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名人故事

| 名人故事 |

【www.longjiam.com--名人故事】

  当代名人故事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当代名人故事篇一:

  从电视到电影,范冰冰这一路走来不容易,回顾自己十年演艺圈的历程,范冰冰自称很幸运。现在范冰冰的身价已经是七位数,想当年她还是“北漂”一族时,演《还珠格格》一集才2000元。“其实当时价钱也不低了,我从拍《还珠》以后就没要过家里的钱,每个月还要寄一些回去。现在想来,那段北漂的日子过得特别充实,也最幸福。我当年在上海读书的时候,班里的同学都千方百计留在上海,女孩子都找有钱的男朋友资助,我那时一个月只有400元钱的生活费,感觉生活在那样的城市里挺自卑的,而且面对那么多的诱惑,人很容易失去动力,我一直很高兴自己跳出来跑到了北京。”

  至于现在的成绩,范冰冰表示还不满意,事业还要继续冲击一下,记者提到去参加国际电影节,有助于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章子怡也是这样……记者话还没有说完,范冰冰就打断了,“经常看到有媒体报道,谁谁成为下一个章子怡之类的文章,但我想这是记者写文章的一个噱头吧?谁也不会成为另一个不是自己的人。说到进军好莱坞,还要看是不是适合自己。大多数国内的演员不要说进军国际,如果能把国内的、东南亚的市场做好了就很不错了,如果内地所有的电视台、所有的观众都买我演的片子,那我就是很成功了。”范冰冰透露,今年她想转型成为电视剧制作人,她表示在电影上有成就但不会放弃电视,而演了这么多电视剧开始想转幕后,她的制作人处女秀准备制作《武则天》。

  当代名人故事篇二:

  李宇春的人生轨迹经常被视作“奇迹”——从—个懵懂、没有太多社会经验的小女孩,一跃成为众人瞩目的巨星,这其中,似乎掺杂了太多的偶然。

  一

  6年前,一个叫宁财神的网络达人扬言:“李宇春要是能有出息,我把自己的耳朵割下来红烧吃掉。”两年后,有人催着宁财神割耳朵了。

  宁财神在博客上正式道歉,并承认“李宇春是很出色、很有出息的”。至于耳朵,则恳请大家容他多用几年。

  出道6年,发行5张专辑,参演两部电影,两次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成功打造专属个人的演唱会品牌——“Why+Me”。显然,李宇春的辉煌远不止“出息”二字能够形容。

  “我不想成为留名青史的人。”李宇春沉吟了一下淡淡地说。她也没想过要红烧谁的耳朵,她甚至压根不知道有宁财神这个人。生活中的李宇春,用她自己的话说“是挺无趣的人”,宅且慢热。

  “在她的身上,有着无限的可能。”“玉米”南希的声音也是淡淡的,和她的偶像一样。

  2010年,重温了自己4年前的一场演唱会后,李宇春觉得该改变一下音乐风格了。

  彼时,她还没有属于自己的作品。整场演唱会上,没有一首舞曲。对比了一下近两年霸气十足的“舞台皇后”形象,李宇春发现,很多东西被自己忽略了。

  “一直以来,我的音乐和我的性格是有脱节的,大家看到的都是舞台的那一面。”李宇春的声音很安静,纤细的手臂偶尔比划一下,“一个艺人的音乐定位跟他本人的性格应该有很大的契合度。我曾经反复在想,李宇春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了?”

  二

  2011年4月,李宇春的新专辑《会跳舞的文艺青年》发行。同名主打歌是她自己写的词,古灵精怪的感觉,“谁说文艺青年不能旋转/谁说旋转出一定是圈/谁说圈就是规则是界限”。

  “我爱这张唱片。”习惯留余地的李宇春很少说出这样的话,“我以前从来没有说过我爱我的哪张唱片,从来没有。这张唱片强调的是自由、轻盈、打破界限、无拘无束。我会做出它,因为我的状态在此。”

  曾经的“舞台皇后”不否认自己有“文艺青年”的一面,“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吧,比如我有想自己躲起来的时候,有时候喜欢听一些奇奇怪怪的音乐。当然,我也有很多我的小坚持。”

  “我们喜欢李宇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她坚持自我。”南希从2005年“超级女声”时就成了“玉米”。6年下来,从未言弃。

  李宇春的人生轨迹经常被视作“奇迹”——从一个懵懂、没有太多社会经验的小女孩,一跃成为众人瞩目的巨星,这其中,似乎掺杂了太多的偶然。

  “一开始也会措手不及啊,因为什么都不懂。”李宇春坦言,“但不懂也有好处,不懂就不会害怕。虽然青涩,但是很自我。”

  在娱乐圈的浑水里浸泡多年后的李宇春,青涩褪去了大半,但依然自我。

  曾经,为“Why+Me+2009”演唱会的事,她和同事争执不休,讨论到进行不下去的时候,她说“不行,我要出去透透气”,回来继续讨论,这个一贯彬彬有礼的孩子甚至拍了桌子。

  “我其实是有选择恐惧症的人。”李宇春说。但她又解释,这种恐惧症只可能发生在类似点餐的事上。在原则性的问题上,她的主意还是挺正的。

  有一段时间,唱片公司总拿她的造型变化作为宣传噱头去吸引眼球。她不高兴了,她不喜欢被人家定位成一个秀。“我有自己的底线,没触及这些底线的时候,都可以谈,但是如果原则性的方向是错误的话,我觉得那就没有必要了。”

  走红之后的李宇春曾经被很多导演找上门来。“嗯,对不起,我会拖累你们的戏”,几乎每次,李字春都会礼貌地回绝。她没想过要拍戏,觉得自己压根拍不了戏。

  “《十月围城》我是被架上去的。”李宇春说完,赶紧摆摆手,露出干净的笑,“其实也没那么夸张啦。他们来找我,我也说‘我会拖累你们的戏’,但他们很坚持。而且,我对导演也有很大好感。纠结痛苦了一段时间,抱着‘演砸了就不会再有人找我’的心态,就接了。”

  “我周围的朋友都说我是个没有生活的人,”李宇春说,直到她2010年“消极怠工”地跑到英国旅行了一圈,才发现原来生活那么重要,“旅行回来后,我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很多。现在,我会想要每年有个假期去旅行。”

  用李宇春的话说,由于2010年的“消极怠工”,所以今年上半年得付出代价,“现在还在付代价的阶段,不能放假。”

  三

  在错综复杂的娱乐圈,在各种花边新闻充斥的嘈杂中,出道6年,李宇春鲜有负面新闻。南希透露,有“狗仔队”在李宇春家门口蹲了一个星期后感叹,这孩子真是太乖、太简单了。

  “我在这方面是有骄傲的人。我的骄傲不在于我的事业成功不成功,这个骄傲,指的是我的事由我自己来做,不是依附在别人身上,不是因为情感或是别的交易。”一串不够连贯的表述后,李宇春又开始抓狂,最后一脸诚恳地问:“我讲明白了吗?”

  她似乎是一个不喜欢有太多表达的人。当不少明星忙着在博客和微博上占领宣传阵地时,她还在矜持地保护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私人空间。从2009年9月10日,在新浪微博发第一条信息至今,她仅发了31条微博,粉丝已达93万余人。

  “我是个极注重私人空间的人。除了工作之外,我不太愿意暴露自己的想法。”李宇春挠着下巴,“这个微博?这个微博?我怎么讲?我没怎么玩这个,我不是一个善于表达的人。但是通过音乐表达呢,我就觉得还好,因为除此之外我也没别的渠道了。这种表达方式相对来讲更自然一些。”

  “有哪个公众人物的生活,是你向往的?”

  “有谁会向往公众人物的生活吗?”李宇春侧着脸反问。曾经接受采访时,她说过,“对我来说,说出一个地方,就等于失去一个地方。太多人知道,我就没法再去。我想保留那些‘地方’在我心里。”

  至于是否会被无处不在的“玉米”打扰,李宇春的答案是“只要不出现在厕所就还好吧。”

  没有人能够准确计算出究竟有多少“玉米”,这一标准原本不好界定。单是百度贴吧中,和李字春相关的贴吧就不计其数。李宇春一年一度的“Why+Me”演唱会两小时内,门票必被抢购一空。有人把“玉米”称作“服务器测试器”,南希说,几年前,红十字基金会下“小天使基金”的网站就一度被“玉米”们刷爆。

  “哪来的这种狂热度?比赛过去了这么久,用集体无意识、群体行动影响个体选择这些说法已无法解释了。”宁财神尽管在博客上道了歉,但仍有些不解。

  010年,上高二的石雨晨从四川跑到南京去看“Why+Me”演唱会,妈妈不理解,觉得这孩子简直是疯了。演唱会后,石雨晨的考试成绩从第10名升到第2名。“她身上的那种坚持会带给我力量,她让我觉得生活特别美好,觉得有很多要坚持的梦想和信念。”石雨晨说。

  南希也有同感,“她是一个浑身充满正面力量的人,会让你表达内心的善意和美好。”南希形容自己以前是个自我、冷漠、内向的人,成为“玉米”后,认识了很多以前和自己生活没有交集的朋友,大家相互交流、鼓励,会讲很多开心的事。

  2006年,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设立了中国第一个由歌迷捐设和命名的专项基金——玉米爱心基金。截至2011年3月26日,捐款总额已超过750万元。

  百度贴吧的“有希望就不要放弃吧”中,“玉米”们不定期义卖东西,款项则捐到玉米爱心基金。另一个“玉米义工吧”中,各地玉米则会不断发起福利院、聋哑学校等地做义工的召集帖。“这不是我的功劳,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去做基金。”李宇春说,“这些事是歌迷们发起的,我只是其中一分子。但这真的是我挺大的骄傲。”

  有时,李宇春也会困惑自己究竟有什么魅力,“要不然怎么会有《Why+Me》这首歌呢。”但她希望永远找不到答案,因为“找到了就意味着停滞不前了。”

  当代名人故事篇三:

  前不久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成立时,邀请了原著名央视主持人杨澜给厦大学子开了一场精彩的讲座。当有人问她选择在事业的顶峰毅然去外国读书是不是一种心计时,杨澜讲了她所经历的一件事。

  一年春节晚会,共有六名主持,多遍彩排之后,有一位主持的大姐,导演组突然决定不用了。但又没人去通知她。第二天,当那位大姐兴冲冲地拿着礼服来到化妆间时,化妆师告诉她名单上没有她的名字,结果那位大姐黯然神伤地走了。当时杨澜就坐在一旁,这件事对她的触动很大。她通过这个主持大姐所遭遇的“命运”似乎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从那以后,那位主持大姐黯然神伤地离开春晚会场的那一幕深深地印在了杨澜的脑海里,她同情那位大姐。为台里那位导演不近人情的做法反感,因为她认为如果你觉得这位主持大姐不适合做主持,你可以通知到她并做好她的安慰工作,就不会出现这样尴尬的局面。这位主持大姐为台里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也曾主持过很多重要的节目,然而这么深重的伤害仍然降临到了她的身上,杨澜怎么也想不通。她开始感到了世事无常,开始感到了来自生活的恐惧。她曾经历了好几个不眠之夜。她想,现在我正红时,人人都争着要我上栏目;如果有一天我走到才枯气竭的时候,我不是照样地任人挑来挑去难逃这样的命运吗?于是杨澜开始为自己躲避遭受那位大姐那样的伤害而积极地准备着一条退路。

  选择放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她正处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杨澜在这之前工作是很顺利的,她1990年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后就直接进了中央电视台,担任《正大综艺》节目主持人,这个节目她从1990年一直做到1994年。在这个节目中,杨澜那种充满睿智清新的主持风格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于1994年获中国第一届主持人“金话筒奖”。这对于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主持人来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实在是难能可贵,同行都向她投来了羡慕的眼光。然而在这个时候选择离开就算自己能说服自己,可是父母会同意吗?朋友会理解吗?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她内心一度十分矛盾和痛苦。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杨澜终于下定了决心要急流勇退。因为她深深明白:人要更好地生存就得牢牢地站稳脚跟,不能沉迷在鲜花和掌声中,要不断地去寻找新的成长方向。于是她毅然地在自己最红的时候选择了离开央视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及公共事务学院攻读国际事务硕士学位。

  杨澜三年留学回来后,加盟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开创名人访谈类节目《杨澜工作室》,并担任制片人和主持人。2000年,她创办了大中华区第一个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阳光卫视”卫星频道,出任阳光媒体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主席。2001年,杨澜应邀出任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形象大使;同年7月,在莫斯科国际奥委会会议上代表北京作申奥的文化主题陈述,她的精彩表现赢得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为我国赢得2008年的奥运主办权立下了汗马功劳。

  从杨澜的发展来看,她选择在当红的时候离开央视是明智的,也正因为她勇敢地选择了放弃,她才有时间去苦练内功,才有了后来她发展的更大空间,才取得了现在骄人的成绩。其实放弃并不是简单地扔掉,而是为下一次出发积蓄更大的能量,为新的目标找准方向。

  当代名人故事篇四:

  尽管伦敦奥运会结束了,但8月5日奥运会上林丹和李宗伟那场羽毛球决赛还是历历在目。林丹让我们揪心了一个多小时,在那一个多小时里,我们为他紧张,为他着急,怕他失误,怕他心急,怕他压力太大。可是他就是那么的给力,在这场较量中笑到了最后。从2004年的“林一轮”,到2008年的夺冠,再到2012年的卫冕,他一次又一次书写了属于他的传奇。

  在我我买到了这本林丹的自传《直到世界尽头》,我想知道这个内心强大的“超级丹”的心路历程和人生感悟。从小到大,林丹就不是老师喜欢的“三好学生”。但是,他拥有无比强大的正能量。当“篮球飞人”乔丹在中国影响力如日中天时,林丹以无比认真的口气对母亲说:“没关系,美国有乔丹,中国有林丹。”我相信,一个七八岁大的孩子,不是谁都这样的“狂妄”。

  那个时候,小小年纪的林丹就显示出了不肯服输、自尊心强的劲头。当时的训练项目中,唯一让林丹害怕的就是压腿。刚开始的时候,小孩子的韧带没拉开,腿压不下去,教练就帮他压,小林丹疼得直哭,边哭边压,回家后,妈妈还要帮他继续压。可是,不管再怎么疼,妈妈也从来没有听他说过不想去练了。周末的时候,训练队要长跑,绕着上杭县城跑两圈,至少也有几千米,林丹是队里年纪最小的,他跑不到前面去,就死死跟着大一点的队员跑,一定要跑完全程。

  我很早就开始关注林丹,那个时候他有个称号“林一轮”,老是在重要比赛中被别人一轮就淘汰。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下,林丹也从来没有想过放弃。每个星期,非常疼爱外孙的外婆都去体校看林丹,鼓励他坚持下去,坚信他会成为一个伟大的运动员。外婆信天主教,林丹就在自己的手臂纹上十字架,提醒自己时刻不要忘记那些爱自己的人。林丹找来一本迈克尔·乔丹的自传——《我的天下》,读完这本书,林丹才开始觉得,与其说是老天选择了赋予自己不一样的使命,不如说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对于热爱的运动,对于我们身处的时代,我们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人生如赛场,即使不被看好,也能实现反转。”

  2002年8月,不满19岁的林丹登上国际羽联排名第一的位置。2004年至2012年,林丹获得各类世界比赛冠军,长时间占据世界排名第一,并成为世界首位至今也是唯一一位获得羽毛球全满贯的选手。《直到世界尽头》是林丹这些年运动生涯的一个真实写照,林丹在努力,一直在努力,直到世界尽头。他通过自己的讲述让更多人知道体育的真谛,知道他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与汗水。无论多么苦多么累的情况下林丹都不愿低头。“不是你今天感觉不好,就可以随随便便输掉的。”

  伟大存在于哪里呢?也许是众人向往的金牌领奖台上,也许是不被人注意的冷清角落。但真正的伟大与成绩无关,更是一种精神的闪耀,在你的能力所及之处挑战自我达到自我的巅峰。也许无人注视,但心中掌声响起的那一刻,全世界安静,你也为之屏息。林丹,这个从福建龙岩的小县城里走出来的小伙子,他平凡如你我,却在用一颗超级强大的内心,书写人生,书写未来。

本文来源:http://www.longjiam.com/zuowensucai/1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