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读后感400

| 读后感 |

【www.longjiam.com--读后感】

篇一:西安事变读后感400

  西安事变读后感400字

  1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抗日的事件。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布《八一宣言》,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0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不久一二九运动爆发,全国人民的抗日运动进入新的高-潮,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更加不得人心。在西北担负剿共任务的东北军与西北军厌恶内战,在全国抗日运动高-潮的推动下和中国共-产-党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两军领导人张学良、杨虎城等开始与共-产-党及红军发生联系,初步奠定了三方团结抗日的政治基矗

  蒋介石对张、杨很不放心,除调集嫡系部队至豫、陕边境,压迫张、杨继续进攻红军外,并于1936年10月间,特飞西安进行催逼。12月 4日再飞西安,进一步要挟张、杨:如不实力剿共,即将张、杨两部分别调往安徽、福建,由中央军进驻西北。张、杨力劝蒋介石联共抗日,蒋加以拒绝。两位爱国将领遂毅然决定实行兵谏。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的卫队进抵蒋介石驻地临潼华清池,与蒋的卫队交火。蒋闻枪声,仓皇越后墙逃走,爬上山坡隐蔽。被张学良的卫队搜索发现后捕获。同时杨虎城部下将留居城中的蒋介石高级党、政、军官员陈诚等十余人拘押,邵元冲在逃跑时被击身亡。张、杨于12日当即宣布取消西北剿匪总部,成立抗日联军西北临时军事委员会,张、杨分任正、副委员长。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国民政府,停止内战,释放救国会领袖及一切政治犯,开放民众爱国运动、保障人民集会、结社自由,实行孙中山遗嘱,召集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同时致电中共中央,要求派代表到西安共商团结抗日大计。

  西安事变读后感400字

  看完央视播出的《西安事变》,感触颇深,不禁为张杨两位将军的浩然正气和英雄气概所折服。

  发生在七十多年前的西安事变改变了中国历史,停止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全国上下同仇敌忾、团结起来一致对外,组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抵抗日寇的侵略。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出于民族大义,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正确主张,却遭到了蒋介石的拒绝。在形势危急、别无他法的情况下于1936年12月12日毅然发动了兵谏,扣押蒋介石,逼蒋抗日。

  事变发生后举世震惊,全国一片口诛笔伐之声,南京国民政府受亲日派控制准备进攻西安,各地军阀也是蠢蠢欲动,而国际上更是一致反对强烈谴责,甚至连苏联也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背信弃义,只有中共为了维护团结顾全大局,主张通过谈判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面对国内外的巨大压力和严峻的军事形势,张杨二位将军审时度势,提出了八项主张,并积极与中共方面联系,力求通过和平手段化解危机。最终经过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使中华民族摆脱了亡国灭种的危难,开创了团结抗日的新局面。

  遗憾的是,张杨二人一被终身软禁,一被残酷杀害,没能实现征战沙场、收复失地的心愿。两位将军在危难关头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必将名垂千古、万世流芳,为后人所景仰!

西安事变读后感400

篇二:西安事变读后感400

前几天,我读了《我爱中国共产党》这本书,里面分为两辑,第一辑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第二辑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这本书中使我感触深刻的是上辑中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是于1936年12月14日凌晨。开始直到1936年12月22日才终于,结束了的战争。

蒋介石用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在1936年10月下旬,蒋介石调遣嫡系部队30个师,准备开入陕甘,一面围剿红军,一面防范东北军与17路军。

结束,是想都不用想,战败,而且还将张学良,杨虎城二人送给了红军,做红军战士,是因为这样的:

1936年12月4日那天,蒋介石飞到了西安亲自督战,他给张学良,杨虎城施加压力,要求他们服从剿共的命令。张、杨二人被逼到了绝境,终于痛下决心,实行兵谏。所以他们才投靠了共产党。

西安事变爆发后,张学良的卫队营营队包围了华清池,在骊山半腰山洞中扣留了蒋介石。周恩来被派到西安,协助张、杨二人处理事变。临行前,毛泽东毛爷爷叮嘱道:在谈判中务必要把握住两点:

1、蒋介石不能杀;

2、内战千万不能打。

经过了两天的谈判,蒋介石终于停止了长达10年得内战,就这样一场伟大的战争便如火如荼的结束了。

读了这本书,我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西安事变读后感400

本文来源:http://www.longjiam.com/fanwendaquan/20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