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张謇纪念馆作文

| 初二下 |

【www.longjiam.com--初二下】

游张謇纪念馆作文

1.游张謇故居

说到南通,大家都会想起毕生从事实业和文化教育事业、清代状元张謇,他的“父实业、母教育”的主张和实践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而张謇故居,则是我们了解张謇爷爷的第一步。

张謇故居坐落在城区南濠河畔的“濠南别业”,新建成于2010年11月,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这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中式楼房,红瓦、灰墙、明窗,十分美丽。大楼的北门面街,对着清河。大门两边分别栽着广玉兰、黄檞树,另外还有罗汉松等。大楼的西边院内栽有枇杷、碧桃、月季等各种花木。楼的南面院内,有草坪、花圃。大楼朝南也有门,门前为一平台,阶梯从两边上修缮时所种植。只有门前平台两边各有一根紫藤,据说已有百年历史,为当年所移植。每到春天,藤纠缠,花烂漫,一红一白,交相辉映,十分壮观。张謇爷爷曾有诗赞叹:“花时朝霞晚霞舒,百年靺鞨垂流苏。”如今老干苍苍,粗如巨臂,枝枝游龙,一直长到三楼阳台顶棚上,惹人惊赞呢。理所当然,和很多古老的房子一样,底楼的光线比较暗。踩着楼梯,“噔、噔、噔”一声声清脆的回响,仿佛带我们回到了当年。上了二楼,正对大门的房间是厅堂,当年主人的用具一如既往地陈设在那里。和厅堂相连的还有一个中西合璧的游廊,经过游廊的各内室分别是介绍张謇先生兴办实业的所有事迹展示厅。看了二楼,三楼是什么样子的呢?三楼最最显眼的是大厅中间的一块张謇当年所书之家训碑,那是张謇当年翻遍典籍,罗列名家之家训经典名句组织而成。三楼还有张謇生平的图片展览,几百幅旧照片,几乎成了近代南通的全部景观,好像一碗浓缩的汤汁,味道醇厚。

据说,张謇爷爷之所以选择这片坐落在旧城外的僻地造屋,除了东边靠近濠南别业,西边临近五公园,环境幽静之外,还颇有怀念的寓意呢。早年张謇有位叔叔就在这里购屋谋生。幼年张謇来能常在这一带游戏。他爬过叔叔门前高大粗壮的柳树,在河边钓鱼;跑到西邻的药王庙里,看皂夹树挂果,在神龛背后涂写……这里留有张謇童年的美好记忆。

现在,有关部门将濠南别业修葺整理一新,供人们参观、学习,确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领略慈善的真谛

2.科举长路

冒籍风波,惊魂落定。张謇思前想后,对科举制度深恶痛疾,可又无力去改变。面对现实,除却苦读,还有什么路可走呢?

同治十年(1871)正月,19岁的张謇由父亲带着拜赵菊泉为师。赵彭渊,字养怡,号菊泉,嘉庆七年(1802)出生于无锡市大成巷。道光十一年,以无锡全县第一名考取秀才,二十九年中举人。毕生从教,先开设“敦仁堂”学垫,因为人正直,知识渊博,教育认真,受人尊敬,后任无锡训导,同治七年(1868)被委任海门厅学署训导。一到海门,众多学子前来问业,能文求学之士,亦多游其门下。

赵菊泉第一次见到张謇的印象是:外穿竹(青)布长衫,内衣“狗嚼嚼”,破烂不堪;脸庞清秀,天庭饱满,牙齿整齐,言谈举止聪颖不凡。将张謇送来的应制文赋过目,惊喜不已,便收下了这个穷学生。张謇即与赵菊泉之孙赵翼孙、海门学子周家禄(彦生)、沈仲瑜等同窗,就读于海门儒学署(即训导署,与师山书院、文庙一起,今海门中学校园内)。赵菊泉第一年令其“尽弃前所学”,从宋儒著作和明人文选入手,从头学起,读桐城方氏所讯四书文》,复读《朱子四书大全》宋儒书,督促其读书、作文十分严格,对张謇所写试贴文章,逐句逐字修改,常常“乙抹过半”,不合格的重写。张謇“乃大愤苦”,学业精进。当年应考为一等第十一名。第二年仍从菊师读名家制艺、《通鉴》,只因“冒籍”之事,奔波于如皋、通州、海门之间,“一岁殆鲜宁日”。第三年(1873)经礼部批准,准予归籍通州,是年6月在通州应彭久余主持科试,取一等15名,三年再试列第七。但乡试未中。十月十六日张謇患虐疾,二十日手犹战战,字迹如婴儿学步,仍支撑着为老师写信、学习。十一月中旬进入严冬,砚池水点皆冰,字没写完笔已冻僵,只得日夜苦读《三国志》及方望溪《惜抱集》。

同治十二年(1873)十二月中旬,临近年关,债主上门逼债,张謇往茅家镇借债,薄暮无果而返。父亲仍为其修葺柳西草堂,让其灯下苦读《三国志》、练字、作诗。春节期间,张謇因孙云锦之邀往两江总督署地江宁,一边任职发审局书记,一边投考钟山师院。

临行前,张謇去茅家镇向赵菊泉辞行,菊师勉励他:“好自为之,以为出头之路,如是将来可以济世救贫。”张謇表示一定牢记,否则“终不足以报亲师之恩,副戚友之望也。”

同学好友也相聚前来送别。周家禄以“谨身、慎言”相赠。刘逢吉戒以“不失本色,无染世途习气”。告别时,赵菊泉出门为他送行,走不多远,又招呼返回,取出茶食相送,再三叮嘱张謇不要松懈功课而堕入世故,并言:“予年老,有厚望于子!勿望斯言!”虽已入春,却阴蒙蒙,赵菊泉站立于早春的寒风里目送着张謇走上新的征途,直至身影远去。张謇走出半里之外,仍回头向老师挥手示意。当夜张謇挥笔写下:“知已之故,江深岳重,茫茫身世,顾安得报恩于万一哉!零涕潺然,心焉如醉”。

张謇到达南京,牢记恩师箴言,一边开始游幕生涯,一边于惜阴书院、钟山书院深造。三月二十五日应试被录取为第一名。岁试取补增广生,刻苦攻读《王半山集》、《韩昌黎集》。仍与赵菊泉书信不断,凡回家必赴茅家镇拜访恩师,常留宿于学署,与赵菊泉长夜交谈聆听教诲。赵菊泉总是不忘“勖勉前程”,鼓励他“努力进修”,同时以“韬晦浑厚、勿蹈名士习气”为诫。师生如家人父子之关切,曾多次让张謇感动而涕泣。

本文来源:http://www.longjiam.com/danyuanzuowen/37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