑商政策,加重商人负担,武帝时算缗也是汉初一项抑商政策的重要内容。算缗是一种财产税。算缗和告缗也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政策。

74. 府兵制:中国古代兵制之一。该制度的重要特点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

的农民,农闲的时候训练,打战时从军打战。府兵参加战争武器和马匹自备,全国都有负责府兵选拔训练的折冲府。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建于大统年间(535~551),历北周、隋到唐初而日趋完善,唐太宗时期达到了鼎盛,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5),停废,历时约200年。府兵制源起于北魏时期鲜卑人当兵、汉人务农的政策。府兵全家可以免除赋役,当兵成为鲜卑人的专利,这政策带有明显的民族隔离的色彩。到了北周后期,迫于形势,汉人也被充作府兵。杨坚为北周大丞相时,就下令西魏受赐鲜卑姓的汉人,可以恢复汉姓,开始破除了鲜卑人当兵汉人务农的规定。590年文帝又下令府兵全家一律归入州县户籍,受田耕作,变军籍为民籍,兵士本人则由军府统领。这一措施不但使得农业户口大增,而且更适应了民族融合和时代趋势,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75. 猛安谋克:是金代女真族的军事和社会组织单位。有时也作为女真人户的代称,或

作官称猛安,金代女真族的社会和组织单位。猛安,又译萌眼;谋克,又译毛克、毛毛可。旧说猛安为部落单位,谋克为氏族单位。按女真语义,猛安本意为千,初为千夫长即是千户长;谋克本意为族,族长,在女真诸部由血缘组织向地域组织转化后,又有乡里、邑长之意,又引申为百夫长,百户长。在金一代猛安谋克一直包括五个内容:一是职官的代称而是车队编制的两级单位三是地方行政组织的两级单位四是户制五是世袭爵衔。猛安与谋克组织并非同时出现,谋克大约在11世纪初。猛安谋克产生于女真原始社会的末期,由最初的围猎编制而发展为军事组织,最后变革为地方的行政组织,具有行政、生产与军事合一的特点。猛安谋克产生于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其内容编制不是女真族所特有的,在同样的历史条件下其他一些民族也可能出现类似的组织。猛安谋克与契丹族的头下军州和满族的八旗制度相比,有相同的地方但由于民族和时代的不同,其区别也是很明显的。

76. 乾嘉学派:是指清代的一个学术流派,以对于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各方面的考据而着

称。由于学派在乾隆、嘉庆两朝达到顶盛,故得名。乾隆学派是清代乾隆、嘉庆时期思想学术领域发展成熟的以考据为主要治学方式的学术流派。因为此一时期的学术研究采用了汉代儒生训诂、考订的治学方法,与着重于理气心性抽象议论的宋明理学有所不同,所以有“汉学”之称。又因此学派的文风朴实简洁,重证据罗列而少理论发挥,而有“朴学”、“考据学”之称。清乾隆学派,一般说来以惠栋为首的“吴派”和以戴震为首的“皖派”影响最大。

77. 胡服骑射:胡服在赵武灵王(是战国时赵国的一位有作为的国君)推行“胡服骑射”

之后,成为中国军队中最早的正规军装,以后逐渐演变成后来的盔甲装备,使得习胡服,

求便利成为我国服饰变化的总体倾向。减弱了华夏民族鄙视胡人的心理,增强了胡人对华夏民族的归依心理,缩短了二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奠定了中原华夏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服饰融合的基础,进而推进了民族融合。胡:是指古代北方和西方的各民族,指学习胡人的短打扮服饰,同时也学习了他们的骑马射箭等武艺。胡服骑射这个典故告诉人们不要固步自封,应学习别人的长处,勇于改革。

78. 董仲舒:公元前179到公元前104,是西汉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儒学家,西汉

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讲授《公羊春秋》。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从此儒学看是成为官方哲学,并持续至今。其教育思想和大一统、天人感应理论,为后世统治者提供了统治的理论基础。时至今日,仍然有学者在研究他的思想体系及故里等方面的文化,他的著作汇集于《春秋繁露》一书。

79. 永贞革新:永贞革新是中国唐代顺宗时期官僚十大夫以打击宦官势力为主要目的的

改革。因发生永贞年间,故名。最后因俱文珍等人发动政变,幽禁顺宗,拥立太子李纯。致使以失败而告终。改革历史100余日。永贞元年(805年)正月,唐德宗死,太子李诵即位,这就是唐顺宗。他在东宫20年,比较关心朝政,从旁观者的角度对唐朝政治的黑暗有深切的认识。唐顺宗即位时以得了中风不语症,但还是立刻重用王叔文、王伾等人进行了改革。为了打击宦官势力革除政治积弊,王叔文推荐了一些列的改革措施史称永贞革新。

80. 东林党:东林党是明代晚期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政治集团。公元1604年,顾宪成

等修建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等讲学其中,“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载量人物 ”,其言论被称为清议,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三吴士绅、在朝在野的各种政治代表人物、东林城市势力、某些地方实力派等一时都聚集在东林书院为中心的东林派周围。时人称之为东林党,与东林党政见不和的是内阁大臣王锡爵、沈一贯和方从哲等人,他们被称为是浙党,另外还有秦党都是陕西籍贯的官僚还有齐党、楚党、宣党都是以首领的籍贯命名的。

81. 唐蕃会盟:发生在公元787年地点是平凉朝代是唐朝。自八世纪中叶起吐蕃社会内

部的各种矛盾日趋激烈。在各种矛盾的冲击下,吐蕃王朝由极盛转向衰落。处于衰落的吐蕃王朝,为了巩固王室的统治,急欲与唐朝建立新的友好关系。821年接连三次派官员到长安请求会盟,而唐朝也饱受了安史之乱的创伤,对吐蕃的请盟极表同意。唐穆宗命宰相等17名重要官员与吐蕃会盟官员在长安西郊举行了隆重的会盟仪式。822年唐朝派人到吐蕃寻盟结盟于拉萨东郊。这此次会盟发生在唐长庆元年和二年,史称长庆会盟。会盟双方重申了历史上合同为一家的甥舅亲宜,决心今后社稷如一,永远和好,互相援助,充分表达了藏汉两族人民要求友好相处的共同愿望。

82. 徐光启:1562-1633年,字子先,号玄扈,教名保禄,汉族人,明朝南直隶松江

府上海县人,中国明末数学和科学、农学、政治家、军事家,官至礼部尚、文渊阁大学士。赠太子太保、少保。谥号是文定。徐光启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先驱之一,是上海地区最早的天主教徒,被称为圣教三柱石之首。代表作品:翻译了《几何原本》 著《农政全书》《崇祯历书》《考工记解》等。徐光启是万历三十二年也就是1604进士。通天文、历算、习火器。入天主教,与意大利利玛窦研习学问。万历四十年也就是1612年充历书纂修管,与传教士熊三拔共制天、地盘等观象仪。1613年称病去职,屯耕于天津。万历四十七年也就是1619年明军败于萨尔浒,练兵通州。1633年死于北京。

83. 萨尔浒之战:是明清之际重要的战役,也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以少胜多的典

型战例。萨尔浒之战是由明方发动,后金处于防守地位,然而该战役却以明方的惨败结束,并由此成为明清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萨尔浒之战后,明朝对后金的战略态

势由主动转为被动,明帝国于东北地区的藩篱逐渐丧失,日后虽然调兵遣将但是却再也没有获得对后金的战略主动权,并直至王朝灭亡。萨尔浒之战发生在1619年3月1日地点是萨尔浒,参战方有:明朝、朝鲜、叶赫部;后金 主要指挥官:杜松、杨镐、刘铤;努尔哈赤。

84. 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在文字狱的背景下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国模最大的丛

书。1772年开始,经十年编成。丛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按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了3503种、79337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但编纂过程毁书则是更多。四库之名,是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是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经史子集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清代乾隆初年,学者周永年提出儒藏说,主张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供人借阅。第一部是征集图书第二部是整理图书第三部是抄写底本。四库全书里边的考证好多出自纪昀、姚鼐、戴震、邵晋涵等著明作者之手,因而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85. 上计:即是由地方行政长官定期向上级呈上计文书,报告地方治理状况。县令长于

年终奖该县户口、垦田、钱谷、刑狱状况等,编制为计簿呈送郡国。根据属县的计簿,郡守国相再编制郡的计簿,上报朝廷。朝廷据此评定地方行政长官的政绩。这种考评地方官的方式古代就有。秦汉时已经有比较完备的制度。汉代并颁布有专门的法规《上计律》,可惜该律早已不存,现在仅仅可以看到律目

86. 盐铁会议:发生在公元前81年的西汉。汉武帝的盐铁官营、酒榷均属等经济政策,

是在反击匈奴、财政空虚的情况下实行的。它的实行,使得汉朝政府广开了财源,增加了赋税收入,得以有了比较雄厚的物质力量基础来支持长期的战争,从而不断扩宽了疆土,安定了边疆。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一经济政策的实施无疑是正确地。但是,官营盐铁、酒榷、均输等政策的实行,逐步使得一部分财富集中到大官僚、大地主及大商人手中,从而剥削了中小地主的利益。出现了“行奸卖平”,而农民重苦,女红gong再税的状况,使得中小地主和一般百姓日趋贫苦。因此,汉昭帝即位之初,霍光就围绕是否改变盐铁官营、酒榷、均输等经济政策,与桑弘羊等人展开了斗争。汉昭帝继位后,西汉政府基本上执行了汉武帝轮台罪已诏中规定的政策,提倡农耕,实行与民休息、轻徭薄赋,以发展生产。公元前81年霍光以汉昭帝的名义命令丞相田千秋召集六十多名贤良文学,与桑弘羊进行辩论,桑弘羊也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回答。争论是围绕着一个经济问题展开的,双方就政府是否对盐铁实行专卖一事展开激烈的辩论,所以历史上称这次的大辩论为盐铁会议。后来,汉宣帝命桓宽根据这次会议的内容,整理成、,盐铁论、。一书,使得我们能够不叫具体地了解这次会议讨论的内容。由于双方在政府的统治政策和措施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所以在辩论过程中双方并没有仅仅局限在盐铁专卖,而是由此引发出很多其他方面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是三方面的内容。

87. 三通:是实现台海两岸直接通邮通商通航的简称,主要是中国大陆提出关于台湾方

面就两岸之间的交流题题提议,当时中国大陆采取了三不政策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作为对应。因为两岸政府主张的管辖区域重叠,且双方领导人各自宣告一个中国,此航线一般第一位不是国内航线也不是国际航线,而是地区航线或称是两岸航线。1979年元旦大陆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了两岸应该立即通商、通邮、通航是为三通。中国方面在1987年允许台湾人民到大陆探亲,台湾方面虽在1987年11月开放大陆探亲,解放之后也不再视中共为叛乱团体但是拒绝三通。1990年,大陆发生对起劫机事件,有部分客机被迫降落在台湾机场。2003年两岸实现节日包机,但分级需要经停香港或是澳门。2008年7月4日实现周末包机,飞机需要绕经香港飞航情报区,但实质上仅为象征性经过,无需完全飞入,更无需停靠香港。

88. 羁縻州 :是古代在边远地区少数民族所置的州。以情况特殊,因其俗以为治,有

别于一般州县。羁字原义为马络头,縻字原义为牛引。羁縻喻意是牵制联系之意,借以形容天子和边疆四裔的关系,羁縻不绝。中国边疆设羁縻州,开始于唐朝。唐朝统治者豁达宽仁,对于过去中国的夷夏观念极为淡薄,对于边疆四裔,都爱之如华夏,待以恩德广设羁縻州。。

89. 内阁:是政府高级官员代表政府各部门商议政策的组织。明清最高官署名。明朝洪

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丞相,罢中书省,设四辅官,不久又罢。1382年仿照宋代制度,设华盖殿、谨身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为皇帝顾问。由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佐太子,品秩都是正五品 。 明成祖即位后,特派谢缙、胡广、杨荣等入午门值文渊阁,参预机务,称为内阁。明朝仁宗时任用杨士奇、杨荣为华盖殿、谨身殿大学士,权力加重。明世宗时该华盖殿为中极殿,谨身殿为建极殿,将大学士的朝位班列,列在六部尚书之前,地位大大提高。明代的内阁大学士虽无宰相之名但是有宰相的实权。清代沿置,天聪年间,设内三院;顺治年间改称内阁。乾隆年间规定三殿、三阁大学士之制,但是因为实权掌握在满洲贵族手中,内阁职权低落。军机处成立后,实权集中到了军机处,内阁徒有虚名,仅仅成为传达皇帝谕旨、公布文告的机关。但是名义上仍然是清代的最高官署。清末仿行君主立宪制,设责任内阁,以就内阁和军机处合并为最高的国务机关。北洋政府时期改称国务院,习惯上仍称内阁,其成员为阁。

90. 厂卫:明朝的特务机构,明朝内廷的侦察机构。厂是指东厂、西厂和内行厂;卫是

指锦衣卫,合称厂卫。东厂于1420永乐十八年年设立于北京东安门北;西厂1477成化十三年年设于旧灰厂;内行厂是正德初年设于荣府旧仓地;锦衣卫原为内廷亲军,皇帝的卫队,1382年洪武十五年成立。厂卫是明代特务政治的工具,是皇帝的耳目和爪牙,明朝一代一直存在。厂的头目多由司礼监太监充任。东厂的官校也一直把司礼太监称为宗主,管东厂的太监称为督主。成化十三年设西厂时,以汪直领导。魏忠贤从天气三年1623年开始一直兼管东厂事。锦衣卫长官的指挥使,以皇帝亲信心腹担任。厂卫都可以不通过司法机构,直接奉诏行事,受理词状,任意逮捕吏民。东厂督主太监有爪牙十五六万人,布满全国,其役长称档头,下边办事的人叫番子。厂和卫的差别是锦衣卫属于外官,奏事需要用奏疏,还有勋戚及其子弟参加,不如东厂太监亲近,所以厂的势力总是大于卫。锦衣卫侦伺一切官民,厂则是侦察官民和锦衣卫;西厂还监视东厂,内厂则监视官民和厂卫,而皇帝直接领导与监督所有侦查机关,构成一套侦察特务体系。

91. 共和行政:是中国历史,尤其是编年史上的一件大事。正是从共和行政开始,中国

历史有了确切的纪年,从此一直到今天,千百年来不曾间断,是中国历史得以保证延续性的重要开端。按照《史记》卷十四《十二诸侯年表第二》,共和元年,岁次庚申,即是公元前841年。是我国确切纪年的开始。此前的历史,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年份,只能靠考古文物进行推断,十分的模糊。但是共和行政的实体是什么?行政者是谁?历史上有两种说法一是二相共和周公(周定公)、召公共同执政 二是共伯干政 ,无论共和指代的是什么,总是对我国历史起了十分重要的里程碑式的作用。

92. 党锢之祸:是指中国古代东汉桓帝、灵帝时,士大夫、贵族等对宦官乱政的现象不

满,与宦官发生党争的事件。事件因为宦官以党人罪名禁锢士人终身而得名。前后共发生过两次。党锢之祸以宦官诛杀士大夫一党几尽而结束,当时的言论及日后的史学家多同情士大夫一党,并认为党锢之祸伤汉朝根本,为黄巾之乱和汉朝你的最终灭亡埋下了伏笔 。党锢之祸的特征是宦官专权事件发生在169年代表人物有李膺、张俭等人结果是将李膺等人下狱处死。简介:东汉桓帝和灵帝时期,宦官专权,世家大族李膺等联合太学生抨击朝政。公元166年,宦官将李膺等逮捕,后虽然释放,但是终身不许做官,这是第一次党锢之乱。灵帝时,外戚解除了党禁,想要诛灭宦官,事泄未成。宦官于169

年蒋李膺等百余人下狱处死,并陆续囚禁、流放、处死数百人。后灵帝在宦官的挟持下令凡是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都免官禁锢。这是第二次党锢之祸。东汉桓帝、灵帝时当权者分为宦官和外戚两派,交替专权。

93. 慧能:638——713年,俗姓卢氏,唐代岭南新州人今广东新县人。佛教禅宗祖师,

得黄梅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东山法门,为禅宗第六祖世称禅宗六祖。著有《六祖坛经》流传于世。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慧能禅师的真身,供奉于广东韶关南华寺的灵照塔中。

94. 《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所著的一部数学著作,13卷。这本著作是

现代数学的基础,在西方是仅次《圣经》而流传最广的书籍。这本书是世界上做著名、最完整而且流传最广的数学著作,也是欧几里得最有价值的一部著作。在《原本》里,欧几里得系统第总结了古代劳动人民和学者们在实践和思考中获得的几何知识,欧几里得把人们公认的一些事实列成定义和公理,以形式逻辑的方法,用这些定义和公理来研究各种几何图形的性质,从人建立了一套从公理、定义出发,论证命题得到定理的几何论证方法,形成了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几何学。而这本书也就是欧式几何的奠基之作。两千年来《几何原本》一直是学习集合的主要教材。哥白尼、伽利略、笛卡尔、牛顿等许多伟大的学者都曾学习过《几何原本》,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从而做出了许多伟大的成就。《几何原本》集整个古希腊数学的成果和精神于一书。既是数学巨著,也是哲学巨著,并且第一次完成了人类对空间的认识。欧几里得所著的《原本》大约成书于公元前300年,原书早已失传,现在见到的《几何原本》是经过后来的数学家们修改过的有13卷的也有15卷的。1582年意大利利玛窦到我国传教,带来了15卷本的《原本》。1600年明代数学家徐光启与利玛窦相识后,便经常往来。1607年他们把该书的前6卷平面几何部分和译成中文,并改名为《几何原本》。后9卷是1857年由我国清代数学家李善兰(1811——1882)和英国人伟烈亚历议完的。

95. 戴震:1724——1777年,清代著名的语言文学学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思想

家。字东原,汉族人,休宁隆阜,今安徽黄山屯溪人,乾隆27年举人,乾隆38年被召为《四库全书》纂修管。乾隆40年第六次会试下第,因学术成就显著,特命参加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戴震治学广博,音韵、文字、历算、地理无不精通,又进而阐明义理,对理学家去人欲,存天理之说有所抨击。戴震视个体为真实、批判程朱理学的思想,对晚清以来学术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梁启超称之为前清学者第一人,梁启超、胡适称之为中国近代科学界的先驱者。

96. 《康蝤纪行》:作者是清代的姚莹1846年,以新的视角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中国

的边疆和世界形势的了解认识。

97. 京师同文馆:清代最早培养翻译员的洋务学堂和从事翻译出版的机构。咸丰十年

1860年清政府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作为总理洋务的中央机关。同时恭亲王等人建议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下设同文馆。同文馆于同治元年成立,附庸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最初只有英文、法文。在乾隆年间因为西北边疆与俄国交涉,所以在北京设立了一个尔罗斯文馆,附属在理藩院。因同文馆成立也就归并了这边,共有三国文字。普法之战也就是德法之战,德国日益强大,于是又加快了德文,还有布文,统称布国文字。后来称普鲁斯,后来才写德文二字。甲午中日之战后,日本强大了也又加了日文,叫东文馆。

本文来源:http://www.longjiam.com/gaozhongzuowen/56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