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说明文作文

| 说明文 |

【www.longjiam.com--说明文】

1、文体: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

2、题材:主要介绍松鼠漂亮的外貌,驯良的习性和乖巧的行为

3、主题:通过对松鼠的外形、动作、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细致描写,说明了松鼠是一种漂

亮、乖巧、驯良的小动物,表达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抓住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生活习性、性格。文中准确、生

动的语言渗透着作者对说明对象——松鼠的细致观察,字里行间充满着作者对这小生灵的挚

爱。生动的说明语言激发起读者内心珍爱生灵的美好情愫,也进一步激发起学生阅读说明文、

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

4、结构或思路:全文分三部分(总论、分说、旁及)。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松鼠的特点:外形漂亮;性格驯良,行动乖巧。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从三个不同角度介绍松鼠特点。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性喜洁净以及它的用途。

是全文旁及的次要部分。

全文是总分结构。先总后分,先主后次。③

5、课文重难点:教学重点 学习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准确、形象,领悟介绍小动物的一般写法。掌握根据事物特

点组织材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介绍动物的顺序;

6、写作特点:一、根据事物特点,合理安排说明顺序。二、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说明事

物 说明的条理性、描绘的生动性、用词的准确性

7、训练重点:理解课文,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掌握根据事物特点组织材料的基础

上, 初步学会采用拟人手法生动说明事物的写法。 体会本文文艺性说明文的语言风格,初步学会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特征的

写法。

8、编者意图:本单元是关于动物的说明文单元,教材编者称之为“动物世界”单元。我

认为教材编者的目的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习性,从而呼唤

我们人类关注动物世界的生存状态,激发我们人类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热情。 松鼠》这篇

课文作者就是从外形、活动、吃食、搭窝这四个方面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特

点,采用拟人手法把松鼠写得活灵活现。是精读课文中的重点篇目,起提纲挈领的作用,所

以这是一篇学生喜欢读的介绍小动物的文章。

9、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11个生字。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

玲珑、躲藏、追逐、强烈、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

3.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抓住关键句子,准确把

握说明文说明事物的特征,提高表达能力 能力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以及生活习性;(2)理清作者的思路,能够

顺利地复述课文;初步学会用拟人手法的运用。 情感目标: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关爱、保护野生小动物的兴趣; 培养热爱、

保护动物的意识和健康的生活情趣。

10、导入方式:多媒体播放《动物世界》的片头,激发兴趣。动物世界很精彩,今天我

们也要认识一种很讨人喜欢的小动物,我先不告诉大家,先考考你们:像老鼠,眼睛圆,尾

巴大,腿矫健,能攀爬,性温顺,特乖巧,山上松鼠是它家(学生猜谜语) 大家为什么能猜

出是松鼠呢?因为,这个谜面抓住了松鼠的特点。同学们对松鼠有什么了解呢?按竖排顺序

介绍。如果布丰来向我们介绍松鼠,他会抓住松鼠的什么特点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松

鼠》。

11、结课方式:通过本文,我们了解了松鼠的很多知识,那你愿意成为一只可爱的小松

鼠吗?„.. 当你左边是闪亮的屠刀、右边是漆黑的枪口、眼前蔓延着树桩,你还愿意吗?.

当“谁知盘中餐,最爱是松鼠”成为一种时尚的时候,你是否还愿意呢?„ 那你愿意为保护这些像小松鼠一样可爱的人类的朋友作点什么呢? 为了唤起人们保护动物的良知和责任,放飞你想象的翅膀,用你喜欢的方式,为保护这

些处境日益艰难的人类的朋友献出自己的爱心吧。现在,让我们就一展身手,用生动的笔触

记下你喜欢的小动物吧!篇二:松鼠 《松鼠》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 认识11个生字。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2. 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习性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 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

2、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引入。

二、检查预习情况。

老师已经布置了预习这篇课文的任务。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

1.屏幕出示生字词。 ①指读。 ②齐读。

2.字词都认识了,那么在课文中是否还能认识它。

三、学习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

① 松鼠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可爱、漂亮) ② 课文里有一句话直接告诉我们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大家找一找,用波浪线划出来。

【《松鼠》教学设计】《松鼠》教学设计。 ③ 句子中写出了松鼠哪些讨人喜欢的特点?(相

机板书:漂亮、可爱)

④ 文中一开头就用了这么一句话概括地写出了松鼠的特点,谁能说说这句话在全文中起

到了什么作用?叫什么句?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引出文章的主线,理清文章思路。并认识总起句在全文的作用。)

四、体会松鼠的漂亮、活动、撘窝三个特点及松鼠的其他习性。 松鼠具有漂亮、活动、

撘窝的特点,那么课文又是怎么把这些特点写出来的?请大家默读课文,体会一下文中的哪

些地方分别写出了它的这些特点的?课文的最后自然段还补充说明了松鼠的哪些其他习性?

(给孩子一片天空,他们就会自由翱翔。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课文中达到理解课文,体会说明文特点的目的。)

五、学习说明方法。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作者从松鼠的外形、活动、撘窝等特征向我们介绍松鼠的。那么

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向我们介绍这一切的呢?同桌交流讨论找出。 ① 生划出说明方法的句子,并说明。 ② 教师归纳板出主要的说明方法:比喻、拟人。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说明文的特点,了解说明方法。)

六、与《鲸》一课作比较。

① 说明角度的比较; 说明方法的比较;

语言风格的比较。

② 归纳小结出本课的语言风格:《鲸》这篇运用了大量数字进行说明,文字表达上基本

没有用上华丽的词语,语言风格上显得平实精练。今天,我们学习的《松鼠》这篇课文则运

用了较多的比喻、拟人等手法进行说明,语言风格更显得生动传神,更具有文学色彩。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比较来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

描写,积累语言。)

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喜欢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① 作者用生动传神的语言为我们塑造了一只漂亮、活波、可爱的小松鼠,你们喜欢这只

小松鼠吗?(喜欢)老师也非常喜欢,作者呢? ② 作者能写出这么优美的文章,除了喜爱

小松鼠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原因?(仔细观察小动物) ③ 我们身边也有一些和小松鼠一样可爱的小动物。如果我们想写出优美的文章,我们必

须和作者一样:仔细观察小动物和喜爱小动物。 (此环节的设计是通过谈话来激发学生热爱

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八、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小练笔:观察身边的一种小动物,运用学过的说明方法学写一篇动物的说明文。 (语文学习的天地是十分广阔的,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走进这片广阔的语文天地。此环

节的设计是为了实现学习与生活、课堂与社会的联系,进一步丰富语言,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松鼠

外形特点(美丽可爱)

生活习性(活动、撘窝、吃食) 《松鼠》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和习性,培养对事物特征的仔细观察。 2、能用“先?? 再??

然后”说一段话。

3、解课文,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

【教学重点】

能够按照一定顺序描写事物。

【教学准备】

有关课文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揭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看谁能猜出来?“叫鼠不

是鼠,尾巴像扫帚,喜欢树上住,松果当食物。”(谁来说一下?) 对啦,是松鼠。(电脑出示图片。)你们看到它的图片,你认为它是一种怎样的动物?用

你的话来说一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松鼠这一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提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自读: 过渡语:

课文中是怎样描写松鼠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这篇课文,想一想,课文从那几个方

面描写了松鼠?下面开始读,看哪位同学学得认真,收获最大。

2、通过读课文,你对松鼠有了哪些了解?你认为松鼠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谁来说一

下?

三、精读课文,感悟课文 1、学习课文的第一段: 同学们学得非常好。老师也觉得松鼠是一种美丽可爱的动物。现在教师请同学们来读一

读课文第一段,找出课文第一段的中心句,想一想,课文围绕这一句话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松

鼠的?

2、学生汇报:

主要包括:面孔、眼睛、毛、尾巴等几个方面。篇三:松鼠 10 * 松鼠

主备人:刘延芳 教学目标:

1. 认识11个生字。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2. 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习性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 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说明文《松鼠》。 2出示学习目标。

二、出示问题,检查自学。

1老师已经布置了预习这篇课文的任务。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 屏幕出示生字词。

①指读。 ②齐读。

2.自由朗读课文

① 松鼠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可爱、漂亮) ② 课文里有一句话直接告诉我们

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大家找一找,用波浪线划出来。(第一句)

三、设疑引导,合作探究 1作者为什么说松鼠是一种“讨人喜欢”的小动物? 2你喜欢松鼠吗?为什么?

四、展示交流,点拨指导

1作者为什么说松鼠是一种“讨人喜欢”的小动物? (重点2---5自然段) 2你喜欢松鼠吗?为什么?(自由发挥)

五、拓展训练,达标测评 1.学习了本文之后,你觉得如何才能更好地介绍动物呢? a.准确、生动的语言; b.合理清晰的结构;

c.鲜明的事物特征;

d.恰当选用说明方法。

2.试着观察一种小动 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写一写。

六、概括总结,提升感悟

想想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松鼠》一文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

言风格等方面与《鲸》有很大不同。从说明的角度来看,《鲸》侧重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

活习性,而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从表达的方法来看,《鲸》运用了列数

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

明事物;从语言风格上来看,《鲸》的语言精炼平实,而本文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七板书 反思:

【《松鼠》教学设计】《松鼠》教学设计。 ③ 句子中写出了松鼠哪些讨人喜欢的特点?(相机板书:漂亮、可爱) ④ 文中一开头就用了这么一句话概括地写出了松鼠的特点,谁能说说这句话在全文中起

到了什么作用?叫什么句?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引出文章的主线,理清文章思路。并认识

总起句在全文的作用。)

四、体会松鼠的漂亮、活动、撘窝三个特点及松鼠的其他习性。 松鼠具有漂亮、活动、撘窝的特点,那么课文又是怎么把这些特点写出来的?请大家默

读课文,体会一下文中的哪些地方分别写出了它的这些特点的?课文的最后自然段还补充说

明了松鼠的哪些其他习性?(给孩子一片天空,他们就会自由翱翔。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

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课文中达到理解课文,体会说明文特点的目的。)

篇四:说明文

一、说明文主要考查的内容有:

1、理解说明的内容,能明确说明的对象,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准确地概括中心

意思。

2、了解说明的顺序,主要掌握三种说明顺序,并能领会说明顺序的综合运用。

3、了解说明的方法,主要了解七种说明方法,能从文章中找出这些方法,并能简要说明

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

4、了解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主要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二、熟悉说明文特点和知识。 说明文是对事物作客观说明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科学的知识和科学的认识事物

的方法。根据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不同,一般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种类型。事物

说明文以说明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为主,例如《中国石拱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苏州园林》等;事理说明文以阐述事理为主,如《死海不死》、《向沙漠进军》、《人类的语

言》等。

1、为把事物的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要有相应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

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打比方等。 说明要有一定的

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以及程序顺序等。采用什么顺序,

主要取决于所说明对象的特点。一般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多使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的结

构,多使用空间顺序;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以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说明文语言最主要特点是准确。表示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

都要求准确无误。在准确的前提下或平实,或生动活泼,不拘一格。

2、理解说明的内容

(1)明确说明的对象 初中所学的说明文,其说明对象有的是实体事物,有的是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有的是

事情的内在道理。

一般说来,通读全文,在整体感知文章大概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基本明确文章的说明对

象。确定说明对象,切忌以局部代整体,在一篇说明文里,某一部分或某一段落的说明对象

不一定就是全文的说明对象。 有些说明文的标题可能正是文章的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苏

州园林》和《松鼠》等。但根据标题判断说明对象并不是科学的方法,因为作者并非一定要

根据说明对象来拟定文章题目。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个标题表述的是一个观点,但整

体感知全文后不难看出其说明对象是人民英雄纪念碑这个实体事物,而标题则是全文中心意

思的体现,是作者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深层目的。

(2)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 说明对象的特征、本质,在文章中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 第一种是文章中有表述特征、本质的语句,通过对全文的阅读分析,可以把它找出来。 例如《苏州园林》,用文中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句话

就足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征了。 第二种是文章中没有集中表述说明对象的特征、本质的语句,需要通过对全文的分析把

它概括出来。

例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全文没有总括性的语句来说明书籍演变的特点,可以将文

章内容综合起来,把书籍演变的特征大致概括为:书籍随着科技的发展, 由甲骨文的雏形、笨重的简牍,逐渐演变得越来越轻巧适用、容易保存,质量越来越好,

品种越来越多、越奇妙,体积越来越小。

3、分析说明的方法

分析说明的方法要做到两点: 一要明确概念,正确判断。 明确常见的7种说明方法的概念时不要死记硬背,而要能具体准确地判断文章里使用的

说明方法。

二要结合文章,分析作用。

说明方法的作用不能泛泛而谈,必须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例如《人类的语言》,作者主要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人类与动物作比较,把人类

的语言与鹦鹉能言的错误认识进行比较,使读者懂得了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

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所以只有人类有真正的语言这个道理。如果不这样作比较,

只孤立地去说明人类语言的特点,我们对这个道理很可能就理解得抽象而不具体,模糊而不

透彻。

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更好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的本质。 如《统筹方法》一文,为了说明统筹方法的最基本的应用原理,用日常生活中烧水泡茶

作例子,而在举例说明中,又套用了画图表的方法,把复杂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一目

了然。

4、理清说明的顺序

理清说明顺序的方法应是:以说明的内容为本,从分析结构入手。 一般说,实体事物的形状、构造等,往往按空间顺序进行说明。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就有鲜明的语言标志显示其空间顺序。 实体事物的建造过程、产品的生产过程、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往往按建造、生产、演

变的先后顺序即时间顺序来说明。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介绍事物的性质、种类、功用和解释事物的含义、原理、特点的说明文,其说明顺序往

往要符合客观事物或事理的内在联系及人们思维规律,所以常常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如《中

国石拱桥》。

有些说明文,往往综合运用几种说明顺序,使说明的内容更加条理化。 例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无论是整体介绍纪念碑,还是局部介绍10幅浮雕,都是兼

用了时间与空间两种说明顺序。其中介绍10幅浮雕,其东→南→西→北的空间顺序是服从于

浮雕内容的时间顺序的,理解时间顺序更为重要。可见说明顺序的兼用,有时也有主次之分。

5、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 要重视具有修饰限制性功能的语句的作用。所谓具有修饰限制性功能的语句一般指句子

中的定语、状语。

如: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这句中加点的词语大多具有修饰限制功能。作者说大多

引用活水而不说全引用活水,是因为作者仅在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范围里,来介绍苏州园林的,

不排除有的池沼没有引用活水的情况。如果说全引用活水,便会因没有一处一处考察,而使

说明不准确了。

揣摩具有修饰限制功能的词语,可以运用比较的方法,如去掉修饰限制成分与原文比较;

用另外词语替换这些修饰限制成分比较等。

三、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

1、说明对象 考查类型:直接让学生回答:“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对策:事

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

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

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

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2、说明对象的特征

[类型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 对策:a 、看题目b 、在首段中找c 、抓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

句)

[类型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

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3、说明方法

[类型1]直接让考生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 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

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

[类型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简要说明它的作用? 对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

(1)、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

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篇五:关于

说明文的写作 关于说明文的写作

[关于说明文]

要想写好说明文,首先要掌握说明文的特征及相关的知识。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一下:

一、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

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

1.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说

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征,我们称之为事物

说明文,如《松鼠》、《中国石拱桥》等;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说明目的是使读者明白

这个事理,我们称之为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向沙漠进军》等。其实,在一篇说明

文中,介绍事物与阐释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

2.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

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

三、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说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

的独特之处。

四、说明的方法: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释明白,就要使用恰当的说明

方法。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如下9种:

1.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

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如《中国石拱桥》把古代的赵州桥和卢沟桥

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对我国建设石拱桥历史的悠久、成就的杰出作了说明。

2.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

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

一加以说明。如《向沙漠进军》一文将沙漠进攻的方式分成“游击战”和“阵地战”两类。

3.列数据: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如《死海不死》一文用大量的数字说明死海之所以浮力大的原因,非常清晰。

4.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利

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如《苏

州园林》一文中将苏州园林同其他园林作比较。

5.下定义: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

下定义。这是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的一种方法。如《食物从何处来》

一文中就给“食物”“自养”“异养”“光合作用”等概念下了定义。

6.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们

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如《中国石拱桥》中“石拱桥的桥洞成

弧形,就像虹”,让读者更形象、更清晰地了解了石拱桥的特点。

7.画图表:有些事物的关系抽象而复杂,仅用文字说明还不能使读者明白,这就需要附

上示意图,或按比例精确绘制出如产品设计图、军事行动路线图等。有时,被说一明的事物

项目较多,也可制成统计表,将有关数字分别填人表中,使人看了一目了然。

8.作诠释:这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

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

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如“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

小语言单位”这个定义,主语与宾语的内涵与外延完全一致,可以颠倒。即说“能独立运用

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词”也行。而“铀,是银白色的金属”,则是诠释,其内涵与外延都不相

等,“铀”的外延要小于“银白色的金属”的外延,因而主语与宾语不能倒过来说,即不能说

“银白色的金属是铀”。作诠释不仅可以用来解释概念、定理、定律等,也可 以用来解释事物或事理的性质、特点、功用和原因等。作诠释的语言虽不像下定义那样

要求严格,但也须简明、准确、通俗易懂。如《死海不死》一文“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

的原因吧。”用的便是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这里的“死”指的是鱼虾草木的死,因为死海咸度

很高,生物不能生长,所以叫“死海”,这就部分地揭示了死海的特征。

9.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

生动。如《中国石拱桥》中“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

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样的说明显得十分生动、活泼。

五、说明的顺序:有条有理地说明,才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

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

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

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

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

理的过程则指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如《死海不死》一文,由现象到本质(成因) 揭

示了死海的特征,并介绍了死海的现状和未来,层层深入,逻辑条理十分清楚。

六、说明文的语言: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

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

千里。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

确性。如“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几乎”对“到处都有”作了限制,意思是接

近于“到处都有”,因为事实上不可能到处都有。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

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七、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常用的结构模式有两种:

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

中“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如何写好说明文]

根据说明文的性质和特点,要想写出一篇成功的说明文,必须做到三点:一要抓住特征;

二要安排好结构;三要语言简明。下面分而述之。

一、抓住特征

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能使读者对所说明的事物有清楚、深刻的了解。要做到这一

点,首先必须深入观察、研究说明对象,把握说明对象与其他事物相区别的独特处。《景泰蓝

的制作》就是作者亲自到工厂参观,对景泰蓝的制作过程有了深入的认识之后写成的,因而

读者读后会对景泰蓝的制作过程有清晰的了解。其次要选好角度,确定说明重点,选好写作

角度,这样才能突出事物的特征。比如介绍泡桐,可以写枝、叶、花、种子、生长习性及功

用等,但课文《一个好树种——泡桐》却只确定泡桐功用这一重点来说明,抓住泡桐分布少、

成材快、适合间作、木质好、用途多等特点来写,突出泡桐是个“好树种”。第三要恰当地运

用说明方法。说明方法运用得当,往往能突出事物的特征。《一个好树种——泡桐》使用了大

量数据,说明泡桐是一个经济效益高的好树种。在说明泡桐树“成材快”的特点时,作者用

三株泡桐生长的年限、树高、胸径、材积等方面的数据作了具体的说明,说服力极强。

二、安排好结构

结构对说明文是重要的,安排得好,可以使说明言之有序,条理井然,增强说明的效果。

比如,《南州六月荔枝丹》先按荔枝的生态特点和生产问题分成两个部分:前者是主要内容,

放在前面详写;后者是 次要内容,放在后面略写。在前一部分中,又按由外到内的顺序分层说明;在后一部分

中,又按产地、习性、移植等内容分层说明。这样安排结构,使文章层次清楚,结构严谨,

前后连贯,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语言简明

说明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准确指用词造句要合乎语言规范,做到表达严密,修饰恰

当,概念含义确切,判断无误。简明要求语言简洁、明晰,没有罗嗦现象出现。教材中说明

文大都做到了这一点。比如《南州六月荔枝丹》中:“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

一句,加上“大多数”这一修饰、限制性词语,表明有少数荔枝的颜色并非如此;若去掉“大

多数”,则造成表义不确切。中学生写作说明文往往带上一些不必要的议论性、描写性或抒情

性语句,这是造成语言不准确、不简明的一个重要原因,应当引起重视。 要想写好一篇说明文,注意上述几点是必要的,但最根本的还是要多阅读,多练习。 说明文是客观的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状态、性质、

功能的特征;或解说事物的发展变化;或阐述某一种道理;或解说事物之间的关系。从总体

上讲,说明文分为两大类型:说明事物特点的事物说明文和阐明事理说明文。 能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文字通顺”,是(大纲)对初中阶

段说明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具体讲,包括以下几点: ① 认真观察说明对象,抓住了特征; ② 说明讲究了一定的顺序,条理性强; ③ 依据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采用合适的说明方法; ④语言表达讲究分寸,用语准确,并力求多样性。 怎样才能写好说明文呢?

1、审题──弄清说明对象。 说明对象,首先要弄清是写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弄清说明对象可以从审题入手。

如《食物从何处来》,它的语法结构是“食物‖从何处来”。文章要说明的是食物“从何处来”,

即要说明食物是怎么样来的。《苏州园林》,指出说明对象,从而可以判断出《食物从何处来》

是事理说明文,《苏州园林》是事物说明文。 弄清说明对象之后,就要就题立意──确定中心思想。确定中心思想时,要注意以下三

点。首先是正确。也就是说,我们解说的事物的本质及规律性要有科学的根据,经得起实践

的检验。其次是深刻。深刻是指说明事物要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反映事物内部的规律性。要

使读者不仅了解事物“是这样的”,而且要明白“为什么是这样的”。第三是集中。所谓集中

就是重点突出,中心明确。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多方面的,感性材料是丰富的,但在确

定中心时不能没有重点,没有中心,不能企图在一篇文章里面面都说到。如果面面都讲得不

深不透,反而会把中心思想给湮没了。 2、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即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说明文十分讲究内容的科学性;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内容才科学,介绍的内容和解说的

事理才能为读者所理解。

第二,用词要准确。在说明事物形态、性质、功用或操作程序时,必须将数量、范围、

程度、次序等表达清楚、恰当,尤其要注意修饰、限制、补充性词语的选用。 3、条理要清楚。

根据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不同,分别选用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及主次顺序、

因果关系等。最后,要学习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这四种主要的说明方法。

其中事理说明文是阐述事理的,用逻辑顺序便于说明得清楚明白。我们所学课文《向沙漠进

军》就是用了由因及果的说明顺序。阐述比较抽象的自然科学原理,一般要由具体到抽象,

由事物的表象分析到事物的本质,这样一种逻辑顺序来说明。因为这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

律。同学们在写作时,究竟使用哪种说明顺序,主要是根据说明对象的自身规律和人们认识

事物的规律来确定,没有固定的格式。

4、说明文的语言。 说明文是解说事物或阐明事理,给人以知识的文章。因此,它对语言的要求,既不像记

叙文那样,追求生动形象,以感染读者;也不像议论文那样,讲求雄辨阔论,以说服读者。

它强调的是准确、简明。 准确,是文章语言的基本要求,写说明文,这一点是尤其重要的。只有用准确的语言才

能把事物的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传达给读者。 要做到准确,首先要重视选词。例如:要做到准确,还要重视修饰和限制成分的运用。

例如:《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

桥了。(《中国石拱桥》)作者在“石拱桥”一词的前面连用了三个修饰语,“可能”表示估计,

与“大约”相呼应,“有记载”限制范围,“最早的”表示程度,三个词十分准确,缺一不可。 简明,是指语言简洁,意思鲜明。例如:大拱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

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

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中国石拱桥》)这段话说明的是赵州桥大桥本身的构造。作者用“弓”

作比喻,文字不多,突出了石拱桥“强度高”的建筑特征。准确、简明,是说明文语言的基

本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说明文的语言不需要生动。例如:在闷热的夏李,暴风雨将至或骤

雨初歇,蜻蜓常常三五成群在空中飞舞。它们好似一架架飞机,而飞行技巧却远远高出飞机

之上。它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飞行。它能微微抖动翅膀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它

能悬在空中不移动位置,这时它的翅尖每秒钟要挥动三十至五十次,作长“”字运动。就这

一手,大多数以飞翔著称的鸟类也望尘莫及。它可以长途飞行,一小时飞行一百三四十里而

不着陆;也能突然降落,停要一个尖尖的树梢上,瞬间又飞得无影无踪,唐诗中“蜻蜓飞上

玉搔头”,生动地描写了这种“特技”表演。 抓住特征说明事物,是说明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只有紧紧抓住被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

才能把被说明的事物准确地介绍给读者。

一、仔细观察事物

事物特征主要是从空间(大小),时间(久暂),状态(长短、方圆),性质(软硬、冷热),

变化(动静、快慢),成因(简单、复杂),功用(广狭、正反),标志(各种符号)等方面,

又往往通过事物之间的关系比较而反映出来的。要抓住事物的特征,首先必须对事物有全面

的了解。怎样才能了解事物呢?最根本的办法是在生活实践中细致观察事物。对于比较复杂

的事物,更要下功夫仔细观察,从复杂的现象中抓住它的特征,认清它的本质。可用眼、耳、

口、鼻、体、肤等感觉器官,对说明的事物进行看、听、尝、嗅、触、摸,必要时还要动手

作实验,以获得这些事物的第一手感性材料。如对一朵花,要从形、色、香等几方面观察。

要说明自行车的构造,除仔细观察外,不妨动手拆一拆,装一装,通过实践全面掌握自行车

的构造。有的事物的某些特征,还要经过长期细致的观察,才能了解清楚。如要了解燕子的

生活习性,就要随时观察,看它白天、晚上怎样,春天、冬天怎么样,晴天、雨天怎么样等

等,而且要多观察几只燕子,才能了解得更加全面。郑板桥把竹画得形神俱备,这与他长期

仔细观察,胸有成竹不无关系。写文章也应如此。有些事物不是观察就能了解清楚的,如写

历史事物,古代制度等,不可能完全依靠观察,需要采用其他方式调查研究,或者借助他人

的经验。因此,可以通过查阅词典、辞海、知识手册或有关书籍研究资料或请教他人来掌握

事物的特征。如作者写《南州六月荔枝丹》时,便查阅了大量的有关资料。

二、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 同一事物往往有多方面的特征。从范畴上讲,特征大体上分为外部特征、内部构造特征、

发生发展特征、成因特征和功用特征。从主次地位讲,特征为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因此,

我们要尽可能地全面列出某一事物的全面特征,以便抓住某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最本质、

最主要的方面。例如写“蟋蟀”,主要抓住“好斗”的特征来介绍。再如,《景泰蓝的制作》

一文则主要抓住其手工操作和制作过程中的繁复、精细的特点进行介绍。又如,“能制造和利

用生产工具,能思想,有语言,直立行走”,是人类特有的属性,但前三个是本质的,有决定

性的,后一个是非本质的,派生性的,写作时只要抓住前面三点说明就行了。如果面面俱到,

反而会使文章详略不当,主次不分,重点不突出。

三、根据写作目的和读者对象,突出说明事物的主要特征。 世间万物复杂多样,其特征也多种多样。如写“蜜蜂”,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a 、

形状特征; b、生理特征;c 、生活习性特征;d 、功能特征。那么多特征,在同一篇说明文中,是否

全都写出来呢?这要根据写作的目的和读者对象有选择有重点地突出介绍事物的主要特征,

其它特征可以略写或不写,以“荔枝”为例,如果写作目的是打开一般读者的眼界,丰富人

们的知识,那么可以抓住荔枝的品种多这个特征,也可以抓住其生态特征进行说明,如果为

了宣传其经济价值,动员大家食用或栽种,则可以抓住其“美味可口”“营养丰富”及其叶、

茎、枝、根、花、果、皮、核都是“宝”特征介绍。如果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的需要,使更多

的人在较长的时间内能品尝到荔枝,可抓住它虽不耐贮藏但仍可贮藏的保鲜方法介绍。总的

来说,一篇说明文,以抓住其中一个特征集中介绍为宜,如果想介绍几个方面的知识,则可

以抓住几个特征来写。

四、寻找勾连事物的特征,深入说明 一个事物的多方面特征是互相依存,多方联系的。要抓住其特征,不仅要观察了解事物

的表面现象,还必须分析研究,找到并把握事物的内部联系点,这样事物的许多特征就可以

找出来了。比如青蛙的主要功能是捕捉害虫,可由此联想到它捉虫的特征:有一双对静止物

体“视而不见”对运动物体“明察秋毫”的眼睛,还有一条长舌和一双有力的后腿。再如猫

的功能是捕捉老鼠,由此可以想到它有一日数变的两个瞳孔,这两个瞳孔如照相机一样,光

线强时,瞳孔缩小;光线弱时,瞳孔相应放大,因此它白天黑夜都能看清物体,利于捕鼠。 为了深入地说明事物特征,我们说明事物时,不能只停留在回答了为什么,还必须解释

说明,揭示出某一事物特征产生的原因,使读者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比如,写“方

形西瓜”,为什么让西瓜长成方形,怎样才能使西瓜长成方形等。这样,不仅增长了读者的知

识,而且也较好地把握了说明的重点和说明的中心。以上从四个方面讲了抓住事物特征的一

些方法,要抓住事物特征,我们还必须注意安排合理的说明顺序,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运

用准确的语言,才能把事物特征解说清楚。 古人讲“事事洞明皆学问”。说明文的写作与记叙文有相同的地方,也就是平时要学会观

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这目的就是了解自己不清楚而又想弄清楚的情况。列出观察提纲,带

着问题观察是个好方法。只有平时勤快些,积累的材料丰富了,到写作时才不至于感到没有

什么可写。如果我们到某地去参观游览,那么这件事可以写成一篇较好的游记文,也可以写

一篇说明文,如向同学介绍怎么去?具体地点在哪里?坐车的路线?应该注意的是什么?你

看到的建筑物有什么特点等等?这也可以写成一篇说明文。例如有个同学去陕西省参观游览,

他回来后写了一篇较好的游记文,写出了自己游玩的感受,追述了历史故事及名人,是篇很

成功的游记文。他又写了一篇说明文,向没有去过的人介绍了关中的著名八个景点。看下文。 关中八景

利用暑假,我们全家来到了陕西省的腹地关中游览。关中东有函谷关,西有陇关,这东

西长约600里的秦川,古时称“关中”。周、秦、西汉等12个王朝先后在这里建都,历时1100

多年,所以,名胜古迹很多。关中八景就是陕西自古流传至今的著名风景古迹。这八景就是: 华岳仙掌:是关中八景之首。它展现出西岳华山的秀丽风光,华山主峰海拔1997米,其

挺拔峻峭就像仙人的巨大手掌一样,从陆地笔直地指向高空,使人望之惊叹。 骊山晚照:为关中八景之次。骊山位于陕西临潼县南,以风光优美,温泉潺潺,而成关

中名胜。特别是每到太阳落山时,灿烂的阳光同骊山的光彩,相互辉映,霞光万道,极为壮

观。

灞桥风:关中八景之三。灞桥在西安市东约20里,灞水之上,是西安东方的交通要道。

古时送客东行,多在此处话别饯行。每年春季灞河两岸柳树之花,被风吹拂得在空中纷纷扬

扬,其景极美,好像风吹花一样。 雁塔晨钟:居关中八景之四。西安小雁塔建于唐中宗景龙年间,共十五级。过去每天清

晨,僧人都要敲钟,悠扬悦耳的钟声,可传到数里之外。 咸阳古渡:为关中八景之五。昔日咸阳渭水上的渡口,船来舟往,犹如穿梭阳光照耀,

船影人影映入水中,人称之为一景。 太白积雪:关中八景之六。眉县境内的太白山,海拔3676米,耸入云霄,犹如刺破青天,

故有“武功太白,去三百”,“冬夏积雪,望之浩然”的称谓。

本文来源:http://www.longjiam.com/youxiuzuowen/2308.html