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谱读后感800字

| 优美段落 |

【www.longjiam.com--优美段落】

(一)

  梁斌的《红旗谱》是一部具有民族风格的农民革命斗争的史诗。

  作品开篇于清朝末年,长工朱老巩、严老祥阻止恶霸地主冯兰池毁钟侵田大闹柳树林,揭开了20世纪冀中农民斗争的序幕。冯兰池得胜,朱老巩呕血身亡,严老祥漂泊异乡,朱老明串连28户穷人三告冯兰池失败,埋下了两个阶级的世仇,孕育了子辈朱老忠、严志和与冯家的矛盾。朱老忠带着复仇的火种走出关东,挖参、打鱼、淘金、历尽磨难。25年后重返故土,继续与冯家抗争,并让儿子大贵去当兵,资助严志和次子江涛去读书,他凭直觉,寄希望于“一文一武”报仇恨。但残酷的斗争,使他遭受一系列打击,给予他很大的教育。后来他找到了党,在党的领导下,组织起来进行反割头税和保定二师学潮等集体斗争,才真正改变了与冯家乃至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形势,结束了悲剧命运。

  这是一部中国农民寻求自身解放之路的曲折历史。这部历史的展开,立足于反割头税和保定二师学潮等斗争,反映了冀中农民运动的风貌,同时他们又与全国范围的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北伐战争、四一二政变、秋收起义等遥相呼应。这样,冀中平原的风云,不仅成了大革命前后中国革命的写照,而且把农民的反抗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结合起来,通过农民反抗过程的描述,概括了民主革命斗争的历史,艺术地说明了亿万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体力量,农民的反抗斗争,如不汇入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洪流,就不可能获得成功。

  就人物而论,《红旗谱》在特定的历史内容和深厚的地域土壤基础上,塑造了性格鲜明的具有民族文化心理特点的人物形象。朱老忠的形象尤为醒目。家族乃至阶级的世仇,孕育了他强烈的反抗精神;20余年闯荡江湖的传奇经历,造就了他“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侠义精神;不寻常的人生磨难,曲折的斗争历程,使他逐渐加深了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养成了“出水才看两腿泥”的坚韧性。总之,朱老忠是一个生活在20世纪初叶,新旧两个时代交替时期的农民英雄的典型形象。

  作者说:“一部具有民族风格的小说,首先是小说的主题。在我来说,主题思想又是和小说的内容同时形成的。”《红旗谱》所描写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它对农民的生存状态、斗争方式和历史命运的反映,在十七年文学创作中是不多见的。小说所写的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具有农民革命斗争史诗的性质。

红旗谱读后感800字

(二)

  品读红色经典,感受先烈艰辛,畅建美好未来。

  ——题记

  《红旗谱》这部小说主要描写了在大革命时期的历史背景下,冀中平原三代农民和地主的尖锐矛盾斗争,以“反割头税”和“二师学潮”事件为中心,生动地展示了当时农村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的壮丽图景。三代农民的不同斗争道路及其命运的变迁,深刻地反映了农民在民主革命中寻找解放道路的曲折历程。小说阐明了一个真理: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才能彻底翻身过上好日子。

  捧着书籍,我的眼前浮现出大革命时期冀中平原如火如荼的农民革命运动,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舍身护钟的朱老巩、沉着冷静朱老忠,忠厚老实的严志和,运涛江涛,向往革命的春兰……

  《红旗谱》将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与平凡琐碎的农村生活交织在一起,塑造了个性鲜明的农民英雄朱老忠。他是一个融合了民族魂魄,时代精神和反抗性格的农民英雄,不但具有旧时代农民起义英雄的叛逆血液、正义豪气,还吸纳了新时代无产阶级的先进理论和斗争精神,是在革命斗争中不断成熟起来的农民英雄。他对待阶级兄弟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把阶级利益放在首位。这种远见卓识,坚忍不拔的品格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朱老忠善于通过学习来改变自身的局限性,乐于接受革命理论,坚信革命真理,而不是保守自闭。在反割头税的斗争中,他喊出了:“没有共产党的领导,要打倒冯兰池是万万不能的。”朱老忠吸取前辈们的斗争失败的教训,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增长了斗争的才干,提升了革命的觉悟。他放下镰刀,走出田野,手拿武器,适应了火热的战争生活他们用激愤将敌人打得跪地求饶,用他们的热血换来冉冉上升的五星红旗。

  每一个英雄形象,并非都是凭空捏造的,他们都是经过革命的熔炉打造出来的的。朱老忠也不例外。在他15岁的时候,远走他乡,身在异地,牢记仇恨。几十年以后,他返回故乡,重新与冯兰池针锋相对。而这一路上,他经历了九一八事件、“四一二”反革命……其中高蠡起义的失败,令他痛苦万分,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反而更坚定了与敌人斗志到底的信念。看着他的每一个脚印,我渐渐理解了党的心路历程,明白了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锁井镇农民的革命斗争方式,也是一代比一代进步的。朱老巩是赤膊上阵,拿起铡刀拼命。朱老明他们采取所谓对薄公堂、和地主打官司,这注定要失败的,就像冯贵堂说的:“好像吃炸焦肉、蘸花椒盐儿。吃不完咱的炸肉,就把他们那几亩地蘸完了!”到了朱老忠和江涛,他们接触了党,党教导他们要团结群众,走群众路线的道路,于是所发起的反割头税的斗争就取得了很大的胜利。说明了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战胜敌人,解放自己。

  在小说中除了斗争,我感受更多的是到家庭的温馨和朋友间的关怀。当朋友家遇难,朱老忠挺身而出,千里迢迢的赶过去探监。又是他为了帮助朋友的儿子上学,不惜卖掉自己家的耕牛。“土地是农民的命根,他们不想离开宝地”,但为了去看运涛,土地还是变卖了……这些情节都强烈地表现出家和友情的凝聚力。

  时间如风,吹走了历史,将未来不断向我们推进,热血的时代虽然随风而去,但是朱老忠身上坚韧的品质还应流传下来。从这篇小说中我不但学习到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自身素质,更深刻的认识到,我们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坚信革命真理,才能更好的为公路事业添砖添瓦,才能正确把握党对人民的正确领导。

红旗谱读后感800字

(三)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档介绍:
《红旗谱》读后感1000字
断断续续看了好久,终于看完了《红旗谱》,心里感慨万千。像是陪着他们走过了一大段人生,朱老忠、运涛、江涛、春兰、......一个个人物从历史的洪流中跃然于指尖翻动的书页上,然后在我的脑海里真真切切,同喜同悲。
“出水才看两脚泥”,朱老忠一直把这句话挂在嘴边。那时,他还是十五岁的小虎子,当狠心的恶霸冯兰池要砸掉千里堤上的古钟,而那可憎的油锤就要砸向他爹爹的头上时,他会哭着喊:“要砸我爹,得先砸死我!”。母亲死得早,爹爹又在这场护钟的斗争里活活气死,面对那些恶霸们的欺辱,他不得不他一个人走出关东,在长白山上挖参,在黑河里打鱼,在海兰泡淘金,历尽磨难。然而,他始终没有忘记那段仇恨,三十年后他带着媳妇和两个儿子重返故土。这些年的闯荡生活,磨练了他,他不再是当年那个小虎子,他成了朱老忠,勇敢、机智、刚强,懂得舍已为人的朱老忠。他说:“这天塌下来,我朱老忠接着,朱老忠穷了一辈子,也志气了一辈子,没有别的,咱为老朋友两肋插刀!”。为了帮助江涛上学,他卖掉了经心用意将养的小牛犊。“四一二”事变后,运涛被捕陷狱,老奶奶受惊丧命,严志和遭了大难,他出头承担了朱严两家的生活担子,主持了严家的一切,出殡送葬,照管家务,并铤而走险,代替严志和到济南去探狱。而当年父亲的斗争精神也无疑影响了十五岁的小虎子,只是较之父辈,他更多的学会了用智慧去斗争。让大贵去当兵,坚持让江涛读书,他凭直觉,寄希望于“一文一武”报仇恨。“出水才见两腿泥。”这正是他韧性性格的一个凝结点,多年过去了,他不再是当年十五岁的小虎子,他成了如今我们眼里深深敬佩的朱老忠。
运涛,是一个让人心疼的人物。作为家里的长子,他勤劳懂事,读过书,却因为官司打输了,家里日月困难,供给不起就不再上学。后来在大贵被冯老兰抓兵走了以后,他出外打短工时,遇见了改变他一生命运的贾老师。当过县委书记的贾老师,是个为了反对军阀混战,反对苛捐杂税被捕过,受过电刑的共产党员,他从监狱里出来,被组织派回到家乡一带开辟工作,在高小学堂里当教员。在请教得朱老忠的鼓励后,运涛跟着贾老师学习,从此便走上了革命道路。后来他被贾老师调到南方去参加革命军,像他说的:“要站在革命最前线,去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政客,铲除土豪劣绅!”,直到最后在国民党大清党被捕入狱,判了无期徒刑。耳畔似乎还回荡他在最后看着远方,响亮地说:“回去告诉老乡亲们!我严运涛,一不是砸明火,二不是断道。我是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为劳苦大众打倒贪官污吏,铲除土豪劣绅的……”,不理睬劈劈啪啪落在头上的鞭子,瞪出血红的眼睛大声喊叫:“江涛!忠大伯!回去告诉我爹,告诉明大伯,告诉妈妈和春兰。***兰等着我内容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红旗谱读后感800字

(四)

《红旗谱》读后感

苏坡小学 三年级四班 江红慧

《红旗谱》是本既精彩又优秀的革命故事书。

这本书说的是朱老巩保护古钟,不让冯兰池把四十八村的公产独吞的故事。因为古钟对整个村非常重要,它关系整个村的村存亡,冯兰池就想罢占整个村。通过朱老巩的英勇坚持古钟没被冯兰池损坏。

这个故事说明做任何事只要坚持不屑,永不放弃就一定能完成。

《红旗谱》读后感

红旗谱读后感800字

本文来源:http://www.longjiam.com/zuowensucai/10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