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读后感600字

| 读后感 |

【www.longjiam.com--读后感】

局外人读后感600字 一

:《局外人》读后感1000字

  《局外人》是法国作家加缪的代表作,是存在主义文学的杰作,也是荒诞文学的代表作。一口气读完《局外人》,恍惚了三四天。

  我觉得,名著与普通文学作品的最大不同在于:引人反思。

  默索尔冷漠,麻木,他的母亲死了,他连一滴泪都没掉,感觉死去的是一个与他毫无相关的人,他竟然不知道母亲的年龄。玛丽要和他结婚,他觉得没什么不妥,于是便同意了,等到法官判他死刑时,他也毫不反抗的同意了。默索尔不知道什么是亲情,什么是爱情,他没有追求,没有信仰。与其说他是一个局外人,倒不如说他是一具行尸走肉。一个活生生的人,怎么会是这个样子的呢?可是,生活中确实有许多跟默索尔一样,甚至更甚的人。

  默索尔不是加缪时代所特有的,自古就有这样的人,可现在却莫名的多了起来。刚开始读《局外人》,我都不自觉的对号入座。加缪用了几乎纯白描的手法,但却有种莫名的力量催着我思考自己。也许是大学生活的索然无味,也许受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虽然作为班长整天忙得焦头烂额,浑身腰疼,但空闲下来还会有一丝麻木。

  我在思考默索尔的同时,也认认真真的审视了一下自己。为什么默索尔会是这样的麻木呢?第一个原因我觉得是他没有信

  信仰是个神奇的东西,他能给人无形的能量,能改变一个人甚至改变世界。我觉得我现在也没有信仰,而且我觉得现在的很多中国人跟我一样,在这一点上,我们都算行尸走肉。我觉得我不可能信仰马克思主义到一个普通穆斯林信仰耶稣那样,而现实生活也没法使我成为虔诚的佛教徒或者道家弟子。没有信仰的人是迷茫的,不可能有派那样的奇幻漂流。第二个原因我觉得是他没有追求。没有信仰可以去探索,但没有追求,那活着算是瞎活了。周立波在一次节目中讲了一件小事,说一个十三四的孩子告诉他,在物质方面孩子已经没有追求了,同时在精神方面也没有了。我觉得现在社会上的许多富二代官二代都没有追求了。我庆幸我这样的穷屌丝还是有追求的,不管在物质还是精神方面,虽然有时候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第三个原因我认为是他缺乏爱。也许是母爱给他的不够多,也许是爱情对他也是可有可无的,也许友情对他同样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默索尔太脱俗了,我还参不透红尘,不明白为什么不去爱。虽然班里男女比例1:4我也没谈恋爱,但这并不表示我不想。亲情,友情,爱情,支起一个人的感情世界,少一点都不好。要是对这些没感觉了,要么是有自闭症,要么是都了抑郁病,也许默索尔应该去看心理医生的。第四个原因也许才是所有问题的根源,那就是世界到底是一个这样的世界呢?法官判定默索尔死刑的原因不是他杀了人,而是因为他的母亲去世时他没有掉眼泪! 我无法改变世界,只希望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做好自己,不让世界的麻木麻木了我的心。

  《局外人》是荒诞的,但荒诞的引人反思,值得每一位当代人认真的读一读。在世界这个局里,做好自己。

局外人读后感600字

局外人读后感600字 二

《局外人》读后感

《局外人》读后感

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1913—1960年),法国作家、哲学家,存在主义文学、“荒诞哲学”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局外人》、《鼠疫》等,于195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局外人》这本书是我认识加缪的开始,先后读过三遍,时间跨了19年。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感受,我相信以后还会一直读下去。

初读:浓厚地虚无感潜入灵魂。

十八、九岁,上大学的时候读的第一遍。至今犹记得,翻开书,读到的第一句话就猝然撞击心灵。“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在昨天,我搞不清。”主人公莫索尔冰冷漠然的形象跃然而出。小说以主人公母亲去世开篇,描写他毫无悲伤的参加母亲葬礼,毫无所谓的工作生活和恋爱,毫无紧要的被当成“朋友”,毫无关系的参与了“朋友”与情妇弟弟的争斗,毫无必要的因为太阳使他烦闷开枪杀人,毫无参与的冷眼旁观律师和法官对他的审判,毫无忏悔的拒绝神父的指导接受死刑。读完以后,你会明白为什么小说叫“局外人”。

它引导你把自己与整个世界硬生生剥离开来,然后强迫你思考自己与整个世界是什么关系?有没有关系?生命的存在有没有意义?人们创造的意义是否有意义?最终告诉你——生命是如此荒诞!

年少时想到,庄子亡妻鼓盆而歌是一种境界,那莫索尔丧母不悲不伤难道不也是一种境界吗?读完这本书,生命的虚无主义潜移默化地植入灵魂,从此滋生了“人生无意义、此生无大事”的心理。现在还时不时的弥漫出“一切无所谓”的意识苗头。

这样一种状态,是“向死而生”的开端,认识人生的意义,先要从人生的无意义开始,这之后再去寻找自己人生的意义。应了王安石的一首禅诗《梦》的前两句:“知世如梦无所求,无所求心普空寂”。

再读:强烈地批判感偾张血脉。

第二次阅读时,更多的回到了现实,聚焦到了对莫索尔的司法指控上。默尔索以“有兴趣见识见识如何打官司”的局外人身份,冷眼旁观和真实揭示了司法程序的荒诞

简单的一个杀人案,却被加工成为了一个丧失了全部人性的预谋杀人案,被提高到与全社会全民为敌的罪名。而这一切,根源于他参加母亲葬礼时“表现得无动于衷”,不愿意看妈妈的仪容、没有哭过一次、下葬后立刻就走、没有在坟前默哀、第二天就去游泳、搞不正当的男女关系、看滑稽电影、放声大笑,甚至不知道妈妈的具体岁数……这成为起诉的重要依据。通过埋葬母亲的表现,推导出“我实际上没有灵魂,没有丝毫人性,没有任何一条在人类灵魂中占神圣地位的道德原则”。

记者也推波助澜者,他坦白的说“我们把您的案子渲染得有点儿过头了”,理由居然是——夏天是报纸的淡季。就这样,莫索尔被“所谓的真相”判定为预谋杀人,被以全民族的名义处以极刑。借用书里的一句话“这些司法程序都是一场游戏”“这场审讯,所有一切都是真的,但又没有任何东西是真的”。

作者无情地批评了现实中可怕的司法程序、可怕的道德绑架、可怕的罪名网罗、可怕的媒体需要、可怕的人民名义……这是一种“公开公正公平”的妖魔化精神杀戮与人性残害。

那时读这本书,浑身上下每一个细胞都变异成批判,每一个神经都会去从批判的角度感知社会公平正义,擦亮眼睛去审视世界,也培养了不从众、不从俗、不从权威的思想意识。

还读:炽热地真实感浸入骨髓

前一段时间,又认真细致地品读了一遍。突然发现,莫索尔拒绝虚伪的真实性情令人崇敬。“人生在世,永远也不该演戏作假”,这是一句人生意义的独立宣言。默尔索从“局外人”的角色走进社会,他时刻奉行着“真实的自己”,他的灵魂和行为永远是一致的,从未因外在而改变,他是一个存粹的人。当庭长问他:为什么要把妈妈送养老院?他说:没钱雇人照料。是否心里难过?他说:不论是我妈妈还是自己,并不期望从对方那里得到什么,而且也不期望从任何人那里得到什么,我们两人都已经习惯我们这种新式的生活。对于他对母亲的“冷漠”、对女友关于结婚的请求、对于自己罪行的陈诉、对于牧师忏悔的要求,他总是服从内心、真实敞亮的回答,没有一丝的隐讳。我感到,那是一种彻悟的骄傲。

这次读完后,更加坚定了我“真实生活”的人生信念。反思以往,我们总是戴着身份的面具、穿着道德的盔甲,认真而投入的扮演着社会赋予我们的角色,内心欲望无止境地追求着虚妄的利益和虚无的认同,在迷失自我中走向死亡。在这个荒诞的世界、荒诞的人生,唯有自我的真实、自我价值的实现才是真正的意义。

局外人读后感600字

局外人读后感600字 三

如果从政治批判的角度来理解局外人(是该人,而不是该小说),会得出诸如司法制度的荒谬可笑、游戏性*,宗教虚伪等等命题。无论是法律、道德还是宗 教系统,都被冠冕堂皇地授予社会审判的权威性*。它们互为共谋,为彼此提一供话语与逻辑上的支持。该庞大的系统作为审判机器,如同断头台一般,是对个人的否 决。它的任务是咔嚓一声给出唯一的标准答案。在此等意义上,每个人都是其构建的局中的外人,历史承传使形成的严密的局,只需要个人接受命运的审判。

默尔所则是局外人中的局外人。从表面看来,他过着行一尸一走肉般的生活。一切生活中应有的理智或感性*上的需求,对他来说都是不重要 的。例如亲情(与母亲)、爱情(与玛丽)、友情(与雷蒙);例如人生规划(放弃去巴黎的晋升机会);例如宗教信仰;例如牢狱之灾。他似乎在生活中随 波逐流。小说中反复提到习惯这一动词。如果套用陈腔滥调,就是说,他被世俗生活所异化、资本主义社会人情冷漠诸如此类。然而默尔索的行一尸一走肉是出于不 自省吗?是妥协吗?在这里,我陷入了矛盾。默尔索对待世俗生活的态度是世俗到底的,他耽于生活;然而他的精神生活则完全流放于世俗之外。他藐视既定的、人 性*应该具备的个人情感与目标。然而,他不是愤世嫉俗者,他淡淡却又专注地观察世间百态:为母亲守灵的众老人;电一影一院散场时的人群;街道上的芸芸众生;邻居 与他的狗;囚犯与探视者。他随性*而动,感觉上的厌烦(又一反复出现的动词)是决定他行动的驱力。他生理上的需要常常干扰感情。在葬礼以及行凶之 日,他反复诉说了陽光如何令他心烦意乱。

局外人的冷漠以及对尘世主观感情的否定,是他反抗的武器。他的无所谓、不置可否,没错,是一种逃遁,但这不是出于软弱。相反,需要很强大的内 心世界去接受自己于他人、于整个局的无价值。加缪认为这个人物是诚实的。他确实诚实得让人又厌又羡。因为系统中的强大武器,除了剥夺他的生命,却无法干预 他的存在。他无懈可击。

默尔索的存在是大海、陽光、夏夜那样的存在。在加缪的婚礼集中同样能体味到这种存在。也许只有在自然中,活在当下的自我之中,生与活能得到更完好的结合。

局外人读后感600字

局外人读后感600字 四

  之所以会看起《局外人》这本书,是当时很要好的一个朋友提起的,她对于这本书的描述让我有一些动心,于是便在回家后去书城买了这么一本书。

  这本书的结局让人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她当时是这么对我讲的。

  充满好奇心的我,再加上这位朋友推荐的基本不会坏到哪里去的信念,我便开开心心地翻起这本书了。

  全书共197页,我的书是插图典藏版,在后面对于《局外人》一书的书评竟有21页之多。我首先没有去看书评,沉淀了一下自己,翻开第一页开始看正文的内容。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在昨天,我搞不清。

  这是正文开头的第一句话。

  我朋友有给我看过第一页,于是我并没有表现出什么情绪,不过在第一次看的时候还是为这句话写的大胆诚实而吃了一惊。竟然会有人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ps:这里的意思并不是指里面的主角是作者本人,而是吃惊有人会把书上人的想法给清楚地表达出来,因为这副言论在当时说出来都似乎是不和于情理的。)

  主角这种似乎不大在于母亲的心态在后来她的葬礼上用行动和语言表达的清楚,但也能看出主角是遵从自己的想法,不习惯也不想去虚伪地对待别人。比如文中他与一个周围人似乎都不怎么喜欢的仓库管理员雷蒙·桑泰斯结交了朋友,不在乎别人的眼光。说实话,我很赞同主角这种性格,与他的人生态度,如果现实中有这么一个人,那与其相处应该蛮不错的。不过现实生活中最好还是具备一些亲情的好。

  后来,在某些因素(朋友,天气等)下,主角过失杀人而被捕了,在这部分里主角接受了法庭的审讯,这其中再次刻画了主角的性格与其形象,审讯过程中还提及了主角对母亲冷漠的态度,等等等等。最后男主角的结局我就不知道该怎么描述了…似乎有人说男主角是冤的,说他是时代背景的浓缩。突出了当时的社会。

  笔者文字上的枯燥没有办法完全描述出对此书的感觉与评论,请各位见谅。

  最后用书评中的一句话做为此文的结尾:

  但是,对默尔索(主角)这种性格、这种精神状态的人物来说,这一判决是最暴虐不过、最残忍不过的,因为它将一个善良、诚实、无害的人物完全妖魔化了,在精神上、道德上对他进行了“无限上纲上线”的杀戮,因而是司法领域中一桩完完全全的人性冤案。

局外人读后感600字

本文来源:http://www.longjiam.com/fanwendaquan/11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